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同径双辊式连铸机组,经过多种工艺改进后,可浇铸出厚度2~3mm表面良好的不锈钢薄带坯。进行冷轧后,其成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并对薄带坯的质量和冷轧工艺、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森吉米尔轧机对工作辊的要求,进行了RCr12Mo1V1型冷轧辊辊坯研制工作。介绍了通过采取双联精炼、大锻压比等技术措施生产RCr12MO1V1锻钢冷轧辊辊坯的情况。经生产实践证明,该辊坯钢质纯净、组织均匀,满足了冷轧辊抗疲劳性、抗事故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平连铸H65黄铜带坯冷轧裂纹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连铸H65黄铜带坯时,由于非平衡结晶导致带坯边部β相较多且分布不均匀;在冷轧过程中,由于β相与α相的滑移不一致,在相界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带材边部产生冷轧裂纹。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和改进生产工艺,可改善金属的组织结构,从而有效改善或避免冷轧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手段,通过显微组织检验和物相检测,分析了冷轧带钢表面翘皮缺陷的成因。结果表明:带钢表面连续、集中分布的翘皮缺陷不是由连铸坯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导致,而是连铸坯表面的划伤在轧制过程中未能被消除,演化为翘皮缺陷,经酸洗后暴露所致。通过更换连铸机异常设备,并增加连铸坯表面检验,冷轧带钢表面翘皮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Q195L中宽带作为冷轧原料,在冷轧过程中,冷轧到0.8mm以下时产品表面出现黑色“麻点”及“起皮”缺陷。对连铸坯、冷轧板进行电镜、金相、低倍等试验分析,得出连铸坯中的针状气孔是冷轧板“麻点”和“起皮”表面缺陷产生原因的结论。分析针状气孔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生产工艺,连铸坯和热轧板质量明显提高,消除冷轧板表面“麻点”和“起皮”缺陷.产品厚度规格可达到0.15mm厚度,表面质量仍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和退火工艺对高强高弹C5240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真空熔铸+水冷模具浇铸可获得含大量等轴晶的C5240铸坯,且有尺寸较大的生长孪晶,650℃保温9h为合适的均匀化退火工艺.退火态C5240可进行82.5% 冷轧变形而不开裂,室温变形加工性能较好.冷轧过程中,晶粒沿着轧制方向拉长,出现大量...  相似文献   

7.
王勇 《特钢技术》2014,(4):49-51
通过铁水脱硫→转炉→真空精炼→连铸→热连轧→酸洗→冷轧→退火生产流程,成功开发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JGW800牌号,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产品性能表明:研制的JGW800磁性能良好,满足用户要求。同时还对电工钢铸坯、热轧及冷轧、退火产品的组织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初始凝固组织对Cr17铁素体不锈钢组织、织构、成形性的影响。分别对柱状晶、等轴晶铸坯进行热轧、退火、冷轧、退火实验。结果表明,等轴晶铸坯热轧试样在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率高于柱状晶铸坯热轧试样。再经相同的冷轧退火工艺后,与柱状晶铸坯冷轧退火试样相比,等轴晶铸坯冷轧退火试样的{001}∥ND织构较弱,{111}∥ND γ织构较强,而且rm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生产镀锡原板的冶金工艺控制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 《宝钢技术》1998,(4):40-44
简要叙述了镀锡原板生产的国内外现状及镀锡原板的性能要求,论述了锭坯质量、热轧工艺条件、冷轧变形量、退火工艺参数及平整延率这五个主要方面对镀锡原板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工艺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0.
宝钢IF钢B坯增碳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宝钢IF钢B坏增碳严重及碳分布不均所造成的冷轧产品性能不合格的情况,进行了IF钢增碳规律的研究,对IF钢B坯切割后冷轧性能帮了跟踪试验,探讨了IF钢增碳机理,并提出了宝钢IF钢B坯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连铸坯表面振痕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洪波 《河北冶金》1995,(5):29-32,37
分析了连铸坯表面振痕的形成及其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减小连铸坯表面振痕深度的工艺措施,提出了控制连铸坯表面振痕深度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电磁搅拌工艺在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霞 《山西冶金》2004,27(3):26-27,29
简要介绍了太钢冷轧无取向硅钢电磁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冶金效果。分析了电磁搅拌电流强度、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搅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电磁搅拌可以明显改善铸坯的凝固组织,冷轧硅钢铸坯等轴晶比率达到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炼钢短尺坯的产生是炼钢连铸生产过程中板坯切割[1]和精整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匹配冷轧合同生产可以使短尺坯材料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对比2020年上半年短尺坯供冷轧和热卷、轧硬卷经精整分卷后重量落在短尺范围内的小卷生产实绩,分析冷轧轧机、镀锌机组和连退机组在不同短尺材料长度、厚度和宽度下的生产实绩,得出短尺坯材料的生产选择方案,提升短尺坯的附加值,同时减小甚至避免对冷轧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炼钢短尺坯的产生是炼钢连铸生产过程中板坯切割~([1])和精整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匹配冷轧合同生产可以使短尺坯材料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对比2020年上半年短尺坯供冷轧和热卷、轧硬卷经精整分卷后重量落在短尺范围内的小卷生产实绩,分析冷轧轧机、镀锌机组和连退机组在不同短尺材料长度、厚度和宽度下的生产实绩,得出短尺坯材料的生产选择方案,提升短尺坯的附加值,同时减小甚至避免对冷轧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汽车用外装板中具有代表性的冷轧、表面处理用薄板材,随着质量要求的严格化,要求钢的冶炼必须达到表面无缺陷和表面纯净度好。这些薄板材经严格的加工后用途广泛,要求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在炼钢工序通过连续铸造方式可使成材率得到飞跃式的提高。但是,在连铸时,由于钢包交换部位的非稳定部位铸坯的纯净度比稳定部位差,因此必须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水平连铸QSn6.5-0.1带坯冷轧开裂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水平连铸QSn6.5-0.1带坯在冷轧过程中出现的开裂现象进行了检验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带坯下表面出现微小裂纹,在卷取、轧制的反复拉应力作用下导致表面开裂;内部线状、蚯蚓状裂纹是由显微缩松逐步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7.
北满特钢产品获金奖在全国冶金质量工作会议上,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合金钢冷轧辊坯获得了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北满特钢生产的合金钢冷轧辊坯由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先进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从而使该产品的钢纯净度高,综合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8.
冷轧工艺对IF钢r值和n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经铁素体区热轧后的IF钢板坯在随后的一次冷轧和两次冷轧工艺中所表现出的深冲性能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两次冷轧及两次退火后,IF钢的深冲性能获得了明显的良性遗传,在应变硬化指数n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塑性应变比r超出一次冷轧工艺相应值的30%左右。同时发现,两次冷轧工艺中总变形率在前后两次轧制中的分配方式是影响IF钢最终性能指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带钢热轧机工作辊材料的热疲劳性能对轧辊表面磨损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防止因这种磨损而引起的轧入缺陷以及随后造成的超低碳冷轧带钢中的表面缺陷现象。在200~600℃的温度范围内,对现有的镍晶铁和候选的高速钢进行热疲劳试验,计算出热疲劳性能,并根据轧辊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与物理性能整理分析试验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由于碳化物含量较低,抗拉与抗压强度较高,且导热性较好,因此高速钢的热疲劳性能要比镍晶铁的好得多。之后,通过检查实际的带钢热轧的工作辊表面磨损以及随后的冷轧带钢中的表面缺陷,研究了轧辊材料对超低碳钢中的轧入缺陷的影响。较之于镍晶铁轧辊,具有极佳热疲劳性能的高速钢轧辊的抗轧辊磨损性要高得多,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超低碳冷轧带钢中的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20.
高合金冷轧带材表面通常出现两种类型的起皮缺陷,会显著降低带材的成材率。借助金相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对不同类型起皮缺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合连铸工艺参数的研究,分析了高合金冷轧带材表面起皮缺陷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连铸结晶器内部温度场不均匀产生热应力或坯壳厚度不均匀,从而导致铸坯表面或皮下产生裂纹,经冷轧加工后即形成第一种类型的起皮缺陷;或是由于连铸过程中保护渣被卷入钢液,在连铸坯上形成皮下夹渣,经冷轧加工后便形成第二种类型的起皮缺陷。通过调整和改进连铸工艺,大大降低了起皮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