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甾醇酯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造新型功能性物质—植物甾醇酯微胶囊化粉末的工艺和技术。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植物甾醇酯30%~40%,乳化剂1%~2%,稳定剂0.5%~1.2%,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壁材58%~68%。最佳均质压力为35~40MPa,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5℃,出风温度75℃,进料温度55~65℃,进料流量120ml/min。性状分析表明,微胶囊型植物甾醇酯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科技》2002,(07):25-26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造新型功能性物质—植物甾醇酯微胶囊化粉末的工艺和技术。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植物甾醇酯30%~40%,乳化剂1%~2%,稳定剂0.5%~1.2%,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壁材58%~68%。最佳均质压力为35~40MPa,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5℃,出风温度75℃,进料温度55~65℃,进料流量120ml/min。性状分析表明,微胶囊型植物甾醇酯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甾醇酯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甾醇酯的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变性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甾醇酯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4.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甾醇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甾醇酯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油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与壁材比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甾醇酯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5.
植物甾醇酯产品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酯是一类新型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探讨了酯化法、酯交换法和脂肪酶催化法等各类方法的原理、工艺条件与应用特点,为植物甾醇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甾醇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甾醇酯作为一种能够改善植物甾醇油溶性、降低胆固醇、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在国际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该文对植物甾醇酯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优缺点,为高催化效率、易分离、无残留、低成本的催化体系研究及高效、绿色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甾醇酯作为一种能够改善植物甾醇油溶性、降低胆固醇、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在国际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该文对植物甾醇酯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对比了各种制备方法优缺点,为高催化效率、易分离、无残留、低成本的催化体系研究及高效、绿色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的作用。昆明种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按总胆固醇及体重分为5组,即高血脂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辛伐他丁组。对小鼠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连续灌胃5周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酯、葛根素、辛伐他丁。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动脉硬化指数(AI),肝脏系数(HI),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与高血脂模型组相比,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TG、TC、LDL-C、AI、HI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24.22%、28.01%、21.17%、67.68%、15.34%,HDL-C显著升高45.51%(P0.05);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时能降低高血脂小鼠TG、TC、LDL-C、AI、HI,其中部分差异显著。说明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时具有降低血脂作用,而且比两者单独使用时具有更好的治疗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甾醇酯与葛根素对营养肥胖小鼠的减肥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使用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将肥胖小鼠按体质量分为5 组(肥胖模型组、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奥利司他组),每组10 只,连续灌胃6 周。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体质量、摄食量、肥胖指数(Lee’s指数)、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t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脂肪细胞数量和大小、肝脏病变的情况。结果:与肥胖模型组相比,植物甾醇酯组、葛根素组、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小鼠体质量分别降低5.41%、6.98%、12.50%;Lee’s指数分别降低3.41%、3.26%、6.25%;脂肪系数分别降低19.88%、27.41%、30.42%。3 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肥胖模型组,其中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降幅最大,分别为21.40%、37.50%、30.43%。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联合组小鼠的脂肪细胞直径变小、数量增多、肝脏脂肪性病变得到缓解。结论: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都能抑制小鼠肥胖,其中两者联合使用时减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应用、合成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开发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提供参考.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随着生物技术与食品科技的发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将朝着绿色、低能耗、无污染和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柑橘萜油微胶囊的开发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环糊精+阿拉伯胶+玉米糖浆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对柑橘萜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包裹柑橘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75℃,芯材∶壁材质量比为1∶50,β-环糊精∶阿拉伯胶∶玉米糖浆质量比为2∶3∶5。并测定了柑橘萜油微胶囊在溶液中的释放性能,为该微胶囊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制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化学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作用下与脂肪酸酯化或与脂肪酸甲酯或三甘油酯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该文介绍国外近年来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葛根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复合乳化剂配比、乳化剂添加量、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质量比、壁芯比和固形物含量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察进风温度、进料量、均质时间对葛根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葛根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单甘酯:蔗糖...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香精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壳聚糖无毒、无害,易于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理想的微胶囊壁材。以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对香精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对乳液稳定性能的测定评价了大豆卵磷脂、蒸馏单甘酯和吐温6 0复配乳化剂的性能,系统的探讨了壁材浓度、乳化剂用量、芯壁比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测试并分析了微囊的形貌、包埋率和释放率等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广佛手精油为原料,对其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包括壁材组合、乳化工艺(乳化剂组成及用量、芯壁比)及喷雾干燥条件(进风温度、雾化器频率、进料流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优的微胶囊化工艺参数,进而对精油微胶囊产品的品质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广佛手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为:(1)壁材组合(阿拉伯胶:β-环糊精:麦芽糊精)的最佳配比为9:7:4 (g/g/g);(2)乳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脂肪酸酯)为3:7(g/g),用量为0.8%、芯材与壁材配比为3:7(g/g);(3)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80℃,雾化器频率30 Hz,进料流量55 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广佛手精油微胶囊具有较好的感官、物化特性及缓释性能,其包埋率高达85.32%,溶解度为93.25%,含水量低至2.65%,加热15 h挥发率只有12.24%,比未微胶囊化产品降低了79.47%。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佛手精油微胶囊颗粒表面连续,呈较光滑的球形。因此,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广佛手精油微胶囊化产品具有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聚天冬氨酸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VA棕榈酸酯微囊。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壁材浓度为0.1g/mL;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4;壁材配比为m(明胶)∶m(聚天冬氨酸)=1∶1;乳化剂用量为1.5%;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2。最佳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60℃,出口温度为70℃,乳化温度为38℃。经过7d的高温(60℃)加速氧化试验,微囊中VA棕榈酸酯的含量为初始含量的84.3%,较好地增加了VA棕榈酸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保持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以及油脂体的功能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大豆油脂体,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探究大豆油脂体微胶囊的包埋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堆积密度、流动性、微观结构及其氧化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在麦芽糊精质量分数为9.0%、大豆油脂体质量分数为6.0%、入口温度为150℃、进料速率为5.00 mL·min-1的条件下,大豆油脂体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9.97%。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微胶囊的水分含量、溶解度、堆积密度、休止角分别为2.57%、67.07%、0.45 g/mL、35.60 °,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储藏,产品粘度较小,溶解性与流动性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微胶囊微观结构呈现较规则球形,囊壁完整性较好,结构致密,无明显裂纹,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显著保护油脂,延长油脂储藏期。因此,将大豆油脂体制备成新型的稳定状态的油脂产品,对于大豆油脂体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甾醇酯的脂肪酶促催化合成及其分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19h、底物物质的量的比2.4:1、加酶量7%为最佳条件,验证实验酯化率可达77.43%。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甾醇酯进行有效检测分析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9.
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同脂肪骏酯化或同脂肪酸甲酯或三酰甘油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介绍了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酶催化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