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污水处理厂目前普遍存在碳源不足和剩余污泥量过大的问题,以某小区低ρ(C)/ρ(N)比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级好氧缺氧生物膜反应器,考察了反应器脱氮、污泥减量效果及运行工况.试验表明反应器最优运行工况:流量分配比为3∶4∶3,HRT为11h,ρ(DO)为4.0 mg/L,温度为25℃,回流比R=1.0.在上述工况下,当进水ρ(TN)、ρ(NH4+-N)、ρ(COD)分别为80 ~ 130、75 ~ 100、260 ~ 400 mg/L时,ρ(TN)出水约20 mg/L,ρ(NH4+-N)、ρ(COD)出水分别降至5.0、30 mg/L以下,TN、NH4+-N、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95%、91%.多级好氧缺氧试验同时表明:反应器中的污泥产率仅为0.10,优于其他生物膜工艺,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合多级生物反应器+接触沉淀-BAF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在常温条件下,当进水平均浓度CODcr=326mg/L、BOD5=241mg/L、NH3-N=36mg/L、SS=243mg/L、TN=52mg/L时,系统出水水质为CODcr=15.3mg/L、BOD5=8.8mg/L,NH3-N=4.7mg/L、SS=15.5mg/L、TN=13.9mg/L、浊度7.6NTU,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杂/8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臭氧-过滤-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再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浊度范围为0.5~1.5NTU,CODMn浓度范围为1.0~2.5mg/L,NH4+-N、NO2--N和NO3-,-N浓度分别为0.6~2.3mg/L,0.05~0.15mg/L和7.2~15mg/L情况下,浊度平均去除率为71.52%,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6.12%,NH4+-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3%和67.2%,NO3--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屠宰废水难度大的问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该类污水,并考察其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对CODcr、BOD5和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5.56%、95.9%和91.1%,出水CODcr约为40 mg·L-1,NH3-N基本在10 mg·L-1以下,分别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和一级标准;出水浊度<1 NTU,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常温低氨氮污水生物滤池部分亚硝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山岩活性生物陶粒滤料反应器,在常温(8~25℃)、低ρ(NH4+-N)(60~90 mg/L)条件下,通过控制曝气,实现了NO2--N的积累,系统启动后NO2--N的累积率大于80%.结果表明:DO控制是实现亚硝化的主要途径,而游离氨(FA)抑制可作为优选氨氧化细菌(AOB)的辅助途径,水力停留时间(HRT)的调整是控制亚硝化比例的主要手段;间歇运行条件下,ρ(NH4+-N)、ρ(NO2--N)和ρ(NO3--N)的变化均具有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且NH4+-N的转化速率为4.32 mg/(L.h),NO2--N与NO3--N的积累速率分别为3.05、0.40 mg/(L.h),根据此规律,将实现部分亚硝化的HRT确定为9~14 h.  相似文献   

6.
Fenton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小试采用UASB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后ρ_(COD)为2350~2600 mg/L、ρ_(NH_4~+)-N约为1300 mg/L,存在可生化性差、C/N低等问题。在进一步生化处理前还需要物化处理.试验采用Fenton试剂氧化然后用化学试剂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不同投加条件下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联合使用对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浊度、COD和NH_4~+-N有明显的效果.当c_(Fe)~(2+)=0.03 mol/L,c_(H_2O_2)= 0.09mol/L,ρ_(PAC)=800mg/L,ρ_(KP1207B)=10mg/L时,总体去除效果较好,三者去除率分别为62%、54%、35%.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A/O工艺处理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城镇污水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3h的水解酸化池HRT及10h的曝气池HRT能够达到较理想的处理效果;两处理单元的污泥活性活性稳定。为了达到完全的达标排放,生物处理单元后需增加絮凝处理单元,HRT为2h;稳定运行过程中CODcr、SS、色度的总去除率达到90%左右,NH4+-N平均去除率达78%以上。出水平均值CODcr为47.7mg/L,SS为12.92mg/L,NH4+-N为4.38mg/L,完全达到了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8.
NH4^+-N与N02^- -N对连续流CANON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CANON反应器的TN去除效率,采用在好氧条件下直接启动的CANON反应器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控制温度在35℃±1℃、pH在7.39~8.01、曝气量为31.2 m3/(m3.h)、ρ(DO)约1.5~2.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7 h,分别进行了ρ(NH4+-N)与ρ(NO2--N)的试验.试验发现,在曝气量恒定的条件下,ρ(NH4+-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TN去除率的提高,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当ρ(NH4+-N)为310~360 mg/L时,获得超过75%的TN去除率.提高反应器中的ρ(NH4+-N)与ρ(NO2--N)有利于TN负荷的提高,但二者超过50 mg/L时,继续提高无益.在进水不包含有机碳源的条件下,CANON反应器出水的ρ(TN)依然较高,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来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六安市淠河水作为试验原水,研究了采用轻质滤料滤池对主要污染物浊度、化学需氧量(COD Mn)、氨氮(NH4+-N)等的处理效果、反冲洗对COD Mn和NH4+-N的影响效果等.结果表明,轻质滤料生物滤池对浊度、COD M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5%、20%和64%.反冲洗对于轻质生物滤料滤池去除COD Mn、NH4+-N都有一定的影响,COD Mn的影响大于NH4+-N,当反冲洗1 h后,COD Mn去除率不到10%,而对于NH4+-N,反冲洗2 h后,去除率能达到60%,7 h后基本达到冲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重庆某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120m3/d,采用水解酸化-射流曝气工艺进行处理,在进水BOD5为67.0 mg/L、CODcr为152.9 mg/L、SS为221.5 mg/L、NH3-N为21.7 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BOD5<20 mg/L、CODer<100mg/L、SS<70 mg/L、NH3-N<1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两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段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A段反应器进水负荷分别控制在9.17、15.59和22.01 m3/(m2.d),气水体积比为6∶1;B段反应器气水体积比控制在2∶1,温度在18~20℃.经过近3个月的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在稳态运行条件下,该系统出水稳定优质ρsCOD<30 mg/L,ρNH3-N<4.0 mg/L,ρSS<10 mg/L,无色无味透明),做进一步的消毒处理后可作生活杂用水.而在负荷变化及实施反冲洗等非稳态条件下,系统出水的sCOD、氨氮、TN和TP出水质量浓度仍保持较低值.试验表明,要维持两段BAF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预处理、适当的反冲洗强度和良好的启动条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某酒精厂的高浓度废水处理工程为对象深入研究厌氧复合床(UBF)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废水水质CODcr为12 000~15 000 mg/L;BOD5为6 000~8 000 mg/L;pH3.7~5.0.本次启动研究了反应器内COD去除情况、pH变化、颗粒污泥形成、填料的作用等内容,共历时5个月.启动完成并进入稳定运行期后,出水COD去除率为90%以上、pH值保持在6.6~7.8,并形成沉淀性能良好、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粒径为1~4mm的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人工湿地及其在小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国小城镇的水污染特点,开发了1种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由处于厌氧环境的竖向折流湿地滤池和处于兼氧环境的侧向潜流湿地床组成,通过设置内回流系统、自然复氧区以及粒径为叩8~30mm的碎石填料,实现了系统内溶解氧的合理分区,并优化了污水流态,显著提高了处理效率。低温和常温条件下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进水流量300~450m^3/a,COD、NHg—N及TP分别为60~250mg/L、4.5~23mg/L、1.5~8mg/L条件下,低温出水中COD、NH4+N及TP的浓度分别为20~30mg/L、2~4mg/L、0.3~0.5mg/L,常温出水中的浓度分别在30mg/L、4mg/L、0.43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活性氧化铝过滤去除微量磷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过滤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磷和浊度的性能及出水生物稳定性.当进水ρ(TP)为35~45μg/L,浊度为3~6 NTU,测定活性氧化铝不同粒径、L/d_(10)值、pH值和滤速下的除磷、除浊性能,结果表明,当活性氧化铝粒径、L/d_(10)值和pH值过小或过大及滤速较大时,过滤性能均会降低,过滤效率指数也相对较大.当活性氧化铝粒径在0.71~1.25 mm、L/d_(10)=1 200、pH=6、滤速较小时,过滤效率指数最小,除磷除浊效果最优.在优化条件下,滤后出水ρ(TP)在16 h之内低于10μg/L,能达到生物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完整的高砷地下水处理流程,在生物氧化滤柱实现了As(Ⅲ)至As(Ⅴ)的高效氧化后,进行了复配型混凝剂对As(Ⅴ)去除的最优条件筛选试验.在原水As(Ⅴ)的质量浓度为2.0mg/L的条件下,铁铝复配混凝剂对As(Ⅴ)的去除性能较铁盐、铝盐等单一混凝剂投加量减少50%以上,且复配混凝剂强化了其对砷的吸附、沉淀性能及对絮体的沉淀及网捕卷扫功能,对于出水痕量砷,铝盐对于去除效果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2种混凝剂交叉效应显著;采用5.0 mg/L三氯化铁和3.0~4.0 mg/L聚合硫酸铝2种混凝剂复合投加,除砷效果最好,出水As(Ⅴ)质量浓度稳定小于10.0000μg/L;对复配型混凝剂最优条件的研究表明,在pH为6.00~7.00、浊度大于30.0NTU或小于10.0 NTU时,复配混凝剂除砷效果最高,能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小于10μg/L).  相似文献   

16.
Iron and manganese enrichment is a primary traitof water quality of groundwater in North China,. There-fore there is inner erosion taking place in the waterpipes du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It not onlymakes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turbidity, color, spe-cies of bacterial, iron, manganese and poisonous heavymetal concentration) deteriorative, but also reduces thewater distribution capacity owing to the existence of“growth circle”in the water pipes. So the main prob-lem is how to …  相似文献   

17.
纤维滤料与匀质滤料相比,纤维滤料在过滤速度、截污容量、过滤精度、过滤周期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纤维过滤技术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更好,初滤水更容易稳定,并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当滤速为16 m/h时,纤维过滤出水浊度可达0.2 NTU以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沸石滤柱吸附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又称为酞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研究,探讨其工程应用的可行性.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4种PAEs被选作目标物质.控制沸石滤柱的空床接触时间为12~18 min,使DMP、DBP、DOP及DEHP 4种酯类进水浓度皆为20~100μg/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出水中每种PAE的浓度.研究发现,总PAEs的去除率在24.7%~33.8%之间;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DMP、DBP的去除率下降,DEHP、DOP去除率上升.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滤池对CODCr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升流式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生活污水中CODCr的去除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该工艺使用的一级填料为陶粒,二级填料为片状活性炭.采用改变滤速、各级曝气量等工艺参数,对比了CODCr在不同阶段的处理效果.结果 反应器在1~2m/h滤速下自然挂膜成功,在3~5m/h滤速时CODCr去处效果稳定.结论 在流速3m/h、曝气量25L/h时,CODQ处理效果稳定,总平均去除率近90%.当流速为4m/h、曝气量37.5L/h时,去除率为88.20%.滤速5m/h时,一级的曝气量由37.5L/h提高至50L/h,由于较大的上升水流与气流的共同扰动作用增大了滤层孔隙,致使反应器对CODn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并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除去老化的生物膜和截留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湖水或水库经常发生季节性的藻类繁殖。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含藻水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文章报道了采用机械散气溶气气浮柱(NAFC)气浮处理含藻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AM用量为1.5mg/L、PAC用量为60mg/L、两进水口间距为160cm和回流比为20%的条件下,原水浊度从42NTU下降到4NTU,CODMn从24.8mg/L下降到4.3mg/L,SS从75.8mg/L下降到6.5mg/L,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1993Ⅱ类标准,为下一步净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