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孤立性肺部结节诊断的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立性肺部结节的诊断尤其是良、恶性疾病的鉴别临床上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有关C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快速增强梯度回波MRI、CT导向下经皮针吸活检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检等对本病的诊断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42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影像学特点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242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的疾病谱常见依次为肺癌、肺结核、炎性假瘤。当结节直径为1 cm、1-3 cm、3-5 cm、5-7 cm、≥7 cm时其恶性比分别为9.1%、42.8%、76.9%、91.2%、95.9%。纯磨玻璃样结节、半实质样结节、纯实质样结节,恶性比分别为80.3%、75.4%、62.9%。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等多见于恶性病变。结论我科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结节中肺癌最多见,其次为肺结核、炎性假瘤。当结节直径≥5 cm其恶性概率达92.3%,纯磨玻璃样和半实质样结节较纯实质样结节恶性概率高。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等多见于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宋璐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8):509-511
孤立性肺结节(SPN)指的是直径≤3cm、单一、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的肺部结节,周围被含气肺组织所包绕,不伴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普通的胸部X线检查发现率很低。随着现代影像技术以及介入活检的发展,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这对于早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显著意义。鉴于不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表现的复杂性,而国内外的结果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文就目前专家共识,着重阐述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FDD-PET通过测定细胞糖代谢水平判断组织的良恶性,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FDG-PET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能较为准确地判定病变的良恶性,避免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有创检查,减少了有创检查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节省相应的医疗费用.本文就FDG-PE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BALF端粒酶活性在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APeze-ELISA法,检测113例经螺旋CT扫描发现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患者支气管镜下取得的BALF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等结果相比较。结果54例肺癌组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68.5%(37/54),而59例肺良性疾病组的阳性率为6.8%(4/59),肺癌组检出的敏感性为68.5%,特异性为93.2%。结论BALF中端粒酶活性测定有利于肺外周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为其中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指标及其鉴别诊断效果,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结果44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恶性肿瘤占19例,良性肿瘤占2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结节大小、结节边界、肿瘤病史、CEA、CA125及miR.21、miR-27b和miR-193b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间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判别分析并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交互验证一致函数与原始个案的符合率为93%。结论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表现和常规血清标记物外,microRNAs也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良好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肺结节的近代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笔者根据当时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认识,撰写过有关肺部孤立结节的文章。时隔15年,相关X线影像及核素技术的进展,长期随访及临床经验的积累,诊断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费用效益分析评估等,更深化了人们对SPN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FDG-PE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G-PET通过测定细胞糖代谢水平判断组织的良恶性,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FDG-PET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能较为准确地判定病变的良恶性,避免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有创检查,减少了有创检查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节省相应的医疗费用。本文就FDG-PE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围型肺内孤立性肺结节[1](SPN)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大难题。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9年收治的69例良、恶性肺部小结节病例,总结其各种特点,以期提高对肺部小结节早期诊断,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辉  解卫平  陈亮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2):947-951
随着胸部CT的广泛应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如何确认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结节的性质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特点得到确认,但绝大多数的结节的性质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胸部CT定期随访观察、PET/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榆查、CT引导下经胸针吸肺...  相似文献   

11.
刘家永 《内科》2008,3(3):423-425
肺部弧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肺实质内的局限性、圆形或卵圆形的直径≤3cm的单发结节状病灶^[1,2],SPN临床上较常见,一直是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难题之一,SPN或由一系列良性和恶性病变过程引起,不同性质的SPN其治疗方法与预后完全不同,所以诊断与鉴别诊断显得相当重要。以往对SPN的诊断主要是病变本身表现加以分析判断^[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及恶性危险因素,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获得明确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吸烟史、病变部位、病变直径、CT影像学表现等因素与孤立性肺部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孤立性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53例,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中以腺癌和鳞癌最为多见,良性病变中以结核和炎性假瘤最为多见。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变部位与孤立性肺部病变的良恶性显著相关。结论孤立性肺部占位性病变中恶性比率较高,年龄和病变部位可以作为评价孤立性肺部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20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对这些临床特征与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者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中有64例(53.3%)术后病检结果为恶性病变。单因素分析中,吸烟史、结节大小、年龄及影像学表现4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影像学表现两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史、结节大小、年龄及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后二者是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可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肺部结节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孤立性肺部结节作临床、胸部 X 片、CT、经胸穿刺活检及核磁共振成象等检查诊的断价值,并着重介绍良性与恶性孤立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肺内孤立结节病变术前CT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CT误诊肺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性质的原因。方法对50例有术前CT诊断(误诊5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病变(SPN)进行分析。结果术前5例,2例术前诊断良性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3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块,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隐球菌病、硬化性血管瘤、以及支气管囊肿并发感染。结论肺内肿块的术前CT诊断,可交错重叠,出现“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影”使鉴别诊断出现困难。因此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尽可能避免术前误诊。  相似文献   

16.
么娜  刘巍 《临床肺科杂志》2016,(8):1493-1495
目的通过对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CT影像特征的分析,不断提高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方法全面、系统地回顾、分析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中,病检恶性80例(59.70%);病检和CT均诊断为恶性者78例,CT与病检符合率为97.5%,病检确诊为恶性而CT征像不支持者2例(2.50%),CT诊断为恶性,而首次病检不支持,再次病检支持者1例(1.25%);81例结节≥2.0 cm者,恶性75例(92.59%);53例结节2 cm者,恶性3例(5.66%);右肺结节恶性率为73.21%,明显高于左肺的43.59%(P0.05);恶性结节CT影像表现中胸膜凹陷征、引流线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空泡和细支气管充气征,征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85.90%的恶性结节病例表现为3种以上基本影像征像并存。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率高,其发病的部位和影像表现均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CT诊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结节的部位和影像征像进行仔细分析鉴别,对一时难以定论的结节要积极开展动态观察,以提高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黄志亮  高宇  侯殿臣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8):1405-1413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普及,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检出率逐渐上升,这些结节大多是良性病变或早期肺癌,所以预后一般较好,但是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诊断评估比较困难.因此,对于肺孤立结节良恶性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良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率,使恶性肿瘤患者能及时接受手术而良性病变患者能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探查.本文就评估肺孤立结节良恶性倾向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健康查体的普及,发现孤立性肺结节越来越多,而许多孤立性肺结节是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表现,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临床上以影像学诊断作为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简便易行、辐射暴露低、花费少、准确率高的影像检查方法是未来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主要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孟波  赵坤  辛海波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24-1225
目的分析47例肺部孤立小结节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判断肺部孤立小结节的良恶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47例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结果 47例患者中恶性肿瘤28例(59.7%),良性肿瘤12例(25.5%),结核瘤7例(14.9%)。无症状和仅有咳嗽咳痰症状者31例(65.9%)。胸部CT影像中恶性肿瘤结节多边界不清,密度不均、有毛刺、分叶、胸膜皱缩。良性肿瘤结节边界清,密度均匀。结核钙化比率比较高。结论加强肺癌高危人群的普查、监测是发现早期肺癌的途径,结合临床表现和胸部CT特点,是鉴别诊断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 024矩阵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孤立结节病例,所有病例均经512及1 024矩阵扫描,对照分析其不同矩阵扫描的CT征象。结果对病变的形态及边缘特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病变周边的征象进行鉴别分析,能提高良性结节与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1 024矩阵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