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佳pH为5.0;此酶在pH 4.5~5.5之间和低于60℃下酶较稳定,在80℃基本无活力.采用里氏木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为苷元,以染料木苷水解率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水解时间90 min、水解介质pH4.5、加酶量20U,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苷的水解率为99%.  相似文献   

2.
罗建平  欧杰  潘利华 《食品科学》2007,28(12):254-257
交联酶聚集体法是一种新型的无载体酶固定化方法。本实验用该法固定化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对其制备条件、结构特征、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酶液在冰水浴中经90%的硫酸铵沉淀30min后,以5%戊二醛水溶液进行酶聚集体交联反应,可获得较高活性的交联酶聚集体,酶活回收率达75%,对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作用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Km值分别为60℃、pH4.0和4.61×10-3mol/L,与游离酶相比,表现更高的底物亲和力。将其用于大豆异黄酮活性苷元染料木素的合成,40min内对染料木苷转化率达到66%。  相似文献   

3.
大豆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和产β-葡萄糖苷酶益生菌对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酶水解对大豆异黄酮粗提物中苷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为苷元,以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水解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以染料木素含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了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水解时间1.5h、水解介质pH4.5、水解底物浓度10mg/mL,在此条件下,水解得到的大豆异黄酮苷元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可达到22.91%。  相似文献   

6.
β-葡萄糖苷酶可以水解植物中化合物的糖苷键,释放出具有芳香气味的苷元物质,在酿酒、大豆异黄酮水解、制糖和果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β-葡萄糖苷酶生产工艺、特性以及固定化的深入研究将大大拓展该酶的应用领域,从而更好的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市售大豆异黄酮粉为样品,选用产β-葡萄糖苷酶的LJ-Q2菌种与优化后的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进行耦合发酵,采用单因素、响应曲面法对耦合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苷元,考察耦合发酵条件对大豆苷元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最优条件为温度54℃,耦合时间3 h,初始p H7,固定化酶添加量7%;大豆异黄酮苷元绝对质量13.76 mg,大豆异黄酮苷元转化率为76.8%。对大豆苷制备应用技术开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水解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曲霉产酶发酵培养基制备β-葡萄糖苷酶,再利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粉制备异黄酮苷元。研究结果表明,较优产酶发酵培养基的C/N为6∶4,加水量1.4倍,培养基中不添加诱导物。水解500 mg40%大豆异黄酮粉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00 U,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1 h。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温豆粕为原料,采用β-葡萄糖苷酶辅助亚临界水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产物的理化、结构及抗氧化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温豆粕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基本转化为生物活性较高的苷元型大豆异黄酮。亚临界水法显著提高了高温豆粕蛋白和大豆异黄酮的溶出率,强化了二者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获得了一种富集苷元型异黄酮的大豆分离蛋白。鉴于β-葡萄糖苷酶对大豆纤维部分酶解释放较多的还原糖和亚临界水所提供的高温高湿环境,蛋白发生去折叠,表面疏水性显著提高,形成可溶性蛋白聚集体且发生美拉德反应。高温豆粕蛋白中苷元型异黄酮的富集和接枝产物的形成使蛋白表现出良好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11.
对利用β-葡萄糖苷酶将豆奶及豆奶粉中生物有效性较低的异黄酮糖苷化合物转化为高活性的异黄酮糖苷配基化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浓度β-葡萄糖苷酶对豆奶及豆奶粉中大豆苷、乙酰大豆苷和丙二酰大豆苷的降解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β-葡萄糖苷酶浓度1.5U/mL、pH5.5、45℃保温1h的条件下,豆奶及豆奶粉中大豆苷、乙酰大豆苷和丙二酰大豆苷的总量分别降低了89.1%和89.5%,大豆黄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7.2和78.7倍;黄豆苷、乙酰黄豆苷和丙二酰黄豆苷的总量分别降低了93.2%和87.7%,黄豆黄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4.2和11.7倍;染料木苷、乙酰染料木苷和丙二酰染料木苷的总量分别降低了93.8%和82.4%,染料木黄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2和23.0倍。试验结论:利用β-葡萄糖苷酶能够将豆奶及豆奶粉中生物有效性较低的异黄酮糖苷化合物高效转化为高活性的异黄酮糖苷配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208-212
采用红曲老醋浸泡大豆,对大豆自身的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3.2.1.21,BG)促进大豆中异黄酮的转化进行研究。用合成底物p-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测定大豆BG酶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大豆BG酶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浸泡4 h时酶活达到最高为0.74 U/g。在内源BG酶解和酸解的共同作用下,结合型异黄酮的糖苷逐渐被水解,其中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和β-葡萄糖苷型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47.39%和36.27%;苷元含量显著上升,增加12倍。食醋浸泡有利于提高大豆的生物效价。  相似文献   

13.
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22种食品工业用酵母、霉菊等和豆豉分离菌中筛选能将大豆异黄酮转化为其甙元的菌株。经过β-纤维素平板的快速初筛,摇瓶复筛,最终选出了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的菌株O3。经鉴定O3菌株为米曲霉,采用了京尼平甙法测其相对酶活,于590nm处测得O3菌株的吸光度为1.3。  相似文献   

14.
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斌  刘贤金 《食品科学》2007,28(8):290-293
从自然发酵酱醅中筛选到一株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MT-020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为黑曲霉。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在5.0~5.5之间;具有热敏性,45℃时酶活最高;K 、Ca2 、Fe2 、Mg2 和Mn2 可以提高该酶活性,Ag 和Hg 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Km值Vmax值分别是22.47mmol/L和5.2mmol/min·mg。  相似文献   

15.
固态发酵法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能分泌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作为菌种对大豆异黄酮粉进行发酵生产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立了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优培养基配比和水解大豆异黄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实现大豆异黄酮苷元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庆启  张娜  方桂珍 《食品科学》2011,32(11):204-208
通过环氧氯丙烷和高碘酸钠依次对纤维素进行环氧化和双醛氧化,制得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以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酶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pH6.5,m酶:m载体=1:15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28U/g。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最适反应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增加,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4%。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的环氧基和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低纯度的商品大豆异黄酮为原料,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技术制备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甙元产品.比较系统地研究酶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酶水解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到酶水解制备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分离纯化工艺制备大豆异黄酮甙元产品,其产品得率、异黄酮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分别为12.12%、77.16%和92.78%,分离纯化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酸菌液态发酵得到一种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水解酶--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条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当加酶量为25 μg/mL,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2.0 h,pH 6.0时,黄豆苷水解率可达96.51%;在加酶量为25 μg/mL,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2.0 h,pH 5.5时,染料木苷水解率为92.36%.  相似文献   

19.
双醛氧化纤维素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为4 h,[酶]/[载体]=1:15(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17 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用自筛的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N1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方法。方法:应用酶学研究常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筛的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N1获得β-葡萄糖苷酶液,探索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工艺。结果:实验室制备的大豆异黄酮苷元样品纯度为91.33%,收率为11.44%。大豆异黄酮粗品经处理后,苷的数量减少,大豆苷和黄豆黄苷从28.21%降低到22.93%,染料木苷从8.24%降低到5.67%。苷元的数量明显的增加,大豆苷元从0.04%增加至0.05%,黄豆黄素从的0.003%增加至0.09%,染料木素从0.006%增加至0.07%。结论:研究表明以自筛菌-N1作为酶促反应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的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完全可行。大豆异黄酮粗品经酶液处理后,苷元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分别增加了30倍和11.67倍。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