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9-09—2012-09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肢体功能康复及心理干预护理,评价2组治疗前后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不但能促进患者整体功能康复及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还能获得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5-03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观察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后患者肌力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经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胜利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五维度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3.2±6.2)分、(67.2±4.7)分、(72.4±2.5)分、(79.3±3.2)分、(67.6±2.5)分、(68.4±3.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6住院治疗的10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入院时与综合护理干后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 QOL-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BAD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WHO QOL-BREF评分、BA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2组WHO QOL-BREF评分、BA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HO QOL-BREF评分、BAD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均持续6个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估,并行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NHISS评分,BI指数评分,SCL-90评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0),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9),SCL-90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患者出现显著降低(P0.001)。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对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对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6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脑梗死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初及2周后负性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入院初的SAS和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的缓解脑梗死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3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2组患者入组时与综合干预4周、8周时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SDS、SAS、MMSE、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8周2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MMSE、FM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同期比较,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认知与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肢体功能恢复的早期护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ESS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及运动功能评分(FM A )。结果2组 ESS、ADL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4例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L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QL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QLI平均均明显提高,干预组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r(FM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语言交流、肢体运动功能四个维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康复和负性情绪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开始实施三级康复护理以来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并予以常规护理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患者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着干预的进行,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F=8.21,P=0.009;F=4.52,P=0.041),但观察组干预后2、4周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46,P=0.033;t=6.43,P=0.01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评分均有所下降(F=7.21,P=0.012,F=4.32,P=0.043),但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ND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56,P=0.035;t=6.42,P=0.01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级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对36例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实施高压氧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预期高压氧治疗计划,治疗过程中无意外发生。本组治疗总有效率92.62%(33/36)。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调查表显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4.44%(34/36),效果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编号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9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体位摆放,观察组46例给予早期良姿位摆放,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价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96%,对照组为84.44%(P0.05);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良姿位的摆放可有效减少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抑制痉挛及异常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的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08―2016-08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辅助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NIHSS、MMSE、FM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中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的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2-2014-10在本院收治的脑栓塞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Fugl-Meyer(FMA)评分、Barthel指数法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FMA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NF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护理后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2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干预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0.8%)(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应用双心模式干预后的疗效及对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7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给予双心模式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临床疗效、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SF-36、SAQ、HAMD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心绞痛患者机体功能,改善不良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病情变化较大,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负担[1]。脑梗死病程较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现阶段综合护理已经逐渐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通过给予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在疾病康复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3-12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2组均在患者病情平稳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疗程为4周。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4.51%,观察组总有效率92.15%,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ADL、QLI、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QLI、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