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与镜像疗法,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FTHUE-HK分级、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BI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臂、手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在M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薛亚峰  郄淑燕  王寒明  杨傲然  谭建 《西部医学》2024,36(6):846-849+854
目的 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步态参数(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 、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屈髋肌力、伸膝肌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镜像组(n=20)、联合组(n=20)。三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镜像疗法,联合组增加康复机器人手套联合镜像疗法,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手部分(FMA-H)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FMA-H评分、患手最大握力和捏力、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优于常规组和镜像组(P<0.05),镜像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手套与镜像疗法结合,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54例发病12个月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步行训练,试验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予以步行功能评估,包括6 min步行试验(6MWT)、10 m步行测试(10MWT)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使用运动捕捉系统采集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通过以上各项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 (1) 治疗2周和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6MWT、10MWT组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WT与治疗2周组内相比有进一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仅试验组患者10MWT组内较治疗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5);(2) 治疗2周和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FAC评级和FMA-LE评分组内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治疗4周后FMA-LE较2周时有更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 治疗4周后,试验组步行周期较治疗前(P=0.003 5)、2周后(P=0.003 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步行周期,其疗效与常规步行训练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部连续被动训练系统(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结合中西医康复治疗对降低偏瘫患者手部痉挛以及改善手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中风、脑外伤后伴有手部痉挛的偏瘫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手部CPM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手部痉挛及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张力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的肌张力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是降低偏瘫患者手部痉挛和改善手功能的有效方法,而手部CPM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结合常规中西医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想象疗法(15 min/次,1次/日).两组均经过3个阶段:1 ~3周为第一阶段,4~5周为第二阶段(治疗间歇期,即不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5~8周为第三阶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和功能独立性测定(FIM)中运动功能部分的转移和行走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和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个阶段治疗后上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第二阶段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个阶段实验组FMA和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儆  程红 《中医学报》2019,34(4):877-880
目的:观察芒针合谷透后溪穴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手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合谷透后溪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肌力部分(neurological impairment degree of hand muscle strength,NDS)评分、Fugl-Meyer手功能部分(Fugl-Meyer hand function,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D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进食、洗澡和修饰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合谷透后溪穴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分法(FMA)、手臂动作测试评分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总运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AR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3.57±2.31)分比(8.83±2.5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67.71±7.37)分比(58.44±5.16)分](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机器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另给予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最大握力、捏力及手指总主动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等速肌力及手屈曲、背伸动作下屈指浅肌、伸指肌的积分肌电值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最大握力、捏力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腕关节屈肌肌群手、腕关节伸肌肌群峰值力矩、最大总用功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手屈曲、手背伸动作下屈指浅肌、伸指肌的积分肌电值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罗晓萍 《西部医学》2012,24(6):1115-1116
目的探讨强化屈髋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曲髋训练组(强训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强训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屈髋训练。治疗前后两组进行下肢简式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FM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康复训练后下肢功能运动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强训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屈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NMES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联合NMES治疗)和联合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NMES治疗联合Rood治疗)。治疗前后使用平均肌电值(AEMG)评估上肢肌肉的激活程度;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MAS分级、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MA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联合组较NMES组、联合组较对照组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治疗前,3组患者A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6,P=0.612);3组患者AEMG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EMG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NMES联合Rood技术可以较好的激活肌肉、促进肌肉主动收缩、更快的渡过软瘫期,改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疗、中医辨证综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方法:设立对照分析。对照组56例接受神经内科对症药物治疗及自我康复锻炼,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高压氧疗、中医辨证、运动疗法、针刺、中药熏蒸、推拿等综合疗法,观察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差异;两组各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对症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高压氧疗、中医辨证综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有助于偏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模态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模态运动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I)评定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采用足印法进行步态分析;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评估两组患者疲劳程度。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步态参数、疲劳程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干预前高,步速、步频均比干预前快,步幅较干预前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干预前低(P <0.05);研究组干预后MMSE、FMA、BI、GSE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步速、步频均比对照组快,步幅较对照组大,S-AI、T-AI、精神疲乏、活动减少、身体疲乏、活动下降、总体疲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多模态运动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和疲劳状态,提高自我效能,还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蜡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蜡疗,2次/d,5 d/周,持续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M)、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FMA-M评分、BBS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均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蜡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提高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