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纤维素酶提取陈皮黄酮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纤维素酶提取陈皮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法相比,纤维素酶法提取陈皮黄酮较好,黄酮提取率从2.78%提高到4.35%.对酶法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化,得到最佳优化条件为:酶解温度为60 ℃,酶解时间1.5 h,提取pH 6.0,酶用量为0.1%.在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法所得黄酮提取率可达到6.96%,为化学法黄酮提取率的2.5倍.采用薄层层析对提取黄酮进行分析,发现酶法与化学法提取黄酮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牛蒡根皮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纤维素酶用量、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绿原酸提取率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牛蒡根皮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4mL、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5h、pH6.0、料液比1:20,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1.45%。  相似文献   

3.
姜辣素的酶法提取及其对亚硝酸盐清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辅助乙醇提取生姜中的姜辣素,以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以及料液比为自变量,以姜辣素提取率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法提取生姜中姜辣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50℃、纤维素酶添加量0.95%、料液比为1∶50(g/m 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姜中的姜辣素提取率最高达到1.85%。提取得到的姜辣素粗提物可用于清除亚硝酸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姜辣素粗提物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温度100℃、反应时间15 min、姜辣素粗提物质量浓度为17.5 mg/m L。在该反应条件下姜辣素粗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可达(99.32±0.22)%,与1 mg/m L同体积的抗坏血酸溶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提取苹果渣黄酮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纤维素酶提取苹果渣黄酮的工艺条件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法相比,纤维素酶法提取苹果渣黄酮较好,黄酮提取率从0.43%提高到0.56%。对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2%,pH=5.2,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0min。在最佳条件下,纤维素酶法所得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6%,为化学法黄酮提取率的2.93倍。并对提取的黄酮进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发现酶法与化学法提取黄酮的成分清除能力相似,表明两种方法提取黄酮物质结构可能一样。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孔树脂DM130为载体,考察给酶量、戊二醛浓度、固定化温度、固定化时间4个单因素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纤维素酶提取牡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DM130大孔吸附树脂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浓度为1.25 m L/g固定化载体、戊二醛浓度为2%、固定化温度为50℃、固定化时间为3 h,牡丹叶黄酮提取率可达1.95%。制备的固定化酶使用4次后牡丹叶黄酮提取率仍达固定化酶第一次提取时的85.13%,说明制备的固定化纤维素酶在牡丹叶黄酮提取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500W、微波处理时间2min、液料比30:1(mL/g)、纤维素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min、pH5.0,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12%。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法提取黑豆皮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豆皮色素的酶法提取工艺.以黑豆皮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用量80U/mL,酶解温度50℃,pH4.5,酶解时间120min;该工艺条件下进行三次浸提,色素提取率达到96.8%,与未加纤维素酶的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了8.2%.  相似文献   

8.
权美平 《粮油加工》2010,(2):106-109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纤维素酶提取桑椹籽黄酮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桑椹籽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纤维素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液pH值、酶解时间、料液比。试验确定的酶法提取桑椹籽中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的添加量为0.02%,料液比为1∶50,酶解时间为2.0h、酶解温度50℃、酶液pH值6.0。  相似文献   

9.
酶法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的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及酶解温度,酶解液pH值,酶解时间和酶用量对总黄酮产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酶法提取金樱子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解温度为50℃,酶解液初始pH=4.5,酶解时间为120min,酶的用量为0.35mg/mL的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复合酶的酶解效果比单一酶好,纤维素酶酶解效果比果胶酶好,木瓜蛋白酶在单独使用时基本没有效果.根据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酶提取工艺条件与传统的直接醇提取工艺相比,金樱子总黄酮产量提高了26.2%.  相似文献   

10.
酶解-溶剂法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酶法与溶剂提取相结合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找出纤维素酶法及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50U/mL、酶解液pH5.2、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80min;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粗提液(体积比)=1∶8,石油醚∶粗提液(体积比)=3∶1,乙酸乙酯∶粗提液(体积比)=2∶1,结果表明酶解-溶剂法提取罗汉果黄酮具有较高的提取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花椒籽蛋白制备降血压肽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花椒籽蛋白制备降血压肽的工艺条件。采用不同蛋白酶水解花椒籽蛋白,以酶解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制备花椒籽蛋白降血压肽的最佳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考察酶解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和pH值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并获得酶解花椒籽蛋白制备降血压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 g/100 mL、酶解时间4.9 h、加酶量10 200 U/g、酶解温度37.4 ℃、pH 6.9,在此条件下,所得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68.00%。  相似文献   

12.
探究酶法辅助对紫苏叶中迷迭香酸提取的最佳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H值对迷迭香酸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迷迭香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迷迭香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紫苏叶迷迭香酸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12 min、酶解pH 4,此工艺条件下,迷迭香酸提取得率为0.617%,实际值与理论值0.621%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合理可靠,可作为紫苏叶迷迭香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紫苏叶迷迭香酸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迷迭香酸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生物酶法提取锁阳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较高的锁阳多糖得率,以河西锁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协同生物酶技术进行锁阳多糖提取工艺及活性的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纤维素酶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对锁阳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ethlthiazoletrazolium,MTT)法评价锁阳多糖对HeLa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锁阳多糖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g/mL)、超声功率300 W、酶解温度60 ℃、超声时间10 min、加酶量1.8%、酶解时间90 min、pH 5.5。最优条件下锁阳多糖得率达3.01%。MTT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多糖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菊芋渣蛋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选出最显著的因素,即底物质量浓度、酶解时间、pH值,再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进行考察,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菊芋渣抗氧化肽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8 000 U/g、酶解温度50 ℃、pH 5.0、酶解时间3.5 h、底物质量浓度0.16 g/mL,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测平均值达88.10%,与预测值88.08%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小黄鱼内脏精炼鱼油为原料,通过脂肪酶选择性水解法富集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甘油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甘油酯。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加酶量等因素对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pH 8.0、反应温度30 ℃、加酶量1.0%,在此条件下,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为21.65%,且4 个因素对EPA和DHA甘油酯富集的影响依次增强。结论:富集后鱼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均优于精炼鱼油,EPA和DHA甘油酯总含量是富集前的1.74 倍,获得了天然的EPA和DHA甘油酯。  相似文献   

16.
任美  夏延斌  王亮亮 《食品科学》2016,37(10):105-110
以莲子钻芯粉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莲子钻芯粉中的甲基莲心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为自变量,以甲基莲心碱提取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莲子钻芯粉中甲基莲心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1%(质量分数)、酶解时间1.7 h、酶解pH 4.8、酶解温度50 ℃。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甲基莲心碱提取量为(7.02±0.22)mg/g,高于传统乙醇法(4.03±0.17)mg/g,提取量提高了71.9%。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有效地提高了莲子钻芯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复合酶提取芦荟多糖的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芦荟多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芦荟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当料液比1∶30(g/mL)、果胶酶与纤维素酶配比1∶3、pH 4.5时,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0.3%、酶解温度48 ℃、酶解时间40 min,此条件下芦荟多糖的提取率为5.65%,和超声波辅助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4.2%。芦荟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逐渐增强,在25 mg/mL时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75%和90%。复合酶法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芦荟多糖提取方法;芦荟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以香椿老叶为试材,研究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香椿老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香椿老叶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超声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pH值>超声温度;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50%、超声温度60.0 ℃、超声时间53.0 min、pH 6.0;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7.11%,产品杂质含量低,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7.29 g/g和4.40 mL/g。  相似文献   

19.
张瑞宇  王词钦 《食品科学》2010,31(17):86-91
研究苦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选择苦藠粗提液不同的预热温度、pH 值、用量及反应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以探明清除效果随反应条件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预热很必要,在苦藠自然pH 值下清除率可达50% 以上;pH 值对清除率影响极显著,pH2.0、11.0mL 的粗提液,反应10min,清除率达到82.7%。以芥菜为对象,设置①预煮后浸于苦藠粗提液中(模拟烹饪),7℃冷藏,以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观察芥菜中亚硝酸盐的积累;②鲜叶去污染后PE 包装置于40℃条件下(模拟高温贮运环境),检测叶片亚硝酸盐的变化。贮存达13d 时,两种浸泡液中芥菜亚硝酸盐的积累都较缓慢,苦藠液中芥菜亚硝酸盐含量始终低于对照,提示煮沸、低温、添加苦藠均有抑制亚硝酸盐形成的能力;40℃条件下,前4d 中,亚硝酸盐含量虽略增但均很低,其后亚硝酸盐含量跃增,第6 天时达到356.4mg/kg,2.0mL 苦藠粗提液在第1、6天的清除率分别为21.1% 和5.9%。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对青稞淀粉中蛋白残留量的影响,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淀粉蛋白残留量和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及加酶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淀粉蛋白残留量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淀粉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范围内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40.79 U/g、酶解温度45.01 ℃、酶解时间2.57 h,在此条件下青稞淀粉的提取率为60.36%,淀粉蛋白残留量为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