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笔者单位探索使用不同剂量长效GnRH-a用于长方案促排卵治疗,与常规使用每日注射短效GnRH-a长方案的IVF-ET患者进行相互对照比较其临床疗效,以期寻求最优剂量的GnRH-a降调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14例在笔者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育的患者,根据患者使用GnRH-a的不同剂量、剂型分为4组,A组:106例于黄体中期开始每日注射0.1mg GnRH-a至HCG日。B组:18例于黄体中期一次性注射长效GnRH-a 3.75mg。C组:35例于黄体中期一次性注射长效GnRH-a 2.0mg。D组:55例于黄体中期一次性注射长效GnRH-a 0.9mg,降调节后予以Gn促排卵。经阴道B超监测当双侧卵巢内至少2个卵泡直径16~20mm时,停用促性腺激素并测定血清E2、P、LH水平。当晚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36h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取卵术,采用常规IVF受精。结果 4组在降调节时的LH水平、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n使用量上:A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较B、C组使用量少。在促排卵时间上: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较C组使用时间长,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受精率上B组较其余各组受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余各组间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长方案与短效长方案均能达到垂体降调的效果,且在临床妊娠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使用0.9mg GnRH-a组较其余各组有显著优势,与其他长效组比较可以减少Gn注射剂量,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与短效组比较,可以减少注射次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黄体期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449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把应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2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2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周期数、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周期取消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周期取消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获卵数(3.18±2.65)个、成熟卵数(2.93±2.49)个均高于对照组(2.74±2.27)个、(2.51±2.14)个,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P=0.059,成熟卵数P=0.058);观察组的优质胚胎数(1.50±1.69)个及优质胚胎率69.04%均高于对照组(1.19±1.32)个、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数P=0.027,优质胚胎率P=0.008);但正常受精数及正常受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DOR患者,可行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两种促排卵方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年龄≥35周岁、采用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行体IVF-ET/体外单精子胞内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2 515个周期患者,分为长方案组(1 545周期)与拮抗剂方案组(970周期)。结合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体质指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数(AFC)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流产率等结局相关指标。结果(1)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不孕年限、月经周期天数、BMI、基础内分泌水平、AMH、AF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拮抗剂方案组患者治疗中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统计均低于长方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有效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拮抗剂方案组患者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患者,而有效胚胎数、妊娠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在高龄女性IVF助孕治疗中,可明显降低Gn用量和Gn使用时间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可移植有效胚胎,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为高龄患者推荐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
析南方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1个IVF/ICSI周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64例单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两
组的一般情况、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的卵巢反应性、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
新鲜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与
GnRHa降调节的长方案相比,GnRH拮抗剂方案对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有不利影响(25.0% vs 45.0%,P=0.184;66.7% vs
27.8%,P=0.247),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患者(0% vs 30.8%,P=0.025)。结论子宫腺肌病降低不孕患者
IVF/ICSI-ET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且增加流产率,GnRH拮抗剂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ICSI-ET的临床结局
有负面影响,GnRHa长方案能够增加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使用拮抗剂方案、卵泡期长方案和超长方案三种常用促排卵方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优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尤其是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方案选择。方法: 对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和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进行体外受精治疗的3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拮抗剂(拮抗剂组)81例,采用卵泡期长方案(长方案组)148例,采用超长方案(超长方案组)84例。观察不同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助孕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 拮抗剂组患者年龄大于长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均P < 0.05),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值和窦卵泡数少于其他两组(均P < 0.01)。拮抗剂组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均少于长方案组(均P < 0.05),与超长方案组相近(均P>0.05),三组间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个移植周期,三组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总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拮抗剂组鲜胚着床率低于长方案组(P < 0.05),与超长方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冻胚着床率较其他两组有增加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或下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移植周期,三组间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总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拮抗剂组可利用胚胎率高于长方案组(P < 0.05)。拮抗剂组的促性腺激素总量和用药天数少于长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均P < 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促性腺激素总量少,用药天数短,结合冻胚移植策略,可获得与长方案和超长方案相近的妊娠结局。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高的可利用胚胎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EMs行 IVF-ET共108个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促排方案不同,分为长方案组(33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75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助孕结局。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on horn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estradion,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长方案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Gn总天数均高于长方案组,但获卵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均低于长方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植入率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期EMs患者使用超长方案促排卵可以提高 IVF-ET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植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中寻求一种便捷、有效且并发症少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选取195例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克罗米芬组n=48)、B(来曲唑组n=50)、C(克罗米芬+来曲唑组n=47)、D(来曲唑+来曲唑组n=50)4组,观察4组之间的成熟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A组成熟卵泡个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排卵率、妊娠率而言,C组和D组分别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来曲唑+来曲唑方案也能够相对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为促排卵方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季节变化和光周期性对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CSI)-胚胎移植(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行IVF/ICSI-ET治疗、年龄<38岁、体重指数(BMI)<25kg/m2、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排卵及取卵后第3天行新鲜胚胎移植的12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日期将其分为春、夏、秋、冬组,或长、短日照期组,比较各季节组间及长、短日照期组间优胚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的差异.结果 各季节组间及长、短日照期组间,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时间、基础FSH值和不孕因素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反应性、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胚率和移植胚胎数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组间患者的HCG阳性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日照期组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短日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季节变化对IVF/ICSI治疗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长日照期IVF/ICSI周期较短日照期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促性素(HMG)作为促性腺激素(Gn)的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ET的卵巢功能正常患者共147例,按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63例采用HMG结合氯米芬/来曲唑促排,设为HMG组;另84例采用我中心传统的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降调节加重组促卵泡素(rFSH)促排卵,设为rFSH组。取卵术后一年对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临床结局以及两种Gn促排卵的性价比进行比较。结果 ①rFSH组的Gn使用总量[(2 038.4±505.02)IU比(1 717.3±656.16)IU]、使用时间[(11.6±2.12)天比(9.67±3.24)天]和总费用[(7 555.6±1871.94)元比(526.63±201.22)元]均高于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MG组平均获卵数(12.43±7.07)枚,少于rFSH组的(14.94±7.5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以及囊胚形成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鲜移植妊娠率、流产率、解冻移植累积妊娠率、流产率以及总累积活产/继续妊娠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卵巢功能正常且首次行IVF-ET助孕的不孕患者,采用国产HMG替代进口rFSH促排卵行IVF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还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亚飞  洪名云 《安徽医学》2022,43(5):539-544
目的 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中扳机日血清孕酮水平对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影响,探索导致扳机日血清孕酮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511例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降调节促排卵方案助孕周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扳机日血清孕酮1.5 ng/mL为界值分为A组(孕酮 ≥ 1.5 ng/mL)与B组(孕酮<1.5 ng/mL),比较A、B组获卵数及胚胎质量的差异;再将511例周期资料中所有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孕酮水平分为A1组(孕酮 ≥ 1.5 ng/mL)与B1组(孕酮<1.5 ng/mL),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扳机日血清孕酮升高的相关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A、B组间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获卵数(14.11±5.47)枚、成熟卵子数(11.77±4.79)枚、正常卵子受精数[(9.35±4.70)个]高于B组获卵数(9.46±4.31)枚、成熟卵子数(7.81±3.94)枚、正常卵子受精数[(6.28±3.4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胚胎着床率(21.21%)、临床妊娠率(31.25%)均低于B1组胚胎着床率(42.00%)、临床妊娠率(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OR=0.873,95%CI:0.808~0.942)和获卵数(OR=1.226,95%CI:1.169~1.286)均是扳机日血清孕酮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可用于诊断扳机日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606(95%CI:0.557~0.656),约登指数最大值所对应的身体质量指数值为21.38 kg/m2,该值的敏感度为58.9%,特异度为58.5%。结论 扳机日血清孕酮升高会降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但不影响胚胎质量。身体质量指数和获卵数是扳机日血清孕酮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超长激素替代方案对既往胚胎种植失败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着床失败再次行FET的患者669例,根据本次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2组:改良超长激素组(n=184)患者接受改良超长激素替代方案,单纯激素组(n=485)患者接受单纯激素替代方案.回顾性分析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转化日子官内膜厚度、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超长激素组的优质胚胎率低于单纯激素组(50.9% vs 64.8%,P<0.01),但囊胚移植率高于单纯激素组(57.4% vs 18.3%,P<0.01);改良超长激素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单纯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vs 23.8%,46.7% vs 35.9%;P均<0.05).临床妊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囊胚移植率和优质胚胎率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按照移植胚胎胎龄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中,虽然单纯激素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改良超长激素组(67.5%vs 58.0%,P<0.05),但两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0% vs 16.7%;34.9% vs 32.0%;P均>0.05);在囊胚移植周期中,单纯激素组与改良超长激素组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7% vs 45.5%,P>0.05),改良超长激素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单纯激素组(39.6%vs 27.2%,56.9% vs 40.2%;P均<0.05).结论 对于既往胚胎种植失败再次行FET助孕的不孕患者,改良超长激素替代方案可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方案降调节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7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IVF-ET助孕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IVF-ET助孕时分别选择GnRH-a超长方案(n=42)、长方案(n=38)或短方案(n=40).分析比较:(1)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的水平,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LH、E2和孕酮的水平;(2)3组患者的平均取卵数、MⅡ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1)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超长方案和长方案组患者hCG日的LH和孕酮水平均低于短方案组(P均<0.05).(3)超长方案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短方案组(P<0.05).结论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病灶后,行IVF-ET助孕时应用超长方案可提高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non-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non-e SET)的妊娠结局和相关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笔者中心实施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行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181个周期,分析不同的体外受精方式、胚胎质量和促排卵方案对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12.71%。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2PN率)显著高于常规体外受精(IVF)组(75.48%vs 56.46%,P<0.05),但是临床妊娠率(16.36%vs 11.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级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28.26%)显著高于B级胚胎组(9.52%)、C级胚胎组(6.89%)、D级胚胎组(6.25%)的各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与微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9%vs 14.29%,P>0.05),因此采用微刺激方案实施治疗可能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结论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97例胚胎种植失败患者,选取其124个FET周期并随机分为两组:孵化组(61个周期),胚胎移植前行LAH;未孵化组(63个周期),胚胎移植前未行辅助孵化.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以及流产率、多胎率.结果 孵化组的临床妊娠率(47.5%)、胚胎种植率(29.2%)均高于未孵化组(30.2%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多胎率等结局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H可明显提高种植失败患者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与GnRH-a 超短方案在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ET)助孕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探讨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14例高龄患者161个IVF-ET周期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nRH-a 超短方案83 例(A 组)、黄体期促排卵方案31 例(B 组),比较两种方案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与A组相比,B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用量较多、重组促卵泡激素用量较少、促性腺激素(Gn)用量较多、Gn费用较少及受精率较高,优质胚胎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Gn天数、扳机日雌二醇水平、平均获卵数、2PN、可利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龄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与GnRH-a 超短方案相比,在Gn费用较少的情况下有较高的受精率,且两组在总获卵数、可利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可作为高龄IVF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It is currently unknown whether patients with a fever after controlled ovulation during egg retrieval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pelvic infection or not, and fever itself may affect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or embryo quality with poor pregnancy outcom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fever during oocyte retrieval after the first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 cycle.Methods:This was a 1:3 retrospective paired study matched for age. In this study, 58 infertility patients (Group 1) had a fever during the control ovulation, and the time of the oocyte retrieval was within 72 hours, they underwent ovum pick up and whole embryo freezing (“freeze-all” strategy). The control subjects (Group 2) are 174 patients matched for age who underwent whole embryo freezing for other reason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data of ovarian stimulation, and outcomes, such as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ngoing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ubsequent FET cycle.Results:All patients had no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fter oocyte retrieval. 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 levels (4.2 vs. 2.2, P <0.001) were higher in group 2, and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and fertilization rate were lower in group 1 (P < 0.001), but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the number of embryo transfers, and the type of luteal support supplementation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pregnancy outcomes in the subsequent FET cycle, the implantation rat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early spontaneous rate, ectopic pregnancy rate, and ongoing pregnancy rate were all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urthe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ongoing pregnancy rate were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nclusions:Transvaginal ultrasound-guided follicular puncture for oocyte retrieval is a saf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fever. Moreover, the fever had almost no effect on embryo quality.  相似文献   

17.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原发性不孕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输卵管因素与不明原因原发不孕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时的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及临床妊娠率,评估常规体外授精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13例原发不孕患者分为输卵管因素组188例,不明原因组25例,行IVF—ET,比较二组的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不明原因纽受精率明显低于输卵管因素组(P〈0.01),而完全受精失败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二者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不孕输卵管因素患者最好选择IVF;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可以采用部分IVF部分ICSI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