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令新  莫火弟 《海峡药学》2008,20(7):137-139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22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5.1%,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6.0%;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48.9%,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而较严重的ADR有5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5.9%。  相似文献   

2.
陈杨胜 《海峡药学》2014,(11):264-267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122例ADR报告进行分析。122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71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占34.4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83.6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48.36%,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的ADR占51.64%。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尤其加强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降低静脉给药比率,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上报的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最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韶关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全市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1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17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91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ADR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消化系统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次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这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掘警戒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监测数据反映了全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静脉注射用药;1起不良反应数量最多;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和严重程度均居前两位;病例报告的填写尚不完善,质量有待提高;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警戒信号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土家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在本院呈报的ADR病例中,选定以土家族住院患者ADR病例进行分析。结果:ADR与患者体质、初次用药或用药过久、用药途径、药品质量等因素有关;大多ADR出现在用药24h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5个占33.3%,中药11个占14.7%;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消化系统损害96例,占28.9%、皮肤及附件损害84例,占25.3%。结论:询问患者用药史及不良反应史;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注意用药初期或长期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合理用药,特别是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或减少ADR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类汇总2013年收集的168例ADR报告。结果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例数最多,为51例;静脉滴注给药所致ADR比例最高,为82.1%。结论医生、药师和护士应重视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2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1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138例,占总数的59.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共218例,占总数的94.37%。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33例,占总数的57.58%,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冰 《云南医药》2008,29(1):73-74
我院属边陲地区二级甲等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从2003年8月开始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以来,共收集到38例。为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ADR)情况及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我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年门诊、住院患者38例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引起对合理用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方静  周学琴 《安徽医药》2007,11(4):377-37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9月30日收集到的28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36例,占47.55%.中药注射剂98例,占34.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65例,占92.6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上报的有效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0~9岁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6.2%,14.8%);静脉给药途径相关ADR占76.7%;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老年及儿童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给药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3.
我院50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迪  王儒强  张士勇 《安徽医药》2008,12(6):568-5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5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500例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者主要是医师(72%)和药师(16.4%)。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道秋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2):1014-10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引发的相关因素,警示医药人员,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ADR发生率.方法:对110例ADR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10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2,40-59岁33例,≥60岁37例;涉及药物58种,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血液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25例为合并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重度ADR20例.结论: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重视对临床表现隐匿的ADR进行监测,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97个药品品种的16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l04例,占总数的56.22%;严重ADR8例,死亡2例。ADR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伤较多,共80例,占总数的43.2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院9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发  喻伟麟 《药品评价》2006,3(4):299-300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9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位于前2位的是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18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182例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27例,占69.8%;中药注射剂23例,占12.6%。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60例,占87.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收集到的200例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人以>60岁的老年病人和≤17岁的未成年病人较多。药物以 抗憾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应重视临床药物不 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的29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