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PTTG1IP蛋白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TG1IP蛋白在25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23例滤泡性腺瘤、65例乳头状癌、19例滤泡癌和18例未分化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TG1IP蛋白表达率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8%,在滤泡性腺瘤组织为30.43%,在乳头状癌组织为61.54%,在滤泡癌组织为31.58%,在未分化癌组织为22.22%。PTTG1IP蛋白在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滤泡性腺瘤组织、滤泡癌组织和未分化癌组织(P<0.05)。PTTG1IP蛋白表达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甲状腺外侵犯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PTTG1IP蛋白过表达可能在乳头状癌的始发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与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无关。PTTG1IP蛋白可能是鉴别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及其他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的一个有用指标。PTTG1IP可能为难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周易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57-160,167
目的 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实时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98例甲状腺可疑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特征的分析,并分别对结节周边与中心感兴趣区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包括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灌注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CEUS定量参数(包括结节周边峰值强度、周边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未转移组(P < 0.05),结节大小、结节内钙化类型、与被膜的关系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不同,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淑文  王燕翔  张硕  郭学敏  张章 《安徽医学》2017,38(10):1292-1295
目的 通过分析甲状腺癌超声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来探讨甲状腺癌超声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2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癌组(n=58)和甲状腺腺瘤组(n=62)。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及侵袭基因的蛋白表达量。采用Pearson检验判断甲状腺癌患者VI、FI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组患者平均VI、FI水平高于甲状腺腺瘤组患者[(40.72±5.09)vs(26.83±2.95),(41.19±4.87)vs(30.74±3.95),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半乳糖血凝素-3、癌胚抗原、甲状腺球蛋白含量高于甲状腺腺瘤组患者(P<0.05);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FOXA1、ObR、PCNA,侵袭基因BCORL1、S100A4、SATB1、Twist1的蛋白表达量高于甲状腺癌组患者(P<0.05);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VI、FI水平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及侵袭基因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甲状腺癌超声VI、FI水平可以直观反映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研究发现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多种基因表达的差异。本研究拟探讨生物节律基因(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LOCK)在甲状腺癌与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系统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癌标本74例及甲状腺腺瘤标本5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OCK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CLOC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51/74)和32.7%(18/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癌组织CLOCK表达量为4.2±3.8,甲状腺腺瘤组织CLOCK表达量为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OCK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12),且CLOCK阳性表达率随肿瘤体积增大而提高(P=0.028),而且CLOCK阳性表达率随TNM分期的提高而提高(P=0.023)。 结论 CLOCK表达上调不仅参与甲状腺癌的形成过程,而且在肿瘤的侵袭、转移等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E-cadherin和Slug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显色法检测74例OSCC组织切片和3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切片中E-cadherin和Slug的表达,分析E-cadherin与Slug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E-cadherin与Slug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OSCC组织中E-cadherin和Slu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40/74)和48.65%(36/74)。结合OSCC临床病理特征发现,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Slug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OSCC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与Slug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 E-cadherin和Slug的表达异常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其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OSCC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urvivin及caspase-3在分化型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间分化型甲状腺癌石蜡包埋标本5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urvivin、caspases-3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癌旁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survivin表达与D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甲状腺癌旁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与DTC组(30/56,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caspase-3在DTC 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与DTC 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25,P<0.01)。结论 survivin与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miR-141抑制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microRNA-141(miR-141)对人头颈部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通过qRT-PCR分析19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R-141的表达。通过miR-141 mimics 或miR-141 反义寡核苷酸(ASO)上调或抑制人喉癌细胞株(Hep-2)和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9)细胞中miR-141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分析上调或抑制miR-141的表达水平对Hep-2和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1的靶基因。 结果 qRT-PCR的结果表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iR-141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上调miR-141的表达能够抑制Hep-2和SCC-9细胞的增殖(P<0.05),而抑制miR-141表达可以促进Hep-2和SCC-9细胞的增殖(P<0.05)。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1的靶基因可能为ZEB1基因。 结论 miR-141可能通过ZEB1基因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中MALAT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MAL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水平与ER、PR表达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明显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AUC为0.706。结论 组织中高表达的MALAT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个潜在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在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后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IS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IS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80.56%,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NIS阳性表达率为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期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87.88%,Ⅲ、Ⅳ期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74.36%,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出现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NI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97%和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肿瘤直径≤2cm和>2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02%和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NIS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随着瘤体体积的增大NIS的表达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沈伟敏  刘凌  陆贝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2):117-120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人硫酸酯酶-1(hSulf-1)基因甲基化的状态,其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及与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探讨hSulf-1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及免疫印迹法,测定42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hSulf-1的mRNA、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hsulf-1基因表达水平及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中,hSul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正常肝组织几乎检测不到。肝癌组织hSulf-1甲基化率为66.7%(28/42),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hSulf-1甲基化率为7.1%(3/4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Sulf-1 mRNA表达缺失或下调的31例肝癌组织中,其中有25例发生甲基化(χ2=8.45, P<0.05)。在肝癌组织中,甲基化组hSulf-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分别为0.687±0.092 vs 2.324±0.123,P<0.01; 0.825±0.119 vs 2.212±0.178, P<0.01)。hSulf-1基因甲基化与患者肝硬化密切相关。结论肝细胞肝癌hSulf-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甲基化程度明显增高,且hSul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具有某种联系,提示hSul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Inactivation of p16 by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is a frequent early event in human cancers, including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p16 gene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parameters.Methods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p16 gene in 74 PTCs and 21 adjacent normal thyroid tissues.ResultsHypermethylation of p16 gene was observed in 27.0% (20/74) of PTC. None of the normal thyroid tissues was methylated, when compared to the PTCs (p < 0.05). There was no mark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hylation of p16 gene and the patients' age, gender, size of cancer, histological subtypes and occurrence of recurrent disease (p > 0.05). The methylation of p16 gen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a high AMES (age, metastasis to distant sites, extrathyroidal invasion, size) risk group (p < 0.05) and advanced pathological tumor–lymph node–metastasis stages.ConclusionThe methylation of the p16 gene, one event of significance in molecular biology, was common and correlated with biological metastasis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in PTC,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yroid tumorigenesis and aggressivenes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 )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均P <0.0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1),包膜侵犯组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 <0.01)。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P >0.05)。结论FoxM1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mi-1基因在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8例正常甲状腺、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表达,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对正常组、结甲组和甲癌组检验,判断Bmi-1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mi-1基因阳性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中仅1例(12.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3例(16.7%),而在甲状腺癌中有19例(79.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24例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16例(66.67%),无淋巴结转移的8例(3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年龄为界,在19例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中,年龄≥45岁的12例(63.16%),〈45岁的7例(36.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研究证实Bmi-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和正常甲状腺组织;②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它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机制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l)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MGAl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及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HMGAl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MGA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HMGAl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VEGF-C、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vEGF-C、F1t4表达情况。结果 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CE-C、Flt4阳性率分别为65.9%(29/44)和61.4%(29/44),两者阳性率在淋巴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Flt4的表达分别为50%(12/24)和45.8%(11/24);VEGF-C和Flt4表达情况一致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0.91%(40/44)。结论VEGF-C/Fk4系统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vEGF-C、Flt4表达及计数Flt4阳性微脉管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对于无淋巴结转移而vEGF-C和Flt4呈高表达的病例,必须密切随访观察;vEGF-C可诱导并提高Flt4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染重排基因(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MMP-9、VEGF和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几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