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通过深Ⅱ度烧伤创面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探讨其在头面部特殊部位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周口市烧伤医院收治的86例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创面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覆盖创面行半暴露治疗,对照组创面应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暴露治疗。比照两组患者用药后创面疼痛持续时间、炎症情况、愈合时间及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创面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治疗中创面炎症反应轻。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9.2±3.5)d,明显短于对照组(25.1±3.8)d。治疗组愈后色素沉着、脱失及瘢痕增生发生率降低。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用于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能够有效地杀灭创面细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有较好地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敷料和凡士林敷料在治疗老年Ⅱ度烧伤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创面消毒清创后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覆盖,每日换药;对照组:创面消毒清创后使用凡士林敷料覆盖,每日换药;定期检测血常规、细菌培养,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值在治疗过程中下降的趋势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15.6%和40.6%;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在治疗老年II度烧伤患者中,可以明显降低创面感染风险,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对Ⅱ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Ⅱ度烧伤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包扎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换药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瘢痕增生发生率,使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发热、液化和创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的愈合时间、发热例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换药次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两组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疼痛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浅Ⅱ度烧伤患者均未发生瘢痕增生情况,对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瘢痕评估,发现观察组在色泽、血管、柔软性、厚度、疼痛、瘙痒、瘢痕评分总分以及瘢痕增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烧伤患者均未存在住院时间增长、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Ⅱ度烧伤患者,能够降低愈合时间,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瘢痕增生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无菌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银无菌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银锌霜敷料,观察组创面使用纳米银无菌敷料,2组患者创面均隔日换药1次,换药时观察创面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儿创面感染率,第7天高热发生率,以及创面自换药后第2、6、10、14、18天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细菌感染率、第7天高热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用药后第6、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增高(P0.01)。结论:纳米银无菌敷料抗感染效果好,能促进深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及评价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康合素)联合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在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成人面部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患者各30例。以面部左侧为治疗组,右侧为对照组。伤后第3天,治疗组将康合素联合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直接湿敷于创面上半暴露治疗,隔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对照组创面单用等量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半暴露,隔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治疗7,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及瘢痕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深Ⅱ度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浅Ⅱ度烧伤患者中,治疗组7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72.08±7.36)%VS(55.27±6.73)%,(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9.03±2.65)d VS(13.14±3.21)d,(P<0.05)];深Ⅱ度烧伤患者中,治疗组14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83.78±9.05)%VS(62.24±7.97)%,(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6.15±3.63)d VS(22.89±5.17)d,(P<0.05)];瘢痕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7.17±1.45)VS(9.19±2.32),(P<0.05)];两组患者两种创面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合素联合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能显著加快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许贤君 《广西医学》2016,(7):1015-1017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促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68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活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及局部清创,对照组局部清创后用含生理盐水纱布包扎覆盖创面,观察组给予适量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于创面,然后用凡士林纱布包扎创面,直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温哥华瘢痕量表( VSS)评分、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VAS均降低,并且观察组 VAS 低于对照组( P <0.05)。随访1个月、2个月时,观察组 VSS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能够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有利于创面组织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磨削痂与生物敷料覆盖结合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烧伤治疗,观察组应用磨削痂与生物敷料覆盖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P0.05。结论:磨削痂与生物敷料覆盖结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愈合中的疼痛感,提升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50例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削痂及传统包扎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创面情况以及术后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率以及创面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皮存活百分比、术后色素沉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中采用磨削术联合人工皮膜,能够减轻疼痛、减少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并减轻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Ⅱ度烧伤创面感染患者用纳米银烧伤敷料、磺胺嘧啶银乳膏通过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对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分析数据来自于2015-2017年本院住院部收治的烧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存在深Ⅱ度面积烧伤,从中抽取80例,以患者接受治疗手段差异为准将其以每组40例分为A组与B组,其对应治疗手段为纳米银烧伤敷料常规换药方式和磺胺嘧啶银乳膏常规换药方式。在疗程后对不同治疗手段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患者治疗后CRP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色素沉着消退时间等进行记录,A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优越性,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有意义(P0.05);分别在患者治疗后1周、2周时间段进行细菌培养,A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对深Ⅱ度烧伤患者用纳米银烧伤敷料常规换药手段治疗,能够加快创面愈合时间,控制感染恶化情况,保障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观察比较创面愈合和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周、2周后细菌培养阳性率(11.1%、0)低于对照组(37.0%、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银烧伤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观察组在患者的烧伤创面处理过程中应用泡沫敷料,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创面,观察两组患者的烧伤创面恢复效果。结果两组的疼痛评分、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与换药满意度都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烧伤患者烧伤创面应用泡沫敷料,能够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换药满意度,促进创面愈合,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敷料Ⅱ型在治疗二度烧伤创面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诊断为二度烧伤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新型生物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换药次数、入院第7天患者发热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换药二次创伤程度、换药舒适度、敷料覆盖舒适度及出院后半年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换药次数(4.39±1.1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0.72±3.39)次;观察组第7天患者发热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5.67±5.05)d及住院时间(17.22±6.46) d明显小于对照组(21.94±5.47) d和(26.06±10.07) d;观察组在创面换药二次创伤程度、换药舒适度、敷料覆盖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半年创面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观察组(3.44±0.98)分明显好于对照组(4.94±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新型生物敷料Ⅱ型治疗二度烧伤创面能减少换药次数,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面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护理干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0)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0)在此基础上给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并给予对症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发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患者应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期间,护理人员为其做好对症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温月秀 《当代医学》2021,27(2):103-104
目的 探讨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与水胶体敷料在急性真皮层创伤中比较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真皮层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水胶体敷料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治疗方法,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及感染情况发生率、患者在第2天、第7天换药疼痛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第2天、第7天换药疼痛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能改善急性真皮层创伤患者的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帮助患者更好的防止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的发生,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美皮康超薄型敷料与油纱在小面积Ⅱ度烧伤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小面积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美皮康新型敷料换药,对照组使用油纱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度、换药次数、愈合后瘢痕大小及有无瘢痕疙瘩。结果观察组换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1.80±3.88)天,对照组平均(15.44±4.50)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换药时疼痛总VAS评分(2.93±1.28)分,对照组(4.11±1.03)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平均(3.47±1.27)次,对照组平均(6.45±1.22)次,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瘢痕情况比较,观察组优12例,良16例,中6例,差1例;对照组优7例,良12例,中13例,差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皮康超薄型敷料用于小面积烧伤换药效果肯定,且换药愈合时间短,患者换药时疼痛减小,换药次数少,1年后随访愈合创面瘢痕小。  相似文献   

16.
温月秀 《当代医学》2021,27(2):103-104
目的 探讨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与水胶体敷料在急性真皮层创伤中比较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真皮层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水胶体敷料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治疗方法,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及感染情况发生率、患者在第2天、第7天换药疼痛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第2天、第7天换药疼痛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能改善急性真皮层创伤患者的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帮助患者更好的防止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的发生,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优拓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深Ⅱ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覆盖创面,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拓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覆盖创面。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7、14 d患者的VAS评分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速率、创面渗出物评分及周围炎症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14 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14 d与治疗前比较,且对照组治疗后7、14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 d后创面渗出物评分和周围炎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拓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改善烧伤深Ⅱ度创面的疼痛评分,改善创面恢复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Ⅱ度烧伤的患者愈合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辐照猪皮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用于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5例Ⅱ度烧伤患者,分成3组,分别是辐照猪皮组、rhEGF凝胶组和对照组(碘伏油纱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度、换药工作量、色素沉着度、愈合后效果以及1年后随访效果。结果不同治疗方式的愈合时间:对照组>rhEGF凝胶组>辐照猪皮组。辐照猪皮组和rhEGF凝胶组对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提前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辐照猪皮组效果要略优于rhEGF凝胶组(P<0.05);rhEGF凝胶组和辐照猪皮组的患者疼痛度减轻及换药工作量相对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良好、较少引起色素沉着,1年后部分患者随访证实远期愈合效果好,较少引起瘢痕增生。结论辐照猪皮和rhEGF治疗Ⅱ度烧伤效果确切、预后良好,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常规消毒清创,观察组外用德赛恩液体敷料,对照组外用磺胺嘧啶锌软膏,疗程均为28天,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7天和14天时的创面完全愈合率和疼痛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天、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赛恩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能更有效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明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701-1703
目的:观察使用康惠尔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皮肤擦挫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给予康惠尔系列敷料换药,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及炎性反应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5±2.3)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2±2.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换药时疼痛反应多为1级以下,对照组多为2级以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对照组有5例出现明显色素沉着;对照组有2例创面愈合后留有瘢痕,未影响功能;2组均无明显感染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惠尔系列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时能为创面提供密闭的湿性环境,减轻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创面结痂、脱落、愈合,缩短病程,减少瘢痕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是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理想敷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