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CRE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分析CRE检出情况、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某院2017—2018年CRE检出率10.6%(430/4 047),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78.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7.4%)及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7.4%)为主;以≥65岁患者居多(65.3%,281/430);标本类型以痰液(43.5%,187/430)、尿液(26.7%,115/430)为主;科室分布以ICU居多(44.2%,190/430);CRKP除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外(3.4%),对其他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O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8.1%)外,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L除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12.5%~28.1%)、对喹诺酮类耐药率40.6%~50.0%外,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 CRE(特别是CRKP)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CRE监测和感染控制,以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遏制其持续感染和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2013年临床分离6 13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相关耐药基因KPC、IMP、VIM、NDM、OXA,并测序分析基因型别,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13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到2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为0.4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除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25.93%外,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27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均扩增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KPC阳性13株占48.15%、IMP阳性13株占48.15%、VIM阳性8株占29.63%、OXA阳性3株占11.11%。结论产碳青霉烯酶是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主要为KPC和IMP基因型,在临床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陈向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12):1457-1460+1464
目的 了解非呼吸道标本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和碳青霉烯酶分型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7月—2021年6月医院从非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CRE,使用WHONET 5.6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CRE 420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76株(65.7%)。CRE主要分布在ICU(占比22.9%);尿液标本占比43.8%;CRE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了高度耐药。CRE的碳青霉烯酶分型主要是KPC,其次是NDM,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KPC酶为主(占比94.2%),大肠埃希菌以NDM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占比91.7%)。结论 CRE在非呼吸道标本中也广泛存在,特别是ICU患者,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不同菌种碳青霉烯酶型差异较大,临床医生应做到精准用药,同时加强感染控制,减少CRE的院内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东莞市22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的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分离的CRE菌株,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出CRE71株,检出率0.34%(71/20 713)。CRE来源患者主要为15~60岁(53株,74.65%);男性(46株,64.79%);来源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36株,50.70%);来源标本主要为痰(34株,47.89%),其次为尿(11株,15.49%)、伤口分泌物(6株,8.45%);感染类型主要为医院感染(64株,90.14%);主要来源于三级医院(56株,78.87%)。三级医院CRE检出率为0.41%(56/13 677),二级医院为0.21%(15/7 036)。71株CRE对亚胺培南均耐药,对美罗培南耐药率81.12%,耐药率40%的药物仅有阿米卡星(21.38%)和妥布霉素(38.79%),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48.23%,而对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含酶抑制剂等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60%。结论东莞地区医疗机构CRE检出率低于全国及其他省份,应针对CRE检出的重点人群、科室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和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携带耐药基因型.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临床分离CRE菌株,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应用PCR技术筛选bla KPC 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bla CTX-M、blaSHV、...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嘉兴市第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防治CRE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株,进行菌株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016年—2020年CRE检出率为6.1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3.26,P <0.001)。CRE感染主要为≥6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夏季检出数占比最高。CRE中数量分离前4位的肠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重症医学科。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多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耐药率高于6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则较为敏感,耐药率在27%以下。结论 临床应重视CRE的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控制CRE的院内流行和播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菌株类型、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分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临床分离的CRE菌株23株。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Carba NP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类型; PCR技术进行耐药基因bla_(KPC)、bla_(VIM)、bla_(NDM)、bla_(SME)、bla_(IMP)的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23株CRE,肺炎克雷伯菌19株,大肠埃希菌4株;主要来自于尿液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23株CRE均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对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95.7%(22/23); NP试验阳性率为73.9%;bla_(KPC)、bla_(VIM)、bla_(NDM)、bla_(IMP)基因阳性,检出率依次为52.2%、30.4%、4.3%、4.3%,未检出bla_(SME)耐药基因。结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患者检出的CRE中,耐药基因主要是bla_(KPC),其次是bla_(VIM),医院需对携带bla_(KPC)、bla_(VIM)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加强耐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做好防护和消毒措施以防止医院感染和该类细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自20世纪80年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被看做是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最有效治疗用药。但自1996年在美国发现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是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外排泵的产生以及孔蛋白缺失或下调表达。笔者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检测分析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1年1-12月临床送检的住院患者包括痰、血及胸腹水等各类标本,共获得不重复菌株210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210株CRE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64.29%(135/210)和22.86%(48/210);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46.67%(98/210);标本来源主要为痰49.52%(104/210)、血液12.86%(27/210)、分泌物9.52%(20/210);210株CRE菌株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阿米卡星(49.52%);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曲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7.62%、72.38%、83.33%、75.71%、84.76%和98.1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100.00%。210株临床分离的CRE均未检出qacA、qacC、qacJ基因,检出qacB、qacG、qacH、qacE、qacE△1和qa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1.
235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院血流感染患者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2细菌鉴定仪对患者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K-B药敏纸片测定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结果 2009—2011年共分离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35株,ESBLs阳性90株,阳性率38.30%。产ESBLs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100%耐药;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美唑、阿米卡星敏感率90%。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达70.63%;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美唑敏感率95%。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在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中,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未超过80%。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耐药性较高,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感染菌的耐药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控MDROs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检出的MDROs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MDROs 370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41株(92.16%),革兰阳性(G+)球菌29株[7.84%,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MDROs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79株)、神经外科(65株)、神经内科(40株)、普通外科(39株)、老年科(32株)。29株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加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均>6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50%左右;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普遍不敏感,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几乎是泛耐药。结论该院分离的MDROs以G-菌为主,主要分离自收治重症及高龄患者的科室。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MDROs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与2012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报告作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培养,检测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对比分析耐药率绝对差值,用χ2检验逐个对抗菌药物比较其总体差异性。结果4种常见革兰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率略高于2012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9.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54%和21.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6.2%和16.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9.2%和1.5%,与全国水平相近。结论该院细菌耐药性较稳定。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经验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分离AB919株,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其标本和病区来源,以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分离病原菌10 273株,各年度AB占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7.98%(93株)、11.31%(155株)、10.22%(185株)、7.73%(217株)和8.62%(269株);而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占AB的构成比分别24.73%、38.06%、71.89%、64.52%和86.99%。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3.68%;病区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室(ICU,39.28%)、神经内科(20.78%)和呼吸内科(8.60%)。2009—2013年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24.73%和4.44%,增至2013年的86.99%和86.2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91.30%降至2013年的27.14%;2013年,除对阿米卡星(20.82%)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7.14%)的耐药率较低外,AB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3.64%。结论该院AB分离率高,标本和病区来源主要为痰液和ICU;AB耐药率高,应加强预防和控制AB的医院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NDM-1及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西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CRAB共64株,采用K-B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查CRAB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对产NDM-1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C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5.31%、98.44%、90.63%、54.69%。CRAB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6.56%,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为96.88%。PCR扩增结果显示,87.50%(56株)的CRAB携带OXA-23、VIM-1基因,18.75%(12株)携带SIM基因,3.13%(2株)携带OXA-24基因,26.56%(17株)携带NDM-1基因。携带NDM-1基因的CRAB均来自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中64.70%(11/17)表现为泛耐药。接合试验结果显示,携带NDM-1基因的菌株可将NDM-1基因传递给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使其获得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结论该地区临床分离的CRAB耐药率高,碳青霉烯酶基因以OXA-23、VIM-1基因型为主,检出NDM-1基因阳性CRAB,NDM-1基因可能存在医院内的克隆传播,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NDM-1基因阳性CRAB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5.5软件对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2 208株病原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208株病原体主要分离自痰标本(50.63%,1 118株)和尿标本(22.69%,501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 418株(64.22%),以大肠埃希菌(15.72%)居首位,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96%)、鲍曼不动杆菌(10.64%)和铜绿假单胞菌(9.83%)等;革兰阳性(G+)菌577株(26.1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23%);真菌213株(9.65%)。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好,但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较为严重(耐药率55.74%~74.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69.76%和87.5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耐药形势日趋严重,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重耐药菌株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 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VIM、OXA、GES)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8.3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 耐药率>60%,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全部耐药。检测到1株OXA 17阳性菌,阳性率2.78%;oprD2缺失率为38.89%;未检测到其余耐药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外, 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膜蛋白OprD2缺失与碳青霉烯酶产生等机制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院临床近年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自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对其构成及耐药性作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 0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961株(56.52%),革兰阳性菌1 582株(22.57%),真菌1 465株(20.91%);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 015株,15.00%)、铜绿假单胞菌(906株,12.93%)、大肠埃希菌(874株,12.47%)。2008-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85.07%(678/79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总检出率为73.17%(150/2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19%(561/874)、46.31%(301/6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68.42%~74.51%)较高,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95.52%~100.00%)最高,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3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60.31%~85.83%、59.38%~73.23%。结论该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应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对某院2013年1-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43%),其次是脑外科(16.07%)、脑外重症监护室(ICU,12.50%)和神经内科(12.50%)等。标本来源以痰液(57.14%)为主,其次是气管插管(16.52%)和引流液(9.82%)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7.14%,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其中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达98.21%。结论替加环素对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