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不成熟心肌室壁内微血管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管墨汁灌注组织切片方法及组织学切片染色方法,了42只2-20日龄Wistar大鼠幼心室壁内的微血管构筑及发育特征。幼鼠心肌血液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心壁内仍然存在一些与心腔直接交通的管道,如肉柱间隙、心肌窦样管、心最小静脉等。左室壁的肉柱间隙多而深,可达心肌中层;心肌窦样管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与各类微血管均有吻合,部分直接与心腔相通;心最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或微静脉汇聚形成,直接开口于心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技术,观察了成年大鼠睾丸微血管的分布与构筑形式,光镜下每个生精小管与六个生精小管相临,微血管则明显得排列在相临生精小管形成的六角形的角缘处,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睾丸表面的微动脉吻合网格状,这种形式为睾丸表面的生精小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必要的激素水平,睾丸动脉主支发出走行迂曲的睾丸小动脉,进入睾丸小隔后,再发出管间微动脉,并与管间微动脉相互连接为绳梯状的毛细血管网,睾丸实质内绳梯状的毛细血管网,使每个生精小管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激素供应,睾丸内的动脉迂曲走行,对于维持睾丸低于体内3-5℃的适宜温度,使精了正常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大体解剖方法观察了50例猪心表浅静脉,猪心冠关呈卵圆形,冠状窦瓣形态不一,多数(76%)心中静脉直接注入右心房,猪心存在明显的右室后静脉,心前静脉包括升支和降低支两组。根据冠状窦的收受范围和心静脉的注入形式不同,将猪心表浅静脉分为6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不少地方把基层站下放给了地方政府管理,出现了“线断、网破、心散、站乱、人走”的现象。为此,重庆江津市通过对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分析,反复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实施“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三权归县”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氧自由基在微循环系统中不断地产生、利用与清除。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它不仅损害微血管的运动功能导致微循环的有效灌流量和微血管内流体静压改变,而且损害微循环的有效灌流量的微血管内流体静压改变,而且损害微血管壁的完整性,使通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内体液交换失衡发生组织水肿,继而形成微血栓,加重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首次获得一个有两个心尖的初生亚洲象畸形心脏的基础上,利用管道铸型技术制作了亚洲象心脏铸型标本,观察了亚洲象主要血管的构成和走向。结果表明,亚洲象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回旋支、室间隔动脉和后降支,无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分出右房支和右室支,右房支包括右房前支、右房中间支、右房后支,右室支包括右动脉圆锥支、右室前支、右缘支、右室后支。心静脉分为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直接汇入后腔静脉,心小静脉汇入心中静脉。  相似文献   

7.
小型猪腧穴区皮内微血管的定量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型猪腧穴区皮内微血管的定量观察*穆祥高立云左志林(北京农学院,昌平102206关于腧穴之实质,至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外有关腧穴组织学研究的结果是,腧穴区相对丰富且所有腧穴均存在的结构有植物性神经终末,感觉神经末梢和肥大细胞。由于在体表的这些结构都与微...  相似文献   

8.
对13头成年高原藏羊的睾丸采用血管铸型、常规石蜡切片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在高寒低氧环境中,藏羊睾丸精索血管分布的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藏羊精索睾丸动脉螺旋卷曲并发出分支分布到附睾,睾丸动脉表面覆盖蔓状静脉丛;回流睾丸血液的集合静脉纵向走行形成静脉网包裹在睾丸表面,汇集至睾丸门附近形成特殊的“束袋口”构筑,紧缩回笼汇集形成蔓状静脉丛;精索部动脉和静脉各自形成三级分枝,小静脉及静脉毛细血管网与动脉滋养血管小分支之间形成广泛的吻合支.藏羊精索部血管形成了特殊的高原适应性微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1,62(9)
一、概论 脉管炎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病种,中晚期由于疼痛会令病人痛苦不堪,中医学名“脱骨疽”或“骨痈”。此病早期疼痛断断续续,中间会消失,但发病次数增多时,疼痛会一次比一次加重,行动不便,由外伤引发的脉管炎溃烂时会从伤口处流出猪肝色的血水。签于脉管淤阻闭塞,经络血阻,静脉、动脉抽搐频繁,下肢脚板肿胀,脚趾终端趾甲生长不全,麻痹不仁,走动会剧烈疼痛。由于痛甚,故而走一段路,中间要坐下休息一下再走。  相似文献   

10.
翳风穴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翳风穴(SJ17)为手少阳经的腧穴,是手足少阳之会。“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针灸甲乙经》。穴位定位: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见图示)。取穴法是将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cm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  相似文献   

11.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 T-2e)又叫猪水肿病毒素,能引起仔猪水肿病,是仔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SLT-2e作用于微血管能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而导致水肿,因此在猪水肿病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Methiyapun等研究表明水肿病大肠杆菌对猪肠黏膜没有重要的病理变化,而靶细胞是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为内皮细胞空泡化、血管周围水肿、微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2.
胡赟  李万瑶  全科 《蜜蜂杂志》2011,31(6):41-42
关元穴出自《灵枢·寒热病》,属任脉,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寸。局部解剖: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及充盈时的膀胱,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1穴名解析 关元穴,在《内经》中有“下纪”、“三结交”之称,并且在绩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中就有“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下纪者,关元也”;《医经理解》认为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北方牧业》2004,(10):29-29
所有企业,都免不了有“随众而行”的本能,这种人类向同伴寻求认同的本能,早就为心理学家所指出,心下学家华伦巴菲特曾指出:“人都不免落入俗套。而且个人随众,从来不会因此被人说闲话。”作为企业领导人,惟一比决策错误更为难堪的,恐怕就是在整个业界,只有他一个人犯了这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对6头健康成年牦牛颈静脉放血致死并取出心脏,经左右冠状动脉同时灌注甲醛碳素墨水,再经40g/L多聚甲醛水溶液充分固定,取心室组织块石蜡包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并照相。结果显示,牦牛心室微循环床中微动脉的直径小于100μm,以分叉状或梳状发出分支,走行多弯曲,呈蛇行状或螺旋状。终末微动脉管径均小于15μm。牦牛的毛细血管直径小于10μm。毛细血管之间形成H形或Y形的广泛吻合。吻合的毛细血管主要有3种不同的来源。牦牛微静脉的直径小于300μm,呈树根样结构。一条微静脉由若干条不同来源的毛细血管结合而成。牦牛心室肌中存在着动静脉吻合。  相似文献   

15.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2,39(1):21-23
针对农村原蚕基地微粒病严重存在的原因,改进“防微”措施,堵绝“防微”漏洞,显降低了蚕种病毒率,提高了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6.
“心主神明”古今谈张余森,张荣(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在古代,人们对心脏早已有了认识,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对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亦有初步的研究,并作了具体的记载,如《难经·四十二难》说:“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相似文献   

17.
牛伊氏锥虫病1982年曾在我市大流行,现仍有散发性发生,呈慢性进行性消瘦过程,群众和民间兽医多数按“过劳症”诊治,盲目进补药;四肢肿胀僵硬病牛多以风湿病治疗,延误了病情,最后终于宰杀。为搞好防治工作,现介绍简易诊断和特效治疗药物,共同行参考。1.诊断笔者采用“兔大剂量注射病牛血诊断牛伊氏锥虫病”方法,具体是:先驱赶病牛15分钟,然后抽牛耳静脉或颈静脉血20毫升,趁牛血未凝固前立即注射于健康成年兔(长毛兔,肉兔均可),腹腔、皮下各10毫升。兔注血前先测体温,注血后饲养观察,每天上下午各测体温一次;…  相似文献   

18.
将实验小鼠分为A液(0.1%肾上腺素注射液)组、P液(2%硝酸毛果云香硷注射液)组、AP液(A液与P液等量混合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麻醉状态下,于给药前和皮下注射给药后5、30、60min,应用显微录象、照相技术,定点观察和测量小鼠耳廓部细动脉、分枝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集合毛细血管、细静脉等微血管的口径、血流速度、血管运动性和毛细血管开放数。结果,AP液能使各种微血管口径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管运动性增强,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表明AP液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而单用A液、P液,都使微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快慢交替出现,血管运动性减弱,P液使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A液由减少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用兔出血症病毒西藏株人工感染3月龄左右家兔,分别于接种后8,16和20-26h扑杀,对心,肝,脾,肺、贤,脑肠,胸腺,圆小囊,骨髓等作肉眼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后8h,肝,肾,心实质细胞表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其他器官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瘀血等变化;感染后16h,各器官的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出血及透明血栓形成等病变;濒死期全身器官均受到严重损害,微血管内形成大量透明血栓以及出血,水肿,炎性  相似文献   

20.
羔羊苦马豆中毒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例苦马豆自然中毒羔羊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的结果表明:病羔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神经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有明显的“卫星现象”和“嗜神经元现象”。心、肝、肾的实质细胞发生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