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说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四合院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延伸居住空间的功能性和开放性,是新四合院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四合院的精华在于建筑体系的逻辑性和空间单元、建造工艺所形成的自身的一套系统。保留原有居住空间的单元,使其在“合”的状态下,解决传统民居建筑的本源性和典型性。利用上升空间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周力  鲁坤元 《四川建筑》1998,18(3):19-21
通过对“类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两种新、旧空间形成的相互比较,阐述了“类四合院”的创作的空间特点,以及作者对“类四合院”的空间特点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2017年,围绕"一老一小"的"代际融合"布局,乐成集团委托MAD建筑事务所在北京一处养老社区旁设计一座幼儿园.项目原址上有一座三进四合院、一座1990年代兴建的仿四合院及一栋现代4层建筑.2019年底,幼儿园建成,成为一所可容纳390位1.5~6岁孩童的幼儿园. MAD选择将原址上老四合院外的仿四合院拆除,以一处将四合院"捧在手心"的新建空间取而代之.新建空间以低矮平缓的姿态展开,环绕着四合院.四合院严然的布局秩序与新建空间的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来自不同时间维度的两者,新不盖旧,古不越今,相互的张力让建筑产生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民居和庭院式住宅的代表。论文简述了北京四合院与园林的关系;北京四合院的组成要素、空间构成和构造;从选址、平面设计、尺度、多样性、创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园林中四合院的设计方法,使其既能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又能很好地融入园林环境之中,成为园林环境的点睛之笔,让北京四合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王维仁 《新建筑》2014,(3):62-69
四合院作为传统的建筑类型,如何在当下高密度的都市里发展成为新的建筑形式?建筑地景和地景建筑如何与合院的建筑形态互动?此篇演讲稿以都市合院与建筑地景为两个主题,以一系列作者完成的设计探讨了建筑与地景,合院与园林,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形态与功能的四合院和自然地景的设计可能,讨论新合院形态空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与人们希望把自然融入居住状态的愿景。  相似文献   

6.
新旧建筑对于改造空间类型和材料技术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当今在新建筑中对于场地历史的轻率,对于房屋肌体的漠视等痼疾却在旧建筑改造中得到了医治。在有限的场地上还原旧环境至最初的状态并重组适应新功能的空间秩序。旧工业建筑改造是“物尽其用”,因此拒绝“装饰”而选择有节制的与之相匹配的技术策略,这恰恰不经意地回到了现代主义最初的理想。杉木板、铁丝网.青砖等能迅速老化的材料模糊了时间的概念“新”与“旧”在对话中逐渐融合。  相似文献   

7.
新中式一直以来都是建筑领域寻求传统风格与现代建造技术交融的方向。文章以新中式联排住宅与传统民居为切入点,结合四合院、徽派建筑以及苏杭传统民居,选取代表性案例,分析新中式联排住宅在不同地域对传统民居建设材料、工艺、构造、布局的保留与优化方式,探究传统民居空间与现代住宅关联设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项目概况基地位于东城区东厂北巷西侧,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建设用地面积约为7300m2。建筑规模为8760m2,建筑控制高度为12m。用地内有民盟现在使用的办公楼及一套完整的四合院,新建办公楼尽量考虑与原保留建筑组合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减少对现状建筑的压力。方案一1.总平面设计方案分析了用地的环境状况,四合院的传统空间以及建筑肌理。充分考虑了新建办公楼与用地、与朝向的关系,与城市沿街景观的关系,与东侧原四合院办公区的关系。在建筑总图的布置中,新建筑顺应并延续了原有的建筑肌理,庭院的布置也采用了与四合院的庭院空间相一致的内向性庭…  相似文献   

9.
北京四合院作为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构成北京旧城城市肌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疾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压力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造成四合院内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空间紧张、生活环境恶劣,许多四合院甚至整片传统街区目渐消弭随着一系列保护规划措施的出台和旧城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的划定,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提高居住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创造适应当前居民生活需求的四合院空间成为一项亟待探索的新课题作者有幸参与了北京市大栅栏文化保护区四合院改造项目,通过深入调研延寿街6个传统院落,发现经历了多次人口变迁和所有制变更后四合院肌理遭到严重破坏、院内私搭乱建严重、通道细长狭小、建筑残损不堪、原有空间格局和庭院绿化完全丧失等普遍问题本文依照历史文化保护区原则,根据“有机更新”理论,采取“渐进式”改造模式,给出在不同居住密度下的多种改造方案。结合院落性质和特点,采取对现存建筑拆除、修缮、重建,协调建筑形式、材质、色彩,梳理空间结构、流线、布局,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加建以及加入单元“模块”灵活增减居住单元和功能空间等新的手段,达到保护城市文脉同时改善居住条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阎少华 《世界建筑》2005,(9):112-116
北京四合院,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冲击下,正在一片呼吁保护声中渐渐地淹没消失在新北京城中.但在北京人的心里,它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将永远成为北京城市和文化的根源与经典.人们最终一定会将其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及其载体——建筑中去,使北京本土居住文化得以传承。易郡力求通过对北京地方气候及其相关的居住心理和材料应用的研究来传承人们记忆中的四合院,创造全新的赋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新北京四合院。易郡对本土气候的关注不仅唤起了过去的记忆,而且使建筑更加低排放和低消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当我把内向空间归纳为中国传统的时候,已经假设了空间的文化性。——张永和院落是中国传统住宅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在中国民居丰富多彩的类型中,三合院或四合院的院落式民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地域分布极广,使用人数量多,从南到北,从汉族地区到其他民族地区,无处不有,成为数量最多、变化又最丰富的民居类型。“院落”这个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虽西方民居建筑中也有院落的构成,但在建筑文化意义上不仅与中国四合院大异其趣,而且在“院落精神”的表达上远不及中国四合院那样突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传统四合院中大家庭居住模式和共享庭院空间的分析与借鉴,提出了在多层集合住宅中建立"空中四合院"的创新设计构思,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诗词、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对新四合院别墅的特点与表现形式进行了简明诠释.强调了在别墅设计中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人文关怀的内涵以及四合院更新的困境入手,提出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四合院进行更新。接下来以四合院的更新实践为例,总结了当下四合院在扩展使用空间、提升空间品质、重塑交往空间、尊重历史痕迹等方面对于人文关怀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代北京四合院居住区内居民之间的交往问题,分析了交往活动发生的内在原因以及影响交往活动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指出公共交流空间作为交往活动发生的载体,对其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区域内公共交流空间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公共交流空间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四合院改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和建议,重构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公共交流空间,来满足当代的邻里交往活动,促进四合院生活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延续和传承四合院居住区的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大力推广民族传承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建筑,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划为城市保护范围,从而推进了一些新型四合院工程的开发和建设。为了保护北京地区的传统风貌,保护四合院建筑,新东城和新西城两个新建区对于保存比较好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逐步开展修复工作,而内城区中具备新改建条件的地区已经复建了一些传统四合院,正在逐步恢复古都原有的风貌特色。在北京四合院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新建、翻建还是修缮,为了保存北京四合院特有的建筑格局和传统风貌,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项设计以及每一个施工细节,注重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满足时代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和解决一些古建筑传统技术与现代建筑材料的结合使用问题,并解决部分传统施工工艺和现代材料的变化和技术处理的方法,同时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并保持着传统四合院形式的布局和外观形式,也保留原有四合院建筑的特有传统风貌,最后建造完成一个合格的北京四合院工程。为了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和保护古都风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传承四合院的工艺和特征,保留原有四合院的特色,满足现代的使用功能,为今后四合院的传承和发展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旧城更新视角阐述了四合院改造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从如下技术角度阐述了四合院改造的技术手段:弥补四合院功能,加建体的替换植入;SI产业化建筑体系引入——结构与功能分离;科学系统的开发地下空间——地下或半地下层双首层概念的开发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引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导,力图将四合院融入生活、科技,营造一个活着的四合院,让北京绽放其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从领域性研究的视角论"公"、"私"空间的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北京四合院及集合住宅中居民占有及占用中庭等公共空间的普遍现象的考察发现这种现象与居住面积的狭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自发地扩大日常生活私密领域的行为。因此,物理的公、私空间的边界并非居民心理上的公、私空间的边界,居民主动地将生活空间向公共空间扩展这一类行为,形成了物理的及心理的半公共半私密领域,并进一步达到了促进邻里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赟 《山西建筑》2009,35(30):16-17
在对神木地区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深入调查和典型案例实测的基础上,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四合院的平面布局、空间利用、使用功能等建筑特征,并就其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进行探析,以促进四合院民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指出儒家的人伦思想以“礼”为外在表现,深刻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传统建筑规制从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清晰地反映了儒家人伦思想的理念和诉求,通过对四合院规制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其整体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关系、空间序列等方面都呈现出其思想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