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sl.  M 史卜庆 《世界地质》1998,17(3):14-22
大陆岩石圈伸展最终形成沉积盆地,而它的岩浆活动响应却很大不同,以岩石圈和软流圈无水部分分熔融为基础的数值模型表明,于伸展山之下上涌的上地幔的温度对喷发岩浆的化学性质和体积起到了根本控制作用,强火山性断陷活动一般只在软流圈势温度比正常情况高100~300℃时才有可能发生,并伴随地幔柱活动,这些模型还可以预测大陆岩石圈伸展量β与所生成的岩浆体积之间的紧密关系,更为复杂的模型还考虑了富挥发分幔源的部分熔  相似文献   

2.
临清地区东部新生代伸展构造特征及盆地伸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临清地区东部各主要断层新生代活动性进行半定量一定量分析后,认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量各不相同,而且分段活动的特点十分明显,控制了不同时期规模、位置不同的半地暂。根据为层活动的特点,认为临清东部地区是分层伸展剪切模式,在南部、中部、北部均显示了各具特点的伸展组合模式;而这些不同伸组合模式是通过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横向变换构造带进行调节的。  相似文献   

3.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张立平,王东坡(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克拉通盆地分为简单克拉通盆地和复合克拉通盆地。简单克拉通盆地是指位于大陆板块内部、其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岩、第一个构造不整合面以上的盆地,即第一个构造层的盆地。其典型的实例为北美...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反射资料和测井信息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可对伸展型沉积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演化进行定量研究。此项研究的着眼点通常是首先建立岩石圈拉伸模型。火成岩岩石学的新进展能为模型提供不同的约束条件并获得新的认识。这些进展以对洋中脊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也适用于大陆岩石圈。  相似文献   

5.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敏 《世界地质》1994,13(3):21-25
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许敏(能源地质系)0前言走滑盆地的形成与沿走滑断层的局部拉伸有关。这些走滑断层大多与板块构造有关,形成于多种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大洋和大陆的转换部位、岛弧、缝合状碰撞边界,以内陆和大陆边缘环境最为常见。走滑断层的主体在平面上呈...  相似文献   

6.
弧后盆地的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弧后盆地的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匡立春,王东坡(能源地质系)(能源地质研究所)现今分布在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海沟-岛弧-弧后盆地系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构造框架。尤其是弧后盆地的成因与沉积物充填式样之间的关系普遍受到重视。自Karig(1971),Pach...  相似文献   

7.
从盆地沉积和古构造分析鲁西中新生代地壳伸展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西处于差异性升降活动的古构造基础之上,其地壳伸展史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晚第三纪-第四纪,共五个发育阶段。各个阶段的古地理环境,反映了伸展构造的几何样式:发晚侏罗世的断陷湖盆地,构左行斜列的平面组合格局;白垩纪是以沂沐裂谷主干的“入”字形断陷局,并发生自北西向南东方向的迁移活动;早第三纪是以东西向,北西向,南北向断陷共存的组合形式,并发生由南东北西的迁移活动;晚第三纪是以  相似文献   

8.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及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岩石圈流变性是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陆岩石圈具有多种流变学特征,控制着不同的岩石圈变形样式以及盆地形态、沉降/上隆、沉积样式和岩浆岩分布等岩石圈变形在伸展盆地中的表现形式。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在伸展盆地运动学和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表明,尽管大陆岩石圈的流变性非常复杂,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分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加以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并发育复杂且变迁迅速的众多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可划分为7类(大陆边缘裂谷类、岩浆弧类、弧前盆地类、边缘海盆地类、弧后前陆盆地类、边缘前陆盆地类、海沟-洋盆类)19型。沉积组合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各具特色。沉积盆地的演化经历了5次重大变革。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随新疆北部板块的拉张-俯冲-碰撞而产生、发展、消亡。  相似文献   

10.
11.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物可分为浊积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滑塌岩。其中,浊积岩发育正粒序;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以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泥质碎屑流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内部含少量砂质颗粒和砂质团块;滑塌岩发育包卷层理等液化构造。不同重力流沉积物发育程度差异明显,浊积岩和砂质碎屑流沉积物的钻遇井数最多,泥质碎屑流沉积物最少。在重力流单期沉积厚度方面,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单期沉积厚度平均为0.986m,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浊流沉积厚度最低,平均厚度为0.414m。本区重力流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失稳滑塌所致,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浊积岩是主要的重力流沉积类型,其次为滑塌岩和泥质碎屑流沉积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主要发育于北东向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前方的深水区;浊积岩主要发育于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方的深水区域;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富含泥砾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在平面分布极少,且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羌塘盆地生物礁岩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叠纪-白垩纪,特提斯海域内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岩,羌塘盆地内亦广泛发育。生物礁沉积序列可划分为4类:(1)浅滩相生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礁岩→开阔台地相泥晶灰岩→斜坡相角砾岩;(2)开阔台地相灰岩→生物礁岩→局限台地相白云质灰岩;(3)浅滩相生屑灰岩→滨岸相碎屑岩;(4)潮坪相粉砂岩、泥灰岩→潮坪砂坝生屑灰岩→生物礁岩→潮坪砂坝生屑灰岩→潮坪相泥灰岩。生物礁岩可分为骨架岩、障积岩与粘结岩3种成因类型。成岩作用有重结晶、胶结、压实、压溶与破裂、溶蚀作用等。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裂隙与溶蚀孔、缝三类。晚三叠世造礁生物主要为珊瑚和藻类;中晚侏罗世以珊瑚礁与海绵礁为主。生物礁岩以海进体系为主,高位体系域也有发育,低位体系域中少见。可分为珊瑚礁、海绵礁、藻礁和层孔虫礁。南羌塘坳陷西部以珊瑚礁为主,东部以海绵礁为主;北羌塘坳陷西部为藻类珊瑚礁、层孔虫礁,台地内部有珊瑚礁、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地边缘礁和台地内部礁,前者分布规模大,在地震剖面上也有明显的反映,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生物礁的发育状况全球海平面升降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沉积盆地铀矿床主要分布于第聂伯(Dnieper)盆地和第聂伯-顿涅茨(Dnieper-Donets)盆地,铀矿化类型主要有底河道砂岩型、含铀地沥青型、沉积改造型和断控砂岩/次火山岩型,含矿层位有泥盆系、石炭系、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古近系等。文章分析了第聂伯盆地和第聂伯-顿涅茨盆地地质背景,阐述了产于两大盆地铀矿床基本特征,总结了沉积型铀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相应铀成矿模式,对我国沉积盆地铀矿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岩石圈伸展过程中,剥离断层起着重要的作用。剥离断层作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形成的伸展构造和伸展区隆升拗陷历史具有不对称性。伸展区剥离断层模式同样适用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和演化。大陆开裂、洋盆形成后,洋盆两侧对应发育两种被动大陆边缘,即上盘边缘和下盘边缘。这两种大陆边缘具有互补的不对称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其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盆地中超压力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列作用可引起超压力:①挤压应力的增大;②孔隙流体或岩石基质体积的改变;③流体的运移或浮力。由于压实作用不均衡,埋藏期间特别是低渗性沉积物迅速沉降期间的负荷能产生相当大的超压力。在构造活动地区,水平应力的改变能迅速产生和耗散大量超压力。与体积变化有关的超压力的形成机理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效的封闭系统。与热液膨胀和粘土脱水有关的流体体积的增加太少,不能产生大的超压,除非有理想的密封体系存在。烃类的形成和裂解为天然气可以产生超压,这主要取决于干酪根的类型、有机质的丰度、温度和岩石的渗透率。然而,由于压力的形成阻碍有机质的进一步变质,所以在封闭系统中这些作用可能受限。由烃类的形成和裂解产生超压的可能性在目前还未被证实。水压头造成的流体运动在浅埋藏的“铅垂”盆地内可能会形成超压。经计算表明,烃的浮力和渗透性所产生的局部超压力很小。在不可压缩的流体中,气体的向上运移也能产生一定的超压力,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许多沉积盆地中与应力相关的机理是产生超压力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伸展因子β的计算分析,可认识岩石圈的伸展变形特点。基于琼东南盆地具有"多米诺"伸展断层构造的5条反射地震剖面资料,利用"多米诺"伸展断层模式计算了上地壳伸展因子,其值分布在1.17~1.58之间;与对应位置的全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因子比较,结果显示上地壳、全地壳和岩石圈伸展因子三者之间存在差别,但不是简单的随深度增大,具体表现为盆地中北部的岩石圈伸展变形特点为岩石圈伸展因子大于全地壳大于上地壳,盆地西南部则表现为全地壳最大,岩石圈最小。通过计算,结合研究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琼东南盆地岩石圈发生了随深度变化的伸展变形;不同构造位置的岩石圈伸展变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裂陷盆地与强拆离盆地:陆内伸展盆地的两个端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伸展构造体系具有两种端元特征,即裂谷环境和强烈的伸展地体。这些不同的构造样式形成并被记录在不同的伸展盆地中,陆内的裂陷作用通常出现在具有正常地壳厚度和热均衡的地区。裂陷沉降普遍伴随阗碱性-拉斑玄武岩岩浆活动具有大倾角的边界断层,小于1mm/a的滑移速率,以及小幅度伸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沉积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标志,确定研究区石千峰组为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的沉积类型。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进而在研究区石千峰组内划分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旋回层序。通过对各级别层序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中期基准面旋回与沉积体系有很好的响应关系,表现为辫状河和曲流河具有A1和A2型中期基准面变化特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湖泊沉积分别具有C1、C2、C3和B型的响应特征。结合研究区石千峰期由北至南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的古地理展布特征,最终将这些丰富的地质信息以沉积—层序模式进行了概括,表现为由北至南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类型,具有A1-A2-C1-C2-C3-B型的层序响应特征。建立的这样一套等时模式,能更详尽的了解研究区生储盖的时空配置关系,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南海西缘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南海西缘新生代沉积盆地伸展作用、沉降、构造变形等特征分析,检查印支地块多条近北西向走滑断裂时间、幅度等特征以及与盆地之间联系,结果表明印度-欧亚碰撞引起的逃逸作用与南海西缘新生代盆地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两个与俯冲有关的不同扩张机制与南海西缘新生代盆地有成因联系,即(1)太平洋板块在古新世到始新世的滚动后退,太平洋-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降低驱使这些盆地产生初始伸展作用;(2)渐新世到中中新世古南海南倾俯冲板块的拖曳力,进一步驱使这些盆地的伸展及接着的南海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