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脊髓横断后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Fos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脊髓横断后引起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Fos表达,以初步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引起脑内心血管调节核团反应的机制。方法:脊髓C4、T4、T12横断术后3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VN、SON内Fos表达。结果:PVN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在C4组最高,T4组次之,T12组最低;SON内,各组间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引起PVN、SON神经元产生特异性反应,但两者发生反应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催产素(OXY)的定位。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酸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NOS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共存关系。结果:PV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析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NOS/OXY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87%,呈楔形,密集分布于PVN的外侧部。在与PVN相对的第三脑室有NOS/OXY双标记阳性触液神经元存在。结论:NOS与OXY在有关下丘脑与生殖及性行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妊娠及哺乳过程中小鼠室旁核内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在妊娠及哺乳期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内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观察前述变化情况.结果 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见于PVN的大细胞部,在小细胞部和帽部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整个细胞核内,未见明显的胞浆或突起免疫阳性反应.在妊娠中期ER-β的表达最低,随后升高;最高表达见于妊娠第18天至分娩后1 d,随后表达降低到成年水平.结论在妊娠和哺乳过程中PVN内最高水平的ER-β表达见于分娩前后很短的时间内,提示PVN内ER-β可能主要参与了对分娩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丘脑-脑垂体胃动素(MTL)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作用。方法 32只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下丘脑室旁核(PVN)+MTL组,PVN+生理盐水(NS)组,垂体摘除+PVN+MTL组,垂体摘除+PVN+NS组。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垂体MTL免疫物质的表达;采用在体胃运动记录的方法,观察大鼠垂体摘除后血浆MTL和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改变。结果 (1)PVN+MTL组注射MTL后,MMC收缩频率显著加快,为[(11.2±1.3)次/h,PVN+NS组为[(4.9±0.6)次/h],与对照值[(5.3±0.5)次/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垂体摘除后2 d,MMC收缩频率显著减慢[(4.5±0.8)次/h](对照值),垂体摘除+PVN+MTL组MMC收缩频率增快[(8.2±0.7)次/h],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摘除+PVN+NS组[(4.3±0.9)次/h]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荧光研究结果显示,脑垂体组织有MTL免疫阳性反应物表达。结论下丘脑-脑垂体对消化间期胃运动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松果体摘除对睾丸间质caspase-3和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45只分成5组(1)正常对照组,(2)假手术组,(3)松果体摘除组(PX+NS),(4)松果体摘除加低剂量褪黑激素(PX+MT7.5 mg/kg),(5)松果体摘除加高剂量褪黑激素组(PX+MT 15 mg/kg).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aspase-3和eNOS在睾丸间质的免疫活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PX+NS组的caspase-3和eNOS的免疫活性显著减少(P<0.01);与PX+NS组相比,PX+MT 7.5 mg/kg组和PX+MT 15 mg/kg组caspase-3和eNOS的免疫活性显著增加(P<0.01);PX+MT 15 mg/kg组与PX+MT 7.5 mg/kg组相比,caspase-3免疫活性无明显变化,eNOS免疫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松果体摘除能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凋亡,并可被外源性褪黑激素恢复,但与褪黑激素剂量高低无关;褪黑激素能促进睾丸间质eNOS活性表达,且增加MT剂量可进一步增加其活性.  相似文献   

6.
胃动素在下丘脑-垂体轴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在下丘脑-垂体轴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内胃运动记录方法,观察大鼠垂体摘除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改变,以及下丘脑室旁核(PVN)注射MTL后胃运动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垂体MTL免疫物质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下丘脑PVN注射MTL后,MMC收缩频率显著加快(t=3.50,P<0.01);PVN注射MTL和GM109混合液后,与PVN注射NS+GM109组比较,MMC无显著改变(t=0.70,P>0.05)。垂体摘除后2d,MMC收缩频率显著减慢(t=2.34,P<0.05);当PVN注射MTL后,与垂体摘除+PVN注射NS组比较,MMC的收缩频率显著增加(t=4.39,P<0.01),但与假手术垂体摘除+PVN注射MTL组比较,MMC的收缩频率显著降低(t=2.15,P<0.05)。脑垂体组织内有大量MTL免疫阳性反应物的表达。结论 MTL参与下丘脑-垂体轴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褪黑激素在胃肠道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褪黑激素(Melatonin,简称MT)是由松果体分泌的肽类激素,对生物节律、睡眠、情绪、性行为、生殖、免疫、抗衰老及抗氧化等均有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褪黑激素研究的深入,发现褪黑激素及其结合位点在胃肠道中分布广泛,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褪黑激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1(GABABR1)阳性神经元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 方法:将大鼠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神经元Fos和GABABR1的标记情况以及它们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否有共标记. 结果:腹腔注射LPS可使大鼠PVN内表达Fos神经元数量显著增高,且PVN内部分神经元可同时被Fos和GABABR1双重标记,双重标记的神经元大约占Fos神经元的30%,占GABABR1的24%. 结论:下丘脑室旁核部分GABABR1阳性神经元参与了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它们可能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立  林勇  董榕  陈哲  刘娜 《现代医学》2015,(2):225-228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在胃食管反流咳嗽豚鼠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成年Hartly豚鼠制备胃食管反流咳嗽豚鼠模型(模型组),设立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PVN神经元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PVN偶见极少量的Fos免疫阳性物质表达,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PVN可见少量Fos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模型组PVN镜下可看到明显的Fos免疫阳性物质。Fos免疫阳性物质计数显示:模型组PVN内Fos免疫阳性物质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PVN内Fos免疫阳性物质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咳嗽豚鼠咳嗽发生时PVN脑区神经元核团活动增强,可能参与调控胃食管反流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褪黑激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分泌节律的激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视交叉前核、边缘系统和垂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发挥生理作用.有研究表明离子通道是褪黑激素发挥作用的最终效应器之一.本研究以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褪黑激素对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Balb/c小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对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Balb/c小鼠皮下接种胰腺癌SW1990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每组分别用生理盐水、MT低剂量(10mg·㎏-1·d-1)、MT高剂量(20mg·㎏-1·d-1)干预,定期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瘤质量,并用MTT法检测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肿瘤体积[(1.476±0.075)cm3]比较,MT低剂量组[(0.998±0.112)cm3]、MT高剂量组[(0.756±0.128)cm3]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1),并且MT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肿瘤质量[(1.537±0.106])g]比较,MT低剂量组[(0.898±0.125])g]、MT高剂量组[(0.636±0.081)g]瘤质量显著减轻(P〈0.01),并且MT高剂量组瘤质量明显轻于低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18.07±1.23)%]相比,MT低剂量组[(44.27±3.19)%]、MT高剂量组[(45.16±3.20)%]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MT低剂量组与MT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T能抑制小鼠皮下移植性胰腺癌的生长,增强荷瘤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发病中的作用,观察褪黑素(MT)对趋化因子MCP-1及MIP-2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AP 3、6、12 h组和MT 3、6、12 h干预组。采用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AP动物模型,MT组在诱导AP前0.5 h给予腹腔注射MT 20 mg/kg。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MCP-1 mRNA、MI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AP大鼠胰腺组织中MCP-1 mRNA、MI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SO组(P〈0.01),且表达水平与胰腺病理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经MT干预后,胰腺组织中MCP-1 mRNA、MIP-2 mRNA表达下调(P〈0.05),胰腺组织损伤得到改善。结论MCP-1及MIP-2在AP大鼠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T可能通过下调其在胰腺组织的表达,对AP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乙烯基萘(PVN)纳米微球,将其用作β2微球蛋白(β2-M)胶乳增强免疫比浊(LETIA)检测试剂的新型载体。方法:以乙烯基萘(VN)为聚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碳酸盐缓冲液为水相,制备PVN纳米微球,并对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分别将β2-M的抗体连接到PVN及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制备得到用于β2-M检测的两种LETIA试剂,并在生化分析仪上对试剂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制备的PVN纳米微球具有均一的粒径分布。利用自制的以PVN纳米微球为载体的LETIA免疫检测试剂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好线性,同时与自制的以同等粒径PS纳米微球为载体的LETIA检测试剂相比具有更高灵敏度。结论:PVN纳米微球作为LETIA检测试剂的载体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褪黑素(MT)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T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病理损伤改变。MT组再灌注2 h、4 h血清ALT、LDH、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MT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基产生过多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期的主要原因,给予MT预处理可通过调节iNOS和SOD来降低MDA、NO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 system,IOS)肺功能多种IOS阻力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对照人群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部分参数的优化方法。方法:按时间顺序选择在门诊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153例,其中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47例(COPD组)和非COPD受试者106例(非COPD组),应用德国耶格公司的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进行常规肺功能和IOS肺功能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肺功能和IOS肺功能参数的差异,分析IOS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特别是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R5、R5%、R5-R20、(R5-R20)%和(R5-R20)%/R20%均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气道阻力参数R20和R20%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S肺功能参数中与FEV1/FVC相关者,按相关系数由低到高排列,分别为R5、R5%、R5-R20、(R5-R20)%和(R5-R20)%/R20%。非COPD组IOS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的IOS小气道阻力参数显著高于非COPD患者,大气道阻力无显著差异。优化的参数(R5-R20)%/R20%对气流阻塞的评估价值高于目前常被使用的(R5-R20)%、R5-R20、R5%和R5。IOS肺功能参数,尤其是(R5-R20)%/R20%在判断是否存在COPD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但所有IOS通气参数在定量评估通气功能大小方面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36例PI患者为治疗组,运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MT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疗效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与PSQ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6例健康人为健康组,不做任何治疗,仅检测血清MT水平以及PSQI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的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1),疗程结束3个月后PSQI总分较治疗后升高(P〈0.01),但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高于疗程结束3个月后(P〈0.01);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的血清M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接近健康组(P〉0.05);治疗前血清MT水平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分值、睡眠效率因子分值、催眠药物因子分值、日间功能因子分值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结论]浅针山根穴治疗PI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水平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胃腺癌(GTAC)、大肠腺癌(LIT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5)。结论: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脑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其1型受体(ATD表达的改变。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观测大鼠脑内AT1的表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脑组织AngⅡ的含量。结果DM发生14天后,血浆和下丘脑的AngⅡ含量升高,延髓AngⅡ含量降低,视上核(SON)、室旁核(PVN)、孤束核(NST)的AT1表达显著增强,而穹隆下器官(SFO)的AT1表达则显著减弱。结论DM大鼠的中枢和血浆的AngⅡ含量及AT1在脑内的表达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对松果体芳香烷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mRNA表达和血浆褪黑素(MLT)含量的影响,探讨松果体功能改变在HIBD中的意义。方法选取7日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HIB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按改良Levine法建立,然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免技术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缺氧缺血后0 h、6 h、12 h、24 h、48 h松果体中AANAT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浆MLT的浓度。结果 (1)松果体中AANATmRNA的表达在HIBD后6 h、12 h、24 h低于对应假手术组(P〈0.05或〈0.01);假手术组各时点之间AANAT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血浆MLT浓度在HIBD后12 h、24 h均低于对应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各时点之间MLT浓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IBD早期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功能下降及内源性MLT保护作用的降低可能参与早期H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