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B超协助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出血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6月于笔者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取石)和观察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各8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出血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0.98±0.13 vs 2.16±0.80h)、出血量显著降低(120.6±37.5 vs 591.7±102.4ml):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5%(2/80) vs 17.5%(14/80)]、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9.5±2.1 vs 21.7±3.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CNL治疗肾结石出血与手术时间、结石类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泌尿系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肾结石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出血量少等优势。为进一步降低出血风险,应关注糖尿病、肾功能、结石类型以及泌尿系感染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兴波  张荣新 《安徽医学》2020,41(4):430-432
目的 比较腔镜和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手术79例(腔镜组)和开放三切口手术76例(开放性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开放性手术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6.71±17.53)mL比(190.71±11.66)mL]、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285.14±13.86)mL比(310.01±18.51)mL]、术后住院时间短[(10.71±1.6)天比(13.14±1.07)天](P均<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放性手术组(P <0.05)。两组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声带麻痹、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19.0%比39.5%)(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52例患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和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84例,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68例。结果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发现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与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的年龄(75.23±7.49岁vs 71.42±8.21岁)、甘油三酯(1.59±0.41mmol/L vs 1.41±0.63mmol/L)、血肌酐(82.42±39.27μmol/L vs 70.39±25.76μmol/L)、血尿素氮(7.85±4.31mmol/L vs 6.12±2.49mmol/L)、IL-2(567.32pg/dl±191.53pg/dl vs 501.26±217.74)、IL-6(3.95±2.92pg/dl vs 3.04±2.61pg/dl)和CRP (1.75±1.84mg/dl vs 1.04±2.01mg/dl)相比较高,而FEV1%(83.42%±24.57% vs 92.15%±19.38%)和FEV1/FVC (62.91±13.65 vs 70.24±9.42)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P=0.005)、FEV1/FVC (P=0.003)、IL-2(P=0.012)和CRP (P=0.009)差异更明显,为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2、CRP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炎性因子IL-2与肺功能指标FEV1%(r=-0.391,P=0.000)和FEV1/FVC (r=-0.571,P=0.000)呈负相关,CRP也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37,P=0.000)和FEV1/FVC (r=-0.559,P=0.000)呈负相关。结论 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琦  梁久银  于庆生  潘晋方  王振  俞健 《安徽医学》2018,39(9):1043-104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术后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指标、血常规、胆汁生化、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7天胆汁引流量分别为(669.10±113.65)和(860.53±126.26)m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复发率(4.17%)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可提高腹腔镜胆道探查联合术中胆道镜手术的成功率,较好的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防治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5.
王贤聪  王春艳  曹晓光  查渝  黄羽  周树生 《安徽医学》2018,39(12):1499-1501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视神经管直径(ONSD)测量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放置脑室测压导管测定颅内压(ICP)。根据ICP值,将患者分为颅内高压组(ICP ≥ 20 mmHg)与非颅内高压组(ICP<20 mmHg),颅内高压组34例,非颅内高压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ICP及ONSD的差异,分析ICP与ONSD的相关性,评价ONSD预测颅脑损伤患者ICP的的临床价值。结果 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26.97±4.72)mmHg和(5.55±0.42)mm,非颅内高压组患者的ICP、ONSD分别为(16.03±2.34)mmHg和(4.87±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与ONSD之间呈高度相关性(r=0.851,P=0.000)。ROC曲线显示床旁超声测量ONSD预测颅内压的诊断阈值为5.25 mm,灵敏度为76.51%,特异度为88.52%,曲线下面积为0.881。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测量ONSD能准确预测颅内压力变化,该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静  高天林  宋辉 《安徽医学》2018,39(12):1510-15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60例HFPEF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左西孟坦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 d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舒张早期与末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Td)]、血流动力学指标[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电图表现参数(QRS波时限、平面QRS-T夹角)、心率变异性参数[窦性心博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超出50 ms的搏动次数占比(pNN50)、三角指数(TI)]变化,比较两组患者3 d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患者E/A、SDNN、pNN50、TI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联合组[(1.32±0.29)、(107.46±23.79)ms、(9.24±3.47)ms、(22.48±6.64)]高于同期对照组[(1.21±0.31)、(98.34±21.96)ms、(7.95±3.10)ms、(20.29±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Dd、IVPWTd、PCWP、MPAP、QRS波时限、平面QRS-T夹角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联合组[(51.62±5.27)mm、(9.71±0.52)mm、(11.97±1.31)mmHg、(23.86±5.30)mmHg、(48.75±22.61)ms、(97.37±8.70)°]低于同期对照组[(53.59±5.61)mm、(9.98±0.66)mm、(12.46±1.29)mmHg、(26.39±5.78)mmHg、(56.69±26.30)ms、(100.62±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16.15%vs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HFPEF效果较为突出,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有利于预后疾病快速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angi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自2011年10月~2015年5月共收治11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其中73例行ERCP/EST+LC(观察组),39例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的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5% vs 97.4%,P >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禁食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32±1.04天vs 3.25±1.21天,11.05±3.10天vs 18.15±6.84天,2.17±0.52天vs 3.56±0.5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7% vs 5.13%,9.59% vs 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肥胖腹股沟疝患者(≥70岁)围手术期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在临床路径(CP)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76例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为5.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5.52±1.28)×109/L vs(5.73±1.5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3.91±6.55)% vs(63.77±9.18)%]、C反应蛋白(CRP)[(3.35±0.80)mg/L vs(3.30±0.79)mg/L]及最高体温[(36.59±0.44)℃ vs(36.62±0.36)℃]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5.98±1.37)×109/L vs(6.11±1.66)×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5.22±6.49)% vs(64.98±9.09)%]、CRP[(7.47±0.85)mg/L vs(7.13±0.86)mg/L]及最高体温[(36.84±0.45)℃ vs(36.81±0.34)℃]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及最高体温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P中控制好合并症的非肥胖高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陈新民  江晨 《安徽医学》2020,41(2):170-172
目的 探讨年龄呼吸困难指数气流受限程度(ADO)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和远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黄山首康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呼吸内科时作为观察起点,以患者死亡或入住呼吸内科后180 d作为观察终点,按患者180 d转归分为死亡组(27例)与存活组(97例)。观察患者180 d转归(存活或死亡)、ADO指数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86±7.87)岁、平均年龄评分为(2.59±0.76)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为(45.46±19.14)%,高于死亡组的(31.96±1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评分、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评分和ADO指数分别为(1.17±0.68)分、(1.45±0.83)分和(5.23±1.38)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死率与ADO指数呈正相关(rp=0.857,P=0.014)。ADO指数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 CI:0.767~0.926,P<0.001),ADO指数为5.5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565。结论 ADO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31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O-CPB组),其中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50.87±9.08)岁;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60例应用传统体外循环灌注方式完成全主动脉弓置换孙氏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对照组(T-CPB组),其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48.38±12.46)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生化指标和临床数据,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30 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T-CPB组比较,O-CPB组患者的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停循环时间短、手术耗时少[(206.90±39.92) min vs(276.37±29.92) min、(5.03±1.54) min vs(21.73±6.67) min、(396.68±58.57) min vs(469.28±69.77) min,P均<0.01]。O-CPB组患者血制品消耗量少于T-CPB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短于T-CPB组[(1 401±738) mL vs(1 705±580) mL、(5.94±2.45) d vs(7.42±3.53) d,P均<0.05]。O-CPB组患者的术后血乳酸浓度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低于T-CPB组[(6.10±3.80) mmol/L vs(8.11±4.51) mmol/L、(72.13±22.86) mg/L vs(84.78±17.07) mg/L;P<0.05,P<0.01]。O-CP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早于T-CPB组[(3.32±1.11) h vs(4.14±1.59) h,P<0.05)]。O-CPB组和T-CPB组患者的术后24 h内Richmond镇静程度评分绝对值分别为1.23±1.06和2.1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CPB组患者的术后氧合指数高于T-CPB组[(234.42±79.51) mmHg vs(183.10±77.26) mmHg,P<0.01;1 mmHg=0.133 kPa],有创通气时间短于T-CPB组[(50.19±37.63) h vs(70.12±40.84) h,P<0.05)。O-CPB组和T-CPB组患者的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6.45%(2/31)和11.67%(7/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停循环时间≥ 31 min和血制品消耗量≥ 1 390 mL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分别为1.517(1.153~1.995)和1.006(1.002~1.010)。结论 优化选择性动脉灌注策略采用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和中低温下半身优化灌注方法,与传统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相比可缩短停循环时间、减少临床用血,且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脑、肺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超细胃镜胆道镜用于胆总管疾病诊治的认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报道并分析1例胆总管下段占位并结石患者,超细胃镜作为胆道镜用于胆总管取石和活检,病理证实胆管癌,并复习国外相关文献.结果 超细胃镜镜身较软,易在胃腔内打弯,镜身与乳头胆管成锐角,难以进入胆总管.应用胆管导丝及小肠镜外套管气囊固定于十二指肠球部,有助于超细胃镜进入胆总管.超细胃镜胆道镜可在直视下进行氩离子电凝、活检及激光液电碎石等诊疗.结论 对于传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无法确诊或治疗的病例,在胆管导丝及小肠镜外套管十二指肠球部固定辅助下,超细胃镜作为胆道镜进行诊疗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在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注射6IU垂体后叶素+10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0U缩宫素+10ml生理盐水,按照两组的用药情况,观察比较血压变化和其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减少(98.13±5.07min vs 110.83±8.03min,t=-7.324,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67.50±10.24ml vs 97.83±16.10ml,t=-8.705,P=0.000),血红蛋白术前术后变化(9.67±2.09g/L vs 11.53±2.21g/L,t=-3.362,P=0.001)。术中用药后15min,治疗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77±5.57mmHg vs 142.03±5.21mmHg,t=6.273,P=0.000)。结论 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剥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但会引起短暂性血压升高,临床使用应结合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s A,PAPP-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就诊并确定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98例,同时招募健康体检人群9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研究对象根据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程度分3组,即健康对照组(HC组)、高血压组(HBP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HBP+CAS组)。比较3组患者尿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ight density lipoprotein,LDL)、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Apo-B)及Cys-C、PAPP-A和FGF-21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HBP+CAS组的TG(4.48±1.49mmol/L)、TC(2.35±1.12mmol/L)、LDL-C(2.91±0.82mmol/L)、IMT(1.23±0.27mm)、Cys-C(1.06±0.28mg/L)、PAPP-A(7.39±3.36mIU/L)、FGF-21(1.98±0.61ng/ml)水平明显高于HBP组的TG(4.07±1.41mmol/L)、TG(2.02±1.15mmol/L)、LDL-C(2.68±0.83mmol/L)、IMT(0.93±0.12mm)、Cys-C(0.92±0.24mg/L)、PAPP-A(5.66±2.12mIU/L)、FGF-21(1.82±0.53ng/ml)和HC组TG(3.98±1.36mmol/L)、TC(1.94±1.07mmol/L)、LDL-c(2.62±0.78mmol/L)、IMT(0.87±0.13mm)、Cys-C(0.83±0.16mg/L)、PAPP-A(4.88±1.96mIU/L)、FGF-21(1.50±0.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P组和HBP+CAS组间的收缩压分别为144.03±8.58mmHg(1mmHg=0.133kPa)和145.56±8.45mmHg,舒张压分别为93.11±5.85mmHg和94.09±5.76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IMT与血清LDL-C、Cys-C、PAPP-A及FGF-21水平有关,并且呈线性回归关系(t=3.140、8.216、3.431、7.654,P=0.002、0.000、0.001、0.000),IMT与收缩压、舒张压、TC、HDL-C无明显相关性(t=1.201、1.258、1.354、-2.008,P=0.231、0.209、0.091、0.05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血清Cys-C、PAPP-A及FGF-21水平的相关性较高(r=0.721、0.680、0.692,P=0.000、0.000、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Cys-C、PAPP-A及FGF-21水平有关,并且呈线性回归关系(P=0.000、0.005、0.000)。结论 新疆维、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Cys-C、PAPP-A和FGF-21水平与CIMT和CA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行ERCP治疗的160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置入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组82例(放置支架)和对照组78例(未放置支架)。观察术后患者腹痛情况,监测术后3h、24h血清淀粉酶水平, 比较两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胰管支架组术后腹痛发生率、腹痛评分[19.5% (16/82)、(1.24±0.58)]均低于对照组[43.6%(34/78)、(1.6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管支架组术后3h和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84.89±257.33)U/L和(268.07±344.73)U/L,均低于对照组(305.35±371.81)U/L和(465.86±639.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4%(2/82)、17.1%(14/82)]显低于对照组[11.5%(9/78)、30.8%(2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可有效预防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寻学龄儿童肥厚性心肌病(HCM)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和规律性。方法 连续37例学龄儿童HCM患者,同期30例性别年龄体重相近的正常学龄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CDE对比观察,寻找HCM患儿CDE特征和规律性。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HCM组97.3%患儿室间隔均明显增厚并凸向左心室流出道,67.6%左心室流出道不同程度狭窄,所有患儿左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缩小,32.4%合并左心室后壁增厚。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HCM组与对照组数据室间隔厚度为11.8±0.8mm和5.4±0.6mm、左心室内径为34.4±1.4mm和39.8±1.9mm和左心室容积指数为33.3±2.3ml/m2和53.3±2.9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为82.5%±1.7%和6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7.6%显示二尖瓣前叶运动曲线CD段向前运动即SAM征阳性。连续波多普勒估测HCM组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32.4% < 30mmHg、54.1% 30~49mmHg、13.5% 50~75mmHg。HCM组彩色多普勒流显像于收缩期67.6%显示过左心室流出道五彩镶嵌射流束血流信号,45.9%显示过二尖瓣五彩镶嵌返流束血流信号。结论 学龄儿童HCM的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CDE对学龄儿童HCM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需要与主动脉瓣狭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新的肝上下腔静脉显微缝合方法、新的袖套和支架制作技术.方法 将186只SD大鼠分为4组,前3组予肝移植,每组60只,供、受体各30只;第4组为假手术对照6只.肝移植第1组和第2组采用新的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方法+新的单槽袖套,其中第1组采用新的无损胆道支架,第2组采用传统的粗制支架.第3组采用传统的双定点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方法+传统的多痕袖套+无损支架.第4组为开腹后仅游离肝周韧带的假手术组.记录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的重建时长和无肝期时长,1周和1个月生存率.测定术后1个月肝功能,并明确有无血管扭转、血栓形成和胆汁瘤、胆道梗阻等并发症.结果 第1组肝上下腔静脉显微缝合时间为(661±69)s、第2组(662±67)s,第3组(826±73)s,第1组、第2组均较第3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肝下下腔静脉重建时间为(61±12)s,第2组(58±10)s,第3组(72±12)s;第1组门静脉重建时间为(73±11)s、第2组(76±10)s,第3组(91±17)s;第1组、第2组均较第3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无肝期(758±68)s,第2组(760±67)s,第3组(939±73)s,第1组、第2组均短于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第3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第2组.第1组、第3组的1周、1个月生存率均高于第2组.结论 新的肝上下腔静脉显微缝合方法结合单槽袖套的重建时间短、显著缩短无肝期.无损胆道支架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