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不同剂量的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灌胃,研究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四项指标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灌胃芡实超微粉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灌胃芡实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肝酯酶(hepatic lipase,HL)活力均高于高脂模型组,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要低于高脂模型组。由此可知,芡实超微粉可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水平,改善其因摄入过多脂质而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对高血脂症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华雨薇  李春阳  王帆  刘晓林 《食品科学》2016,37(11):222-225
目的:通过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蓝莓叶多酚,研究蓝莓叶多酚对小鼠血脂及肝脏组织的影响。方法:60 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 组,基础组、高脂模型组、蓝莓叶多酚低剂量组(50 mg/(kg·d))、蓝莓叶多酚中剂量组(150 mg/(kg·d))、蓝莓叶多酚高剂量组(300 mg/(kg·d))、立普妥阳性对照组(3 mg/(kg·d)),连续灌胃30 d,眼球取血,取出肝脏,测定血脂及肝脏指标。结果:灌胃50 mg/(kg·d)的蓝莓叶多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肝脏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活力较高脂模型组的(329.57±15.06) U/g pro下降了26.7%;当蓝莓叶多酚的剂量增加至150 mg/(kg·d)时,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LDL-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且肝脏中谷草转氨酶的含量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当蓝莓叶多酚的剂量增加至300 mg/(kg·d)时,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肝脏指数由高脂模型组的(4.98±0.33)%降至(4.19±0.14)%,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的活力分别比高脂模型组的(329.57±15.06)、(354.31±23.31) U/g pro下降了32.15%和22.96%。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具有调节血脂及保护肝脏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究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富集组分对高血脂症小鼠的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方法: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采用不同剂量的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灌胃小鼠28 d后,研究不同剂量的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组分对高血脂症小鼠肝脏组织的抗氧化作用,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研究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组分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各剂量组小鼠的GSH-Px、S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或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或P<0.05)。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各剂量组小鼠血清TG、TC、LDL-C含量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各剂量组小鼠HDL-C含量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具有一定的体内抗氧化和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tii)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给小鼠灌胃中、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MMWF1、MMWF2和LMWF1、LMWF2),测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以及血清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测定肝脏脂质指标TC、TG含量,探索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脂效果。结果:灌胃4 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的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G、TC、LDL-C含量(P<0.05),提高HDL-C含量(P<0.05)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也有明显降低效果(P<0.05),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生成的作用。结论: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C、TG含量,调节脂质代谢,有效缓解高脂血症,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剂量依赖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黑米对小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调控的影响。将48 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高脂对照组和3 个实验组(白米组、黑米低剂量组、黑米高剂量组),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气相色谱法检测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分析调控小肠胆固醇合成、吸收、转化及排泄基因HMG-CoA-R、MTP、ABCG5/8、ABCA1、NPC1L1等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白米组小鼠血清中TC、TG、HDL-C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但黑米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和TG含量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白米组小鼠肝脏中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黑米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黑米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黑米低、高剂量组ABCG5/8、ABCA1 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黑米低剂量组NPC1L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黑米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黑米对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胆固醇代谢平衡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增加小肠中胆固醇的排泄并抑制其吸收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平菇多糖,研究平菇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雄性昆明种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48 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平菇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按剂量连续灌胃相应药物或平菇多糖28 d,在第22、23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CCl4诱导肝损伤。在第29天处死小鼠,称体质量,采集血液并取出肝脏。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并计算肝脏指数。制备肝组织匀浆,采用试剂盒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平菇多糖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降低程度减缓,肝脏肿胀程度降低;小鼠血清ALT、AST、ALP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血脂水平(TC、TG、LDL-C浓度)显著下降(P<0.05,P<0.01),HDL-C浓度显著提高(P<0.05,P<0.01);小鼠肝组织中MDA浓度显著下降,T-AOC及T-SOD、CAT、GSH-Px活力显著提高(P<0.05,P<0.01)。综上,平菇多糖对CCl4诱导的雄性昆明种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伞子实体多糖的初步纯化及降血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伞子实体多糖的纯化方法及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方法:子实体多糖经中性蛋白酶和S e v a g 法联合除蛋白,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4 0 0 、2 0 0 、100mg/(kg bw·d),5 周后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黄伞子实体多糖能显著降低TC(高、低剂量组P < 0.05)、TG(中剂量组P < 0.05,低、高剂量组P < 0.01)、LDL-C(中、高剂量组P < 0.05,低剂量组P < 0.01)水平,提高HDL-C 水平(低、高剂量组P < 0.05,中剂量组P < 0.01)和动脉粥样硬化因子(AI)(高剂量组P < 0.05)。结论:黄伞子实体多糖具有降低小鼠高血脂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南极磷虾油、鱼油和花生四烯酸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8 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部分进行双侧去卵巢手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部分不进行去卵巢手术,仅进行开腹腔与缝合的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南极磷虾油组(150 mg/kg mb)、鱼油组(80 mg/kg mb)和花生四烯酸油组(140 mg/kg mb)。连续灌胃12 周后取材,测定骨密度,血清和肝脏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肝脏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种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油脂南极磷虾油和鱼油能极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小鼠体脂比(P<0.01),改善血脂及肝脏脂质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肝脏中脂质合成关键基因SREBP-1c、FAS、ACC、SCD1的mRNA表达(P<0.05、P<0.01);而n-6 PUFA油脂花生四烯酸油会升高血脂水平并上调肝脏中脂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结论:两种n-3 PUFA均能够显著改善骨质疏松小鼠脂代谢紊乱,且南极磷虾油效果更好;而n-6 PUFA花生四烯酸油则加剧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研究杂粮功能醋粉成分及其降血脂、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杂粮功能醋粉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体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体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1),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并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说明各剂量组杂粮功能醋粉可有效调节血脂血糖水平,提高抗氧化作用,且杂粮功能醋粉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发芽粟米对高血脂症小鼠血脂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用高脂乳剂灌胃小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发芽粟米对小鼠体重、肝指数变化、血清和肝脏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喂养发芽粟米的高血脂症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均呈降低趋势;血清和肝脏血脂中,发芽粟米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小鼠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血清和肝组织中,发芽粟米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结果表明:发芽粟米可调节脂质代谢和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SC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调节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0 只,随机抽取30 只设为正常对照组(CON)和正常+SCL 组(CON+SCL 100 mg/kg),每组15 只,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0 只小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 周,确定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CL治疗组(模型+SCL 100 mg/kg),全部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检测小鼠脂/体比,检测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AI及脂/体比均显著增高(P<0.01),HDL-C含量降低,肝组织中TG和TC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SCL 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TC、TG、LDL-C、AI及脂/体比(P<0.01或P<0.05),升高了HDL-C含量,并降低了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P<0.01)。结论:SCL 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小鼠脂肪含量,对小鼠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伟  屈咪  赵迪  常雅宁 《食品科技》2020,(2):205-210
目的:对高温蒸汽浸提法提取得到的黑木耳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探究其在免疫功能方面的活性。方法:通过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刚果红实验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建立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模型以探究其免疫刺激活性。结果:黑木耳多糖主要由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其具有和免疫活性相关的β-构型糖苷键和三股螺旋构象。黑木耳多糖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的分泌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结论:黑木耳多糖具有与免疫相关的多种结构,对巨噬细胞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用作潜在的免疫刺激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黑木耳也可作为调节人类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功能食品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霜  肖美添  叶静 《食品科学》2014,35(17):220-225
研究以海藻膳食纤维为主,传统降脂中药山楂、绞股蓝、泽泻为辅的功能食品的降血脂作用。参考卫生部保健食品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灌胃给予含不同成分的复合物(海藻膳食纤维高、中、低剂量组,复合物Ⅰ、Ⅱ、Ⅲ组,辛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4 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计算肝脏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表明:海藻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及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加入少量药食同源的中药(绞股蓝提取物和泽泻提取物)后的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能使高脂小鼠血脂水平更接近正常值。说明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功能食品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多糖体外和体内降血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红力  赵鑫  佟丽丽  王振宇 《食品科学》2015,36(21):221-227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体内和体外降血糖功能。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孔筛选模型,研究黑木耳多糖不同提取物及黑木耳酸性多糖不同醇沉片段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四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通过黑木耳酸性多糖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小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值的变化、测定治疗后小鼠体内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黑木耳酸性多糖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体外降血糖效果表明,黑木耳多糖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3 种不同的黑木耳多糖样品中,黑木耳酸性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黑木耳中性多糖次之,黑木耳碱性多糖最弱。黑木耳酸性多糖不同醇沉片段中,80%醇沉片段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体内降血糖效果表明,黑木耳酸性多糖80%醇沉片段可减缓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的负增长,缓解己糖激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本实验结果表明,黑木耳酸性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富硒茶多糖的提取及其对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阳富硒茶多糖(selenium-rich tea polysaccharide,STP)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小鼠游泳能力与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STP,对其基本成分含量、紫外和红外光谱进行了检测;同时建立了一个5 周的小鼠耐力运动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STP水溶液,测定了小鼠的游泳力竭时间,然后分别在小鼠在力竭运动即刻、运动后24 h恢复两种情况下取材,测定了血糖、血尿素氮、血乳酸的浓度以及肝糖原含量、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STP是一种含蛋白的硒多糖,对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对于小鼠的糖代谢能力具有调节作用,而且显著提高小鼠肝组织的GSH-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STP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机理与其调节机体糖代谢和改善运动造成机体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提取溶剂酸碱性和分子量对黑木耳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抗氧化相关性,本试验以野生黑木耳为原料制备黑木耳多糖,采用Labscale TFF System超滤系统对黑木耳多糖进行分子量分级,分别测定黑木耳多糖的得率、纯度和抗氧化活性,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黑木耳多糖分子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酸性未脱色黑木耳多糖的得率最高(12.48%),碱性脱色黑木耳多糖的纯度最高(68.78%),中性未脱色黑木耳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好。不同分子量中性未脱色黑木耳多糖抗氧化试验表明,分子量小于30 ku的黑木耳多糖(Sp3)抗氧化活性最好,抗氧化活性与Vc相近。其次是分子量为30 ku~100 ku的黑木耳多糖(Sp2),最差的是分子量大于100 ku的黑木耳多糖(Sp1),Sp3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本试验结果为深入开发黑木耳多糖抗氧化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玉米皮膳食纤维对反式脂肪酸所致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式脂肪酸饲料诱导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3 种剂量3 种玉米皮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m(SDF):m(IDF)=1∶3)。结果: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导致小鼠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加(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降低(P<0.01)。玉米皮膳食纤维干预能够降低小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且高剂量m(SDF)∶m(IDF)=1∶3的玉米皮膳食纤维干预组以上指标与反式脂肪酸组对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效果最好。结论:反式脂肪酸能够导致小鼠胰岛素抵抗,玉米皮膳食纤维干预能够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状况,且高剂量m(SDF)∶m(IDF)=1∶3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蛹虫草基质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stroma polysaccharides,CMSP)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50 mg/(kg·d))、CMSP各剂量组(150、300、600 mg/(kg·d)),连续灌胃30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给予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小鼠脱臼处死后取血液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取肝脏、脾脏和胸腺计算其系数,并制备肝匀浆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transferase,GSH)的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MSP各剂量组肝脏系数、脾脏系数、胸腺系数,血浆中SOD活力、TG含量、ALT活性、AST活性,肝组织中SOD活力、GSH-Px活力、MDA含量、GSH含量与模型组各水平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蛹虫草基质多糖对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骆嘉原  孙凯峰  包怡红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203-209,230
以黑木耳为原料,利用生物酶法进行多糖的提取,并研究其体外降血糖性能。以降血糖性能和黑木耳多糖得率为双指标,筛选最适复合酶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转化工艺条件。采用Sevag法脱蛋白、H2O2法脱色,对提取的木耳粗多糖进行精制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其α-淀粉酶抑制率和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对多糖的降血糖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木耳多糖降血糖性能与多糖得率,选择糖化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作为木耳多糖生物转化的酶制剂,总加酶量700 U/g,三种酶配比1:1:1,料液比1:60、pH5.0、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0 ℃时,在此条件下,木耳多糖得率32.57%,α-淀粉酶抑制率为26.72%。精制处理后,黑木耳多糖提取液的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淡黄色,脱色率为43.15%,多糖损失率为31.27%。酶解后多糖发生了部分降解,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多糖片段。此外,酶解木耳多糖的降血糖性能优于非酶解水提多糖,其α-淀粉酶抑制率提高了10.09%;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30 min时提高了13.09%,60 min时提高了3.24%,表明经酶法生物转化的木耳多糖有很好的降血糖性能。本试验通过复合酶解法对木耳多糖进行生物转化,改善木耳多糖的生物活性,对木耳多糖在保健功能方面的利用与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