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滤纸片法从传统发酵蔬菜中筛选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的乳酸菌菌株,应用96?孔板法测定其对生物膜的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对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以蛋白酶、嗜铁素、群集及泳动为指标研究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源于辽宁锦州酸菜的乳酸菌菌株SCT-2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当其代谢产物粗提物质量浓度为8?m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抑制率为45.16%,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菌株SCT-2粗提物可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表明菌株SCT-2粗提物不仅降低了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生成量,而且使其生物膜断裂。8?mg/mL的SCT-2粗提物可使嗜水气单胞菌蛋白酶和嗜铁素的分泌量分别减少27.18%和22.11%,对信号分子的降解率为32.27%,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群集和泳动现象抑制明显。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鉴定菌株SCT-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从传统东北酸菜中获得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有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杆菌SCT-2,为开发一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的乳酸菌生物制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和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疾病的暴发流行,对567例散发性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和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检出嗜水气单胞菌51株,其中检出含有气溶毒素Aero基因的菌株18株,占35.3%。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病原学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近几年来腹泻病人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增高的趋势,开展嗜水气单胞菌对人类致病性的研究和疫情监测,提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人类腹泻的流行病学意义,以指导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气单胞菌分离与鉴定方法研究概况(综述)陈稚峰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气单胞菌(Aeromonas)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Bergy氏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将此菌属归于弧菌科。本属包括四个种: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豚...  相似文献   

4.
5起荔枝螺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朱伯相赵文彬林红玉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222003)1991年以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发生5起因食用荔枝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共发病48人,死亡5人。中毒发生后,我市、县卫生防疫站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一起贝类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黄浦昌,赵文彬,郭仁友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222003)从宏江苏省赣榆县卫生防疫站(222100)1991年7月12日江苏省赣榆县马站乡发生一起贝类中毒事件。7月12日下午8时许,马站乡村民胡××一家8人中有6人食用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鲣鱼中优势腐败产胺菌的种类,从冷藏的鲣鱼中筛选出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将鉴定出的优势腐败产胺菌接种至无菌鱼肉中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变化,以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分析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对鲣鱼的致腐能力,并通过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比较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的产胺能力。结果表明:在贮藏8 d后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组的菌落总数分别达到8.36、8.27和8.13 lg CFU/g,TVB-N值分别为28.21、30.30和31.29 mg/100 g,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对鲣鱼的致腐能力大小为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接种荧光假单胞菌组、弗式柠檬酸杆菌组和嗜水气单胞菌组的组胺含量分别为196.23、83.43和261.22 mg/kg,3组样品中总生物胺含量为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综合比较得出,嗜水气单胞菌对4 ℃冷藏鲣鱼致腐产胺能力最强,本研究增加对冷藏鲣鱼中优势腐败产胺菌种类的了解并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脂肽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Bacillus subtilis fmbJ 产生的抗菌脂肽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抗菌脂肽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并从其对嗜水气单胞菌形态结构、膜通透性来探讨其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脂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0μ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为32μg/mL;该抗菌脂肽导致嗜水气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一些离子以及大分子的蛋白质和核酸泄漏到细胞外,从而引起细胞的死亡;显微结构影响的研究表明,该抗菌脂肽还可以造成嗜水气单胞菌细胞壁缺失、鞭毛散失、胞内物质模糊不清等现象,抑菌效果较明显,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澳门地区市售即食海产品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泻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从甲壳类、鱼类、贝类、头足纲类共4类80份样本中分离嗜水气单胞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检测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菌株鉴定,使用多重PCR测定分离菌株4种致泻毒力基因。结果 澳门地区市售的80份即食海产品中,有57份样本(71.25%)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6份(10.53%)带有致泻毒力基因。在6株携带毒力基因的嗜水气单胞菌中,4株携带2种毒力基因,其余的只携带1种毒力基因。其中携带alt有4株(7.02%)、aerA 3株(5.36%)、ast 2株(3.51%)及act 1株(1.75%)。即食海产品的4个分类与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经χ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15个经烹煮过样本中分离鉴定出13株嗜水气单胞菌。结论 嗜水气单胞菌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是因不当包装、运输及处理过程中受到交叉污染。致泻性毒力基因检出率不高,但存在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从鲢鱼肠道中筛选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株,并对生长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鲢鱼养殖过程中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鲢鱼肠道中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株的分离、筛选,并对其中拮抗作用较稳定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分子鉴定以及生长培养特性优化。经过多次筛选得到了15株拮抗效果较好的目标菌株,其中拮抗作用较稳定的S4为气单胞菌属,是偏碱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表明,S4最佳生长培养条件为1.5 g/d L淀粉,1.5 g/d L牛肉膏,1 g/d L氯化钙,32℃,pH 8.5,接种体积分数3%。研究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及拮抗菌S4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嗜水气单胞菌污染水产品所致动物感染和消费者食源性疾病等问题,筛选能够抑制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力的天然产物茶多酚。溶血试验表明茶多酚对气溶素溶血活性具有直接抑制作用,通过荧光热漂移和七聚体形成试验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茶多酚虽在128μg/mL以下不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但能在1~8μg/mL直接抑制其主要毒力蛋白气溶素的溶血活性。荧光热漂移和七聚体试验发现,茶多酚通过与气溶素直接结合,降低了气溶素七聚体的形成并抑制其活性。细胞试验结果表明,4~8μg/mL茶多酚能对气溶素导致的人肺癌上皮细胞死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此外,50 mg/kg茶多酚治疗可使斑点叉尾鮰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存活率提高至60%。综上,茶多酚通过直接与气溶素结合,抑制气溶素形成功能性七聚体而降低其活性,从而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内、外致病力。研究结果提示茶多酚可作为抗生素替代或辅助药物用于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L-乳酸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协同抑杀作用,分别采用比浊法、活菌计数法、膜电动势探针等检测Nisin与L-乳酸对嗜水气单胞菌(ATCC 35654、CICC 10500两株菌)生长、存活、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菌体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sin与低浓度(3.5 mmol/L)L-乳酸协同,显著抑制了两株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使生长延滞期延长,最大比生长速率下降,成熟期最高活菌数量降低,且抑制效果随Nisin浓度增加而增强。Nisin和L-乳酸对指示菌有协同致死作用,Nisin与L-乳酸协同处理12 h,可显著(P<0.05)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数,造成菌体细胞死亡。机理初探表明:低浓度L-乳酸可以使菌株外膜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释放,Nisin进一步使菌体膜电动势消散。研究结果为利用Nisin与L-乳酸或二者的产生菌控制水产品中的嗜水气单胞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冬凌草甲素纳米脂质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该研究首先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纳米脂质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之后采用结晶紫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  相似文献   

13.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其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结果表明,EGCG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50μg/mL。菌体在EGCG作用下,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电导率增大,细胞内物质渗漏,从而影响细胞代谢,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保健食品实行卫生认可制度的探讨刘长会,陈葆春,李冠儒辽宁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10005)李彤辽宁省卫生防疫站(110005)郝春贺沈阳市和平区卫生防疫站(110042)保健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予以正确导向,纳...  相似文献   

15.
砷指标与茯砖茶卫生质量评价杨文菊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830000)于波新疆昌吉州卫生防疫站(831100)杨笑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830011)新疆是茯砖茶的主要销售地之一,卫生质量问题及经济纠纷出现较多。卫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变更,特别...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健康齐口裂腹鱼肠道内分离到3株气单胞菌株,采用单重PCR及多重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6S rRNA扩增长度为350bp,与Gen Bank数据库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与亚洲地区已报道的同类基因片段相似度均达到了90%以上。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和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HH)扩增长度分别为300bp和130bp,而温和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SA)未扩增到条带。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发现,aer和ASA与已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对应的基因片段相似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从健康齐口裂腹鱼肠道内所分离的3株气单胞菌菌株,均为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醉制过程中气单胞菌控制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从患病河蟹休丙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鲫鱼,以加饭酒和醉蟹宝对鱼肉作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醉蟹宝以一定浓度与加饭酒同时加入醉制品中,能在较短的人彻底灭菌,提示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冷藏7 d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将鮰鱼于4℃无菌冷库中取肉后真空包装放置于4℃冰箱中储藏7 d,从腐败鱼肉中分离出3株细菌,编号x1-1、y1-1、y2-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种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均为兼性厌氧菌,通过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1-1与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9%;y1-1与维氏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79%;y2-1异嗜糖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8%。以上各项研究结果表明:x1-1为嗜水气单胞菌;y1-1为维氏气单胞菌;y2-1为异嗜糖气单胞菌。综上所述,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冷藏7 d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将鮰鱼于4℃无菌冷库中取肉后真空包装放置于4℃冰箱中储藏7 d,从腐败鱼肉中分离出3株细菌,编号x1-1、y1-1、y2-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种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均为兼性厌氧菌,通过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1-1与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9%;y1-1与维氏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79%;y2-1异嗜糖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8%。以上各项研究结果表明:x1-1为嗜水气单胞菌;y1-1为维氏气单胞菌;y2-1为异嗜糖气单胞菌。综上所述,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3和6 g/kg的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冻干粉(菌含量为1.5×1012cfu/g),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3个试验组改投对照组饲料.在停喂试验组饲料后第0、1、2和3周,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POD、ACP、ALP、NOS活性和肝胰腺中的SOD与LSZ活性.结果显示:一定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能显著增强中华绒螯蟹血清POD、ACP、ALP、NOS和肝胰腺中的SOD与LSZ活性(P<0.05);且以6 g/kg饲料的添加量的免疫刺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