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Zhu XM  Liu XH  Cai LR  Xu FF 《生理学报》2006,58(5):463-470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和caspase-12是重要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分子,本实验在心肌细胞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模型上观察低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对CRT和caspase-12表达及活化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HPC保护机制中的意义及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原代培养的Sprag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H/R组、HPC+H/R组、SB203580+HPC+H/R组、SP600125+HPC+H/R组、HPC组和对照组。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RT和caspase-12表达、活化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HPC具有细胞保护作用,与H/R组比较,HPC+H/R组细胞凋亡率和LDH漏出分别降低6.6%和70.0%,存活率增高6.4%:HPC前以特异性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孵育消除HPC的保护作用,与HPC+H/R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和LDH漏出分别增高5.4%和2.1倍,存活率降低5.4%,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孵育对HPC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2)H/R明显上调CRT表达(较对照组高8.1倍)和caspase-12活性(较对照组高33.2倍);单独HPC可诱导CRT表达增多(较对照组高2.6倍),但上调程度较H/R组低60%。H/R前进行HPC降低CRT过表达程度(降低72.4%)及caspase-12活化水平(降低59.6%)。(3)HPC前应用p38MAPK抑制剂,抑制CRT表达上调(分别较HPC+H/R组和HPC组低63.9%和71.9%),并消除HPC减轻H/R上调caspase-12活性的作用(较HPC+H/R组高7.1倍);HPC前抑制JNK活性对CRT、caspase-12表达和活化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HPC可激发适当的ERS,抑制H/R诱导的过度ERS,减少ER凋亡信号介导的细胞凋亡。p38MAPK信号途径在HPC诱导的ER应激分子表达、抑制ER凋亡信号分子活化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早期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of 78kd,GRPT8)和C/EBP同源蛋白(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卡托普利组(n=6),模型组和卡托普利组均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结扎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4周后测量血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GRP78和CHOP的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模型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明显增加,卡托普利组血压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内质网因子GRP78、CHOP表达均增加,卡托普利组GRP78、CHOP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减少,卡托普利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可降低高血压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GRP78和CHOP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弱高血压所致内质网反应,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对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抑制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20 mg/kg AKBA低剂量组(AKBA-L),40 mg/kg AKBA高剂量组(AKBA-H)和20 mg/kg替米沙坦组(Telmi),另设Wistar-Kyoto(WKY)空白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8周相应药物和蒸馏水。每周监测大鼠收缩压;检测大鼠血液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评估整体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重构情况;马森染色观察血管胶原沉积情况。结果:8周给药期间,SHR血压持续升高,替米沙坦显著降低血压,但AKBA未显示出明显的血压调节作用。与SHR组相比,AKBA和替米沙坦都有效地减少了血管压力,减少Ang Ⅱ分泌,增加NO的产生(P0.05);其次有效地降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显著改善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P0.05)。除此之外,相比SHR组,AKBA显著抑制血管重构,降低血管厚度,横切面积和血管厚度/血管内径比值(P0.05),减少血管胶原沉积(P0.05)。结论:AKBA能有效缓解血管压力和氧化应激,减少胶原沉积,从而有效改善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4.
Wang TH  Tan Z  Fu XD  Yang D  Hu FX  Li YY 《生理学报》2003,55(4):411-416
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m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介导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抑制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VSMC)增殖中的作用。在去势雌性大鼠中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实验分单纯去势组(OVX)、去势给予E2治疗组(E2 OVX)、去势后球囊损伤组(OVA Inj)和去势后球囊损伤给予E2治疗组(E2 OVA Inj)。分别检测各组血管壁的厚度、血浆中NO的浓度、ERK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变化以及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OVA Inj组血浆NO含量明显下降和血管壁厚度明显增厚,E2可增加血浆中NO含量和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壁的增厚;E2可以抑制ERK蛋白表达和活化,诱导eNOS蛋白的表达。血浆中:NO含量与eNOS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血管壁厚度和ER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以上结果提示,E2可通过增加血管组织eNOS蛋白表达,促进NO生成,抑制ERK蛋白的表达和活性,从而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盐酸氨溴索对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和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依次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采延安香烟烟熏64天构建慢性阻塞性肺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室温下正常饲养。烟熏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每日分别皮下注射5ml盐酸氨溴索(20 mg/kg)和5 m L的盐酸班布特罗(20 mg/kg),正常组、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药物干预28天后,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弹力纤维(elastic van gieson,EVG)染色、TUNNEL染色、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血管重塑、肺组织的细胞凋亡、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以及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肺小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血管肌化程度、细胞的凋亡率、α-SMA和VEGF、Caspase-3、Bax的表达明显升高,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减小,血管肌化程度、细胞的凋亡率、α-SMA和VEGF、Caspase-3、Bax的表达明显降低,Bcl-2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能抑制肺组织的细胞凋亡以及改善其血管重塑,保护COPD大鼠的肺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GRP94、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片)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依叶片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养同时给予双蒸水灌胃,模型组给予含3%蛋氨酸的颗粒饲料喂养同时给予双蒸水灌胃,依叶片组给予含3%蛋氨酸的颗粒饲料喂养同时给予依叶片粉剂20 mg/kg/d灌胃。实验第8周末,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浓度,称取体质量、全心质量及左心室质量计算大鼠心肌肥厚指数HWI及LVEI,通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GRP94及caspase12表达水平。结果:①大鼠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对照组大鼠血清Hcy值在正常值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cy值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叶片组大鼠血清Hcy值明显降低(P0.01)。②大鼠HWI、LVEI及MAP的变化。模型组大鼠的HWI及LVE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叶片干预后大鼠的HWI及LVEI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的MAP均明显增高,但两组大鼠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依叶片干预后大鼠的MAP明显降低(P0.01)。③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因子GRP94及caspase12表达。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GRP94及caspase12表达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GRP94、caspase12表达增高更为明显(P0.05)。依叶片干预后大鼠心肌细胞GRP94、caspase12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Hcy通过ERS途径使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程度加重;依叶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及血压水平,抑制心肌细胞ERS,从而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其对左室肥厚干预的分子机制为"H型"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A型利钠肽受体(NPR-A)表达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重构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心肌重构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模型组(20只),模型组采用"两肾一夹法"构建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每周测尾动脉收缩压(SBP),于术后4、8周后处死大鼠。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HE、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左心室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L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免疫组化测定左心室NPR-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SBP、LVMI、心肌细胞直径(MD)、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BNP及NPR-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4、8周后SBP、LVMI、MD、CV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4周血浆BNP、左心室NPR-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血浆BNP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NPR-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术后4周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8周尾动脉SBP无明显变化(P0.05),但LVMI、MD、CVF均显著升高,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左心室NPR-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左心室NPR-A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趋势,可能参与高血压心肌重构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袖带胃切除术对Wistar大鼠体质量、大鼠前胃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12只行袖状胃切除术做为手术组;8只行胃干预组做为假手术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1月内每周,而后每两周进行体重测量,术后12周处死大鼠后制作前胃石蜡切片,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存活10只,成活率83%。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增重明显,手术组大鼠体重在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体重增长明显但较假手术组慢(P〈0.05)。手术组大鼠术后前胃有代偿性扩张,光镜下可见黏膜及黏膜肌层厚度变薄,黏膜皱襞变浅。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大鼠模型中对前胃的形态学观察可能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该术式大鼠模型的减重和体重反弹机制。  相似文献   

9.
骨桥蛋白13肽抑制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管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J  Han M  Wen JK  Li J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4):495-499,I0014
目的:利用含有骨桥蛋白(OPN)多种功能位点的13肽(Gly^158-Lys^170),从细胞和整体水平观察其对VSMC和单核巨噬细胞黏附、浸润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OPN13肽(0,100,200,300mg/L)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VSMc)与OPN黏附的抑制作用;以不合黏附序列的6肽分子为对照组,用以确定13肽抑制黏附特异性。用球囊内皮剥脱法建立大鼠内膜增生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治疗组大鼠自术前1h及术后静脉滴注13肽,连续给药7d;对照组大鼠给予非特异性对照6肽分子;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施假手术。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分析方法,检测血管壁中OPN、FAK、ILK的表达变化。结果:OPN13肽能特异性的及浓度依赖性的抑制VSMC与OPN的相互作用,血管内膜剥脱后给予13肽治疗组血管壁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少,OPN及其下游信号分子ILK,FAK表达下调,内膜增生被明显抑制。结论:含有OPN多功能位点的13肽可通过阻断OPN与膜受体的相互作用而抑制血管炎症的进展和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尼西坦(Ani)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ni治疗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永久灼闭椎动脉、可逆夹闭颈总动脉)建立VD大鼠模型,用Ani(300 mg/kg)灌胃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手术同上,但不阻断血供,生理盐水2 ml灌胃4周。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结果: Ani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caspase-3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i能增强VD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表达而保护海马细胞免受凋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18年4月下旬至5月初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61只初生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成活率、性别比例、单双羔比例、初生重等生物学数据进行了观测,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赛加羚羊分娩期始于4月25日,截止于5月5日,产羔高峰期集中在4月28日至5月2日。共分娩61只羔羊,成活56只,成活率91.80%。其中,雄性羔羊占40.98%,雌性羔羊占59.02%,雌雄性别比(♀︰♂)为1.44︰1,与1︰1的性比差异不显著(χ2检验,P> 0.05);单羔比例80.33%,双羔比例19.67%,两者差异极显著(P <0.01);初生羔羊体重多数集中在2.501~3.000 kg,雄性羔羊平均初生重略高于雌性羔羊,单羔羚羊平均体重略高于双羔羚羊。单羔雄羚羊与双羔雄羚羊、单羔雌羚羊与双羔雌羚羊以及单双羔、雌雄羔羊总平均体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2.
甘肃鼢鼠与SD大鼠骨骼肌低氧适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学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常氧、低氧2周和4周的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及SD大鼠(Rattus norvegicus)骨骼肌形态结构、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及肌红蛋白(Mb)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甘肃鼢鼠骨骼肌形态结构在常氧、低氧2周及4周后变化不明显;SD大鼠随低氧时间延长发生显著变化,低氧2周后,肌纤维明显萎缩,间隙增大,结构较紊乱;低氧4周后,肌纤维破裂,呈细丝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肌节紊乱。甘肃鼢鼠LDH活性随低氧时间增长逐渐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时间低氧处理后,甘肃鼢鼠前后肢的LDH活性均极显著低于SD大鼠(P0.01);常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前后肢SDH活性低于SD大鼠,但无显著差异(P0.05),低氧2周及4周后,与SD大鼠呈极显著差异(P0.01);常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前后肢Mb浓度均显著高于SD大鼠(P0.05),低氧2周及4周后,极显著高于SD大鼠(P0.01)。结果表明,甘肃鼢鼠骨骼肌较SD大鼠有着更强的低氧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虽然在空间上隔离,但植物作为媒介将它们联系到一个系统,为了探讨地下害虫危害对地上害虫的影响,本文利用蚕豆植株作为媒介,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危害蚕豆植株对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危害改变了蚕豆植株的营养组成,包括干重和鲜重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海藻糖和游离氨基酸。豌豆蚜取食后若虫历期延长,两种色型豌豆蚜1龄历期延长最为显著,红色型豌豆蚜3龄历期延长差异显著,其他各龄历期无差异;豌豆蚜若虫的死亡率提高,绿色型豌豆蚜1龄和2龄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红色型豌豆蚜2龄、3龄和4龄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红色型豌豆蚜2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韭菜迟眼蕈蚊危害减小两种色型豌豆蚜每天产蚜数、10d累积产蚜数、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相对生长率、体长和体重,平均世代周期延长但是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危害可直接影响蚕豆的营养组成,进一步间接影响豌豆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瞬时表达人源重组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性质进行分析。方法 PCR法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并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 EBNA1细胞;抗体经亲和纯化后,CE-SDS法分析纯化后抗体单体比例,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分析抗体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ELISA分析抗体与3aG、CTN、PV及CVS株的结合。结果提取瞬时表达质粒的A260/280 nm比值在2.0~2.1之间纯化后抗体非还原CE-SDS单体纯度为74.4%;还原CE-SDS抗体轻、重链峰合计占比超过95%;抗体RFFIT体外中和活性为293.37 IU/mL,比活达628.21 IU/mg,抗体与3aG、CTN、PV及CVS株交叉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该株抗体具有较高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与主要疫苗株均有较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肺炎链球菌C多糖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检测荚膜多糖中残留的C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选择BALB/c雌性小鼠,采用体内诱生单抗腹水,放大生产肺炎链球菌C多糖单抗;使用间接ELISA、抑制性ELISA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用特异性和亲和力高的单抗尝试建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C多糖含量检测的速率比浊法,并对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所制4株单抗的抗体类别均为IgM,识别的抗原表位互不相同,亲和力也不同。间接ELISA、抑制性ELISA结果均显示,所获得的单抗能够作用于肺炎链球菌C多糖上的磷酸胆碱位点,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选择单抗E8建立速率比浊检测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特异性均良好,检测结果表明肺炎链球菌23个血清型荚膜多糖中C多糖含量不同。结论利用单抗建立了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残留的C多糖的含量的速率比浊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用有机溶剂/去污剂(solvent/detergent, S/D)病毒灭活处理对破伤风抗毒素质量的影响。方法 3批破伤风抗毒素样品,每批样品取3等份,向其中2份中分别加入磷酸三丁酯(tri- n -butylphosphate, TNBP)和吐温-80(Tween 80)至终质量分数为0.3%和1%;一份放置在(25±1)℃水浴中振摇6 h后取样,另一份放置在(30±1)℃水浴中振摇4 h后取样;向第3份破伤风抗毒素原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后室温放置作为对照。各样品经超滤后检测其效价和蛋白质含量,同时用SDS-PAGE电泳和凝胶过滤色谱柱测定。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原液样品经过S/D病毒灭活处理后,其动物效价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蛋白质含量、分子大小分布无明显变化,多聚体、二聚体及F(ab′) 2含量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S/D病毒灭活处理对破伤风抗毒素的效价,蛋白质含量,分子大小分布,多聚体、二聚体及F(ab′) 2含量均无明显影响,可以作为破伤风抗毒素病毒灭活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质量的影响。方法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4份,分别调整pH至3.8、4.1、4.4及6.5,于(25±1)℃条件下放置21 d后取样测定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评估低pH孵放病毒灭活法对上述质量指标的影响;以1 mL/瓶的规格分装经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于(25±1)℃条件下存放6个月,定期取样并进行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检测,评估其稳定性。结果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经低pH孵放病毒灭活后,其抗体效价、聚合物(二聚体、多聚体)及F(ab')_2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样品于(25±1)℃条件下存放6个月后,抗体效价和F(ab')_2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的要求。结论低pH孵放病毒灭活法适用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的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序列的细胞基质检测方法,用于细胞种属鉴别和不同种属间的细胞交叉污染分析。方法①提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牛肾细胞(MDBK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基因片段的大小,并与文献报道的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进行对比,以确定细胞的种属类别;②用Vero细胞、MDCK细胞和MDBK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相应细胞和其他不同种属的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基因组DNA与相应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方法的灵敏度;③以不同种属细胞的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区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多种细胞混合液提取的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细胞间的交叉污染。结果 Vero细胞、MDCK细胞及MDBK细胞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与来源于ATCC相应细胞系线粒体CoI基因保守序列中的基因条码序列片段大小相符。该方法具备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1.0 ng/μL,不同种属间细胞的交叉污染可被检出。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判断细胞的种属来源,亦可用于不同种属间细胞交叉污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揭示不同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助于阐明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响应规律。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供试材料, 设充分灌溉(CK)、轻度水分胁迫(LD)、中度水分胁迫(MD)、重度水分胁迫(SD)4个水分处理, 研究了现蕾期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紫花苜蓿的光饱和点降低, 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升高, 表明水分胁迫的加剧降低了紫花苜蓿对弱光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μmol•m-2•s-1)、气孔导度(Gs, mmol•m-2•s-1)、和蒸腾速率(Tr, mmol•m-2•s-1)均呈下降趋势, LD的胞间CO2浓度(Ci, μmol•mol-1)下降, 气孔限制值(Ls)上升, 表明是由气孔因素所致, 而MD和SD则由非气孔因素所致。(3)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表明适度的水分胁迫会提高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Lowry法测定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蛋白质含量时,细菌内毒素对Lowry法的干扰情况。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方法,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细菌内毒素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细菌内毒素为干扰物质,设计3种方法进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离散系数,即CV值分析,确定干扰限值。结果 当细菌内毒素含量较高时,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该结果可能为假阳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溶液中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0.313EU/mL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高。结论 为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当细菌内毒素浓度达到干扰限值时,应先消除干扰,再测定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