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濮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1个盐湖盆地,自下而上发育了4套厚层盐岩,盐湖成因历来争议颇大。笔者在研究东濮凹陷沉积背景及沉积旋回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火山岩、盐岩及碎屑岩地层的垂向及平面组合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东濮凹陷盐湖发育阶段与构造演化关系十分密切,盐湖发育期与凹陷强烈断陷期吻合。因此,结合该区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充填史、火山活动史,综合分析了盐岩发育旋回的特征。东濮凹陷盐岩可划分为2大旋回,每一旋回又可分为初始裂陷期、强裂陷咸化高水位期、过补偿萎缩期3个阶段,据此建立了东濮凹陷拉张性盐湖盆地充填演化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丰富了东部拉张型咸化湖盆充填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柴西地区渐新统膏盐岩的形成环境、成因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展。利用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膏盐岩岩石类型及特征、沉积时期水体性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膏盐岩以层状石盐为主,其次为石膏岩和少许钙芒硝及芒硝,膏盐晶体自形程度高,为原生沉积作用形成;膏盐岩主要发育于水退浓缩沉积序列的晚期,古水体环境具有半咸化-咸化、还原、深水和低温等特征,表明湖水蒸发浓缩过饱和结晶是膏盐岩的形成机制。膏盐岩纵向分布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发育6个集中成盐期;平面分布受控于湖底沉积古地貌,呈局限环带状分布且存在多个次级聚盐中心。根据柴西地区渐新统湖盆古水体的演化阶段,将膏盐岩发育模式分为咸化阶段晚期和广盐湖期2种。早期膏盐岩的平面分布相对局限,主要形成于洼陷区;晚期拓展至低隆起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3.
陆相断陷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阐明这类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构型和砂体发育分布特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在综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和陆相断陷湖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断陷盆地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表征层序构型及砂体成因分布特征:① 盆地初始断陷期,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准层序垂向加积叠置,发育近源粗粒的冲积扇、分支河流和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② 盆地强烈断陷期,断层活动强烈,在不同构造带和体系域中,准层序发育多种叠置样式,沉积体系主要为河流、三角洲以及重力流;③ 盆地断-拗转换期,断层活动减弱,准层序进积、加积垂向叠置,发育长轴向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④ 盆地拗陷沉降期,断裂活动趋于停止,盆地沉积充填整体处于过补偿状态,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辽河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沉积储层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西部凹陷北区湖盆深陷期经历了初始断陷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剧烈沉降阶段→短暂回返阶段共5个阶段,发育2套三级层序及其5个体系域。初始断陷阶段,水体较浅,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体,储层在成岩作用改造下,次生孔隙发育;快速沉降阶段和稳定沉降阶段,水体不断加深,发育了浊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储层原生孔隙比较发育,保存较好;剧烈沉降阶段和短暂回返阶段,湖盆再度剧烈沉降,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储层原生孔隙发育。断陷湖盆演化阶段不同,沉积储层响应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纪古湖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咸水,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2次盐湖旋回的演化,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正常型2种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古近纪沉积特征及盐湖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变化,对大北地区古近系膏盐岩进行分段研究,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沉积环境,建立古盐湖演化模式。研究认为:该区古近系膏盐岩可分为3段,即下部膏泥岩段、中部膏盐岩段和上部泥岩段。古气候主要为干热气候,湖泊可分为微咸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和盐湖,为常年性较深水湖泊下的缺氧还原环境。研究区盐湖演化存在多期补给和咸化事件,初始阶段(膏泥岩段)对应于3次海侵及3次强烈蒸发;中-高级阶段(膏盐岩段)在强烈蒸发时期发生2次盐湖淡化事件;消亡阶段(泥岩段)盐湖快速淡化。该研究为研究区盐下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基础,对古气候、古环境指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古近系的低位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对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成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了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标志,估算其湖平面变化频率为1000次/Ma,认为湖盆中央在高水位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中发育有低位三角洲砂体,其中所含的膏盐岩属于低位期蒸发成因的盐湖沉积。低位三角洲发育在主要物源区的前方,处在深湖相泥岩包围之中,相标志、相层序、相模式和砂体的展布特征有别于深水重力流沉积,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8.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沉积与其顶部风化壳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海域在印支晚拉丁末期隆升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主要为陆表海断续淹没的蒸发台地,台地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古地理格局,台内发育的次级隆凹是蒸发台地上潟湖、咸化盐湖的基底。雷三-雷四段沉积时期,咸化湖盆低凹处随东高西低格局的演化迁移到川中-川西的南充、成都一带;拉丁期末的"印支早期运动"使四川海域整体隆升,在雷口坡组顶部形成分布广泛的古风化壳。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主要形成于雷四段的上部,风化壳主要经历了暴露溶蚀和深埋溶蚀两大阶段的成岩作用,在风化壳内形成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的缝洞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发育与否是雷口坡组顶部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川科1井已在川西坳陷孝泉构造雷口坡组顶部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对风化壳成因及控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指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的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潜江凹陷盐湖层序地层岩石地球化学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湖作为陆相湖盆中的特殊单元 ,是在特定地质与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发育了巨厚的湖相盐韵律沉积 ,平面分布范围广 ,是盐湖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典范。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以岩石地球化学为手段 ,通过选取硼 (B)、锶 (Sr)、钡 (Ba)、钒 (V)和镍 (Ni)等微量元素及其部分比值和碳 (C)、氧 (O)、硫 (S)等同位素对沉积环境反映最为敏感的地化指标 ,分析研究了其在不同层序、不同体系域的变化特征 ,认为潜江凹陷盐湖沉积环境为较高盐度陆相咸化湖泊  相似文献   

10.
运用微量元素、X-衍射、岩石薄片分析和岩心观察描述等方法,开展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矿物特征和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沉积模式研究,分析湖盆咸化的沉积响应特征,研究认为:伦坡拉盆地古近系具有环境封闭、持续蒸发咸化的沉积水介质环境,导致盆地内形成大量的碳酸盐岩,并具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混合的岩石矿物特征。盆地周围受陆源淡水沉积体系控制,发育近源、延伸距离短、相带变化频繁的扇三角洲沉积;湖盆中央受半咸化-咸化水体的控制,发育湖相泥质岩、云坪、混合坪等弱水动力、细粒相带沉积类型;不同时期咸化程度不同,咸化程度越高,陆源体系对盆内沉积的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沧东凹陷及其周边区域钻孔资料和地震资料的分析,获得对沧东凹陷孔店组残留地层的空间分布和现今构造特征的认识。结合65口井1 120 m岩心、340余口井测井资料、600余口井录井资料和32条地震测线等资料指示的沉积特征,初步判定孔店组沉积期沧东凹陷湖盆演化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为:坳陷初期(孔店组三段沉积时期)、坳陷期(孔店组二段沉积时期)、坳陷末期(孔店组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和断陷期(孔店组一段上亚段沉积时期)。4个阶段的湖盆古地理演化过程为:孔店组三段冲积扇-冲积平原(或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孔店组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孔店组一段下亚段冲积扇-冲积平原-滨浅湖沉积体系→孔店组一段上亚段冲积扇-冲积平原-膏盐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736(基本分布在0.64~0.81),其中发育有石盐漏斗晶体并夹有砂质碎屑流块状砂岩等特征,表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盐岩与泥页岩之间没有侵蚀暴露面,泥页岩层面上也没有干裂沉积构造,盐岩厚度大且较纯净,从而推断盐岩和与其相邻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一样,都是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纵向上,盐岩发育于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岩发育期也是东濮凹陷的主要裂陷期和扩张期;横向上,盐岩分布于凹陷中央,与凹陷边缘沉积的砂岩呈彼消此长的关系,泥页岩则主要分布于砂岩和盐岩之间的较广阔地区.即盐岩的沉积中心、凹陷的沉积中心及凹陷的沉降中心三者基本一致,盐岩发育期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沉积学的证据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的观点.在连续沉积的盐岩段,从老地层到新地层,δ37Cl值没有出现逐渐减小的特征,而是呈不规律的变化,说明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应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一定水深环境中形成的,即"深水成盐".通过与现代峡谷型湖泊和人工河道水库的对比,说明在盐岩发育期东濮凹陷应具较明显的湖水分层特征--"深水成盐"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从理论上也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观点.  相似文献   

13.
沾车凹陷沙四段膏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量实钻资料对沾车凹陷沙四段膏岩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观点在淡水湖变为盐湖时只强调了沉积环境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随流水注入湖盆沉积物成分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膏岩沉积的主要原因是周围凸起奥陶系遭受风化剥蚀为其提供物源,湖盆水体的不断蒸发只是膏岩沉积的外部条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性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改造型盆地,垂向上由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叠加构成叠合盆地,并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受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影响和成盆构造应力场控制,在盆地充填中配置不同的沉积体系,组合成不同的沉积层序。因此,构造和沉积作用是控制该类盆地多期次成烃成藏的主要因素。此类盆地的发育过程至少具备两期成烃成藏条件,而沉积层序本身具备生储盖组合条件。在前陆型改造盆地油气勘探中除注意成烃条件以外,还要通过恢复盆地原型及其叠合方式、恢复盆地沉积充填的沉积体系配置等,加强成藏及后期保存条件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岩心观察及精细的层序地层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的盐岩与暗色泥岩、膏泥岩及砂岩具有共生组合关系,盐岩是低水位期的沉积。在高水位期,盆缘沉积了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盆内沉积了深灰色泥岩和少量重力流砂体;在低水位期,湖盆面积缩小,许多地区暴露地表,从湖泊中心向周围沉积物依次为盐岩、膏岩、膏泥岩、碳酸盐岩、灰质泥岩和牵引流砂岩体。高水位和低水位的频繁变化导致深水暗色泥岩和低位盐、低位砂的纵向叠加。通过对高频振荡湖盆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盐岩与砂体分布、盐岩分布与沉积中心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与以前"深水成盐"、"高山深盆"、"浊积成砂"等不同的新概念,对确定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汉盆地为典型的陆相盐湖盆地,古近系潜江组盐间地层为主力油气产层。为研究其盐湖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开展了晚始新世潜江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古构造和古气候恢复,扫描电镜分析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江汉盆地潜江组“高山深盆”式古地貌和断层控制下稳定沉积的深凹古构造是盐湖盆地形成的基础,气候以亚热带干旱为主、干湿交替为辅,形成了多韵律沉积;②潜江凹陷潜江组岩性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及其混合类型,其中盐类矿物来源于物源区水系携带的风化矿物质和深部热液物质;③研究区常规砂岩和非常规混积岩均见油气产出,常规砂岩油藏具有“源控富集、层控运移、砂控规模”的特征,非常规混积岩油藏具有“沉积控区块、源岩控层位”的特征。该研究成果对盐湖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骅盆地早第三纪沉积史与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骅盆地位于燕山南麓,走向北东,长约250公里,宽50—100公里,面积约17000平方公里。大体以增福台、六间房、赵家堡—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区(图1)。南区挟于沧县、埕宁隆起之间,均以断层相接。走向北东,宽40—60公里,长约120公里。西为沧东、南皮凹陷带;东为盐山、常庄凹陷带;中央自南而北雁行地分布有黑龙村—徐阳桥凸起(轴部为上古生代地层)、孔店凸起(轴部为上古生代地层)、港西凸起(轴部为中生代地层)。西侧陡深,东侧缓浅;南高北低。北区范围辽阔,北抵燕山南缘大断裂带,南至埕北斜坡,长约100公里;西临沧东断裂带,东到海中隆起,宽约70公里。  相似文献   

18.
乍得Bongor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乍得H区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高风险勘探区块,Bongor盆地是H区块内一个完整的沉积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晚白垩世强烈抬升反转和新生代统一成盆三大演化阶段。现今的盆地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北部斜坡、中央坳陷、南部隆起和南部坳陷4个次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凹陷,其中南断北超的中部凹陷为盆地最主要的构造单元。反转和走滑构造是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Bongor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油气成藏受断裂和走滑反转构造控制;反转构造带与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9.
孔雀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在库鲁克塔格断隆和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5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被动陆缘盆地阶段、挤压反转古鼻凸形成阶段、克拉通内凹陷阶段、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类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等烃源岩储层,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周边已钻探井资料认为,大西海构造带、维马克构造带是寻找志留系背斜构造圈闭有利区带;开屏构造带是寻找奥陶系背斜构造圈闭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