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散热问题一直是制约LED在车灯上广泛运用的技术瓶颈。通过分析高温环境对LED的危害、LED的发热机理,基于神龙公司某款车型大灯的LED散热模型,对当前通用的翅片散热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翅片散热面积、厚度、材料等对翅片散热这种被动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影响显著,设计时需综合考虑。而翅片散热作为一种优秀的散热方案,可作为后期开发LED大灯的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渗透蒸发及其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渗透蒸发作为一种新型精密分离膜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工艺流程。在发酵工业中,主要应用于有机物水溶液的分离,可用来制备无水乙醇,生产低醇或无醇葡萄酒。渗透蒸发技术因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易自动控制,且对发酵无任何不良影响,因此在发酵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热管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制冷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来实现,不使用压缩机和制冷剂,且不存在噪声和制冷剂污染环境的问题。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性能好坏与热端的散热条件有直接关系,为改善热端散热条件,研制了1台热管散热型半导体冷箱。通过性能测试实验,确定了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最佳工况,并比较热管散热、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方式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散热是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最佳热端散热方式。  相似文献   

4.
日立公司展出水冷式笔记本电脑的试制机。与以前使用散热风扇的空气冷却方式相比,其特点是能消除散热风扇带来的噪音。这种水冷方式是通过内置于电脑主机内的厚度为15毫米的泵来让加入防冻液的水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在直径约为3毫米的铝管内循环,铝管与安装在键盘下和液晶显示器后面的散热金属板相连,可将CPU等产生的热量传给这个散热板,从而就可以冷却不断循环的水,散出CPU等部件所产生的热量。整体散热效果与以前使用散热风扇的空气冷却方式完全一样。为了解决水分的蒸发问题,在液晶显示器后面和键盘下面配置有蓄水槽,容量…  相似文献   

5.
建筑屋面利用含湿多孔材料被动蒸发降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利用含湿多孔材料被动蒸发冷却外表面的方法。建立了含湿多孔材料利用太阳能被动蒸发的热质传递过程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完整地提示了热过程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太阳能被动蒸发多也材料所含水分降低建筑发面温度的方法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散热控制系统存在的风机选择不准确,风道设计和扰流片安装不合理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自适应散热控制系统。采用风冷散热控制方式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散热控制,并根据电力电子装置中的热路和热阻选择风机。同时,通过分析电力电子装置的热传递,对风道和扰流片进行合理设计和安装,为验证该系统是否满足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控制要求,在Modelsim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测点半径相同的情况下,当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风机电压分别为280V和360V时,本文方法在速度上均高于当前方法;在电力电子装置发热功率和散热控制器相同的条件下,电力电子装置的热阻越小,散热控制效果越好;在发热功率、散热控制器和风机等相同条件下,该系统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进行有效控制。该研究为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应用FLUENT软件对地下变压器模型和蒸发换热器模型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模拟与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数量冷却管时流场和温度场的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相同的工况下,冷却管数量多的蒸发换热器散热效果更佳;在变压器铁芯绕组表面,以及变压器与蒸发换热器接口处,变压器油的流动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8.
孙志坚,王立新,王岩,吴存真,岑可法选择水作为工质,通过确定蒸发段和冷凝段的结构尺寸,设计研制了电子器件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建立了其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了在不同散热功率、进口风温和进口风速下热源表面的温度,比较并分析了测试结果.研究表明,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可满足较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要求.性能测试台是改进散热器设计的重要手段,测试系统风速、风温及散热功率稳定,能达到设计时所要求的精度,为进一步研究重力型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推导变厚度胞体壁多孔夹层材料的散热系数,研究了胞体壁的厚度变化对多孔夹层材料主动散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胞体壁厚度变化下,不同胞体构型多孔夹层材料的相对密度与散热系数的关系,并得到了不同胞体构型多孔夹层材料的最大散热系数和最佳相对密度。通过线性拟合,给出了最大散热系数和最佳相对密度与变厚度参数的关系,探讨了胞体壁厚度变化对不同胞体构型多孔夹层材料的最佳相对密度和最大散热系数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胞体壁厚度变化对六边形单元的主动散热能力影响小,而对三角形和正方形单元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架空导线径向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控制方程,考虑了输电导线主要的发热源和散热途径,形成了一套准确的导线径向温度场数值求解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于JL/LB1A-300/50型钢芯铝绞线。结果验证了导线径向温度差的真实存在且不可简单忽略,并且径向温度分布受导线内不同金属材料的单位体积发热率、绞线间接触情况和外界对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传统的工业控制模型和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出了基于TCP协议的远程控制模型和工业解决方案,并进一步给出了在研制的生长GaN材料的金属有机化学蒸发沉积物(MOCVD)设备中的应用,经过试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稳态测量方法测量镁合金AZ91D、铝合金及紫铜的导热系数,研究了从室温到350℃范围内试件在自然散热条件下的温度变化曲线.利用合金材料散热的物理微观模型从理论上对散热实验进行了分析,利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了散热过程.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容热能力ρc是影响材料散热性能的关键因素,材料的ρc值越小,降温速度越大,散热效果越明显.由于镁合金ρc小于铝合金及紫铜,镁合金自然冷却时降温速度更快,散热更迅速,因而镁合金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新型磁流变材料的特性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磁流变材料的一般成分、制作方法及主要特性。与干粉离合器相比,充变材料离合器磨损少、发热小、寿命长、控制电流小且易于控制。指出了磁流变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驱动水蒸发作为一种光热转换应用,由于光热转换效率高,且具有清洁水生产的工业潜力,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太阳能驱动的蒸发系统-将太阳能与热能的能量转换定位在空气/液体界面上,因其可以减少热损失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被作为传统的体积加热蒸发的替代系统。讨论了如何实现高性能蒸发的系统设计策略,包括多孔纳米结构、界面蒸发结构和芯吸结构。介绍了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的3种系统,即体积系统、界面系统和隔离系统。描述了将这种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工艺应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中的可能性,还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半导体照明技术,选用大功率LED灯珠,优化灯珠布置,研制智能化的驱动电路,设计了散热板直接散热、风扇强制冷却散热的双散热装置,研制了可进行发热控制的脉冲间歇供电控制电路。试验结果表明:距离灯珠6 m处灯具照度≥20 Lux,环境温度40℃状态下灯珠散热板温度≤62℃。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COB为代表的集成阵列式LED高发热情况,对散热关键影响因素采用CFD散热建模进行分析研究.采用PROE和FLOEFD完成仿真散热建模,研究基板材质、热源功率、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设置不同水平值求取散热仿真结果,进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最终散热的影响程度.通过仿真图像及仿真实验数据总结出的散热影响关系,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ED(pc-LED)的热模型是LED散热设计的基础。常用的单热源单通道热模型不能表达pc-LED的实际散热过程,已有的双热源双通道热模型的参数测量需要T3ster和红外热像仪,并忽视了环氧胶在蓝光LED照射下的发热现象。为此,文章提出一种采用PT100芯片直接测pc-LED芯片结温和微型热电偶直接测荧光粉温度的方法,并依据实验结果改进了双热源双通道热模型,计算出各热阻值和热流值,揭示了pc-LED的散热规律。实验还发现纯环氧胶在蓝光LED辐照下有发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某雷达天线单元电子设备的热设计需求,提出了采用风机串并联的方法.采用Icepak热仿真软件,研究了风机的串并联对强迫风冷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风冷系统阻力较大的情形下,仅增加风机的数量并不能提高系统的散热性能,系统的散热性能与风机的排布形式有关;采用风机并联的形式,发热元件的温度没有明显降低;而采用风机串联的形式,发热元件的温度明显降低,满足热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传统非金属表面金属化工艺的局限性,探讨了采用真空镀膜法实现低密度非金属装饰材料表面金属化的主要工艺环节。研究表明,采用磁控和蒸发装饰镀可镀制大面积的非金属浮雕式装饰材料,且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应用最多的热虹吸管,其蒸发段常出现大汽泡,弹状流沸腾而引起的不稳定振动以及壁温波动现象进行研究,为改善热虹吸管蒸发段内部的传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其传输功率,提出了一种强化传热方法,即在热虹管内部插入-根同轴的多孔管,并对同轴多孔管蒸发段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可视化和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