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更加经济高效地纯化制备花椒麻味物质,实验以一种花椒麻味物质的结构类似物(LM2)作为替代模板分子,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吸附特性研究。吸附动力学实验显示,MIPs对花椒麻味物质的吸附平衡时间约10 h,特异因子α达到2. 53;吸附等温实验表明,MIPs对花椒麻味物质的吸附容量高于空白聚合物,在吸附过程中花椒麻味物质与MIPs形成2种结合位点。实验表明,采用与花椒麻味物质分子结构相近的结构类似物(LM2)作为替代模板分子,能够制备出对花椒麻味物质具有较好印迹效果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99-107
以α-(羟基)-山椒素分子结构类似物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inylpyridine,2-Vpy)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为交联剂,按1∶4∶20的摩尔比合成了花椒麻味物质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合成的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了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确定了该固相萃取柱的最佳上样溶剂、淋洗溶剂及洗脱溶剂,用此固相萃取柱对花椒油树脂中的花椒麻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该固相萃取柱对花椒麻味物质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吸附效果,可以分离纯化出相对纯度为93.66%的花椒麻味物质。  相似文献   

3.
李耀  何叶子  陈光静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8,39(16):273-279
为制备对花椒麻味物质具有特异性吸附效果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其制备条件,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2-乙烯基吡啶与替代模板分子的作用强度、最佳物质的量比;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多种分子印迹聚合物;从中选出对花椒麻味物质印迹效果最优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其分离纯化花椒萃取液中的花椒麻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最优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花椒麻味物质的吸附量为(14.64±0.80)mg/g,洗脱液中花椒麻味物质占总峰面积的比例比在花椒萃取液中提高了约21.95%,即该替代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花椒麻味物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辣椒素为模板分子,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以2-乙烯吡啶(2-VP)、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的辣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平衡结合实验评价其对辣椒素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实验评价其对辣椒素的饱和吸附时间;选择性吸附实验评价其对辣椒素类似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当辣椒素与2-乙烯吡啶、丙烯酰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2:2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辣椒素的吸附效果最佳,其吸附容量为20.46mg/g,识别因子α=3.05;饱和吸附时间为6h;且对辣椒素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辣椒素进行固相萃取,考察极性不同的淋洗剂对辣椒素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的洗脱效果,发现以极性较小的氯仿作为淋洗剂时能较大限度保留MIPs固相萃取柱中辣椒素的特异性吸附,并除去非特异性吸附。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花椒麻味物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解决花椒麻味物质难以洗脱的困难,以作者合成的花椒麻味类似物为模板分子,以Gaussian 03W中的MNDO-PM3(Parametric Method 3,PM3)法优化花椒麻味类似物及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得出花椒麻味类似物、功能单体及花椒麻味类似物-功能单体结合物的最低能量构象图、单点能和Mulliken电荷,并筛选出最佳功能单体为甲基亚氨基二乙酸。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花椒麻味类似物与功能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4。在此基础上,采用Hartree-Fock方法,运用6-31G+(d)基组选取极化连续溶剂模型(PCM),以溶剂化能筛选出最佳致孔剂为乙腈。为了验证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准确性,选择3种功能单体及3种致孔剂制备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评价它们的动态吸附与静态吸附能力。试验证实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在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中的实用性,为快速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香兰素(Van)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和乙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一种新型的对Van有特异识别功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通过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1H NMR光谱法研究模板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识别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考察MIPs表面形态,通过平衡和等温吸附实验对MIPs和非分子印迹微球(NIPs)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AA与Van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MIPs具有表面光滑的规则球状结构,MIPs对Van的吸附和识别能力远高于NIPs,并且在12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状态,Scatchard分析表明在MIPs上形成了均匀的对Van有特异性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7.357μmol/g和4.243×10-5mol/L;选择性分离、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和HPLC实验分析表明,MIPs对Van具有很好的分离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方法,检测蜂王浆及其制品中蜂王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经一系列优化,得到对蜂王酸具有特异识别能力和高吸附容量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柱的填充材料,对蜂王浆样品中的蜂王酸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被测样品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处理后的加标回收率为92.02%~103.28%,检出限(S/N=3)为0.94μg/L,线性范围10~1 000μg/L(R20.99),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91%。结论:所建方法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可用于蜂王浆及其制品中蜂王酸的分离纯化和检测。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183-188
用实验室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完成市售牛乳样品中青霉素类药物的提取分离。以青霉素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为虚拟模板分子,甲酸作为致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6-APA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的制备条件是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摩尔比)=1∶5∶30。采用选择性吸附试验比较青霉素类药物与恩诺沙星在该MIPs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MIPs对青霉素类药物及其中间体具有特异性吸附;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MI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可知,MIPs内部具有键合氢键的位点,观察MIPs扫描电镜图发现MIPs表面具有大量孔穴。使用该MIPs装填的固相萃取柱对牛乳样品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牛乳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6-APA;用空白样品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的3种青霉素类药物及6-APA混合溶液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加标回收率为83.5%~87.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03%~7.35%。6-APA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在复杂基质如动物源食品、水体、土壤样品的检测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食品基质复杂多样,食品中相关物质检测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的前处理,如何通过食品的前处理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是食品检测的关键。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是一种可特异性识别靶标物质的聚合物,由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的络合物与致孔剂共聚合,再去除模板,形成与目标物在形状、大小、官能团和空间排列上互补的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由于其亲和力和选择性较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本文介绍了MIPs的主要制备方法,综述了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目前MIPs在食品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出有机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对其进行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选用氯代磷酸二苯酯为虚拟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work, we first report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MIP-SERS) for rapi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bitertanol in cucumber and peaches. In order to remove interference-mitigation effects and avoid template leakage, MIP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ased on triadimefon molecules as the dummy template, methacrylic acid (MAA) as a functional monomer, 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late (TRIM) as a cross-linker, and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an initiator.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nd Scatchard analysis were then conducted an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thesized MIPs could rapidly and selectively adsorb and separate bitertanol from cucumber and peaches due to their predetermined recognition sites. The capacity of MIPs for absorbing bitertanol (~ 2.21 mg/g) was approximately 1.5 times that of non-imprinted polymers (NIPs) (~ 1.55 mg/g). Gold nanoparticles (AuNPs) synthesized by sodium citrate reduction method were validated as a suitable SERS colloid for enhancing Raman signals. SERS spectral peaks (760, 985, 1190, and 1279 cm?1) were used to develop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PLSR) for bitertanol in cucumber and peaches. The LODs for this method were 0.041 and 0.029 mg/kg in cucumber and peaches, respectively. The entire analysis process required 15 min or less. More importantly, the MIP-SERS system provided not only a rapid, sensi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bitertanol detection, but also a routine for overcoming the interference-mitigation effects in the SER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水平下模拟计算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 acrylamide,NIPAM)为 功能单体的硫辛酸分子印迹聚合物(α-lipoic aci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ALA-MIPs)自组装体系。在计算 优化的印迹比例下,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紫外引发本体聚合法制备了 ALA-MIP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做了表征,并对ALA-MIPs的吸附性能做了 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模拟ALA与NIPAM形成稳定复合物的印迹比例为1∶2,在此印迹比例下制备的ALA-MIPs中 存在两类结合位点,平衡解离常数分别为6.969 7×10-5 mol/L和1.558 5×10-5 mol/L,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145 mg/g 和104.06 mg/g,并且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ALA-MIPs对ALA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表儿茶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首先考察不同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比例条件下表儿茶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表儿茶素与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物质的量比为1∶6∶40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模板分子回收率KMIPs为84.62%,特异性识别因子Q为4.55;然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制备的印迹聚合材料进行表征;最后在毛细管电泳最优条件下对加载过固相萃取柱的过柱液与洗脱液进行检测,建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检测表儿茶素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成功聚合,形貌良好且具有专一吸附特性。该方法适用于六堡茶中表儿茶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甲磺隆和氯磺隆为双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合成对29种磺酰脲类农药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平衡吸附实验等对制备的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29种磺酰脲类农药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其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3.21 mg...  相似文献   

16.
阎凤超  彭宁  王敏  黄雪松 《食品科学》2009,30(20):227-230
为从生姜中提取高纯度的6-姜酚,用姜酮代替6-姜酚作为模拟模板,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MA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睛(AIBN)为引发剂,乙醚为致孔剂,用单甘酯作为乳化剂,在含水乳状液状态下,合成球形的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将脱除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装柱,然后上新鲜姜汁,吸附达到平衡后,用清水洗脱除去杂质,再分别用体积分数10%、15%、20%、25%、30%、35%、40%、95%食用酒精依次洗脱被吸附的姜酚。收集的洗脱液分别经真空浓缩,萃取后得到的残留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6-姜酚含量。结果显示20%、25%的洗脱液中6-姜酚含量最高,两者共占所获6-姜酚总量的79.07%,其中MIPs对6-姜酚的吸附能力为63.35mg/g,远远大于空白印记聚合物(NIPs)对6-姜酚的吸附能力11.26mg/g,因此合成的MIPs对6-姜酚具有高度的特定选择性,可以用于工业化生产制备6-姜酚。  相似文献   

17.
以灭蝇胺为虚拟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TRIM)为三元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三嗪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s)。对MIPs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灭蝇胺、MAA、TRIM的物质的量比为1∶4∶4时为最佳聚合体系。通过平衡吸附实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测定和表征。吸附性能实验及Scatchard方程表明MIPs对扑草净的吸附性最好,存在2 类吸附位点,且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13 mg/g。用MIPs制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并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黄瓜、苹果和玉米中4 种三嗪类农药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0%醋酸-甲醇溶液对目标农药的洗脱效果最好,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3 ng/mL,平均回收率为81.5%~104.3%,相对标准偏差在1.3%~5.8%之间(n=3)。该方法符合检测要求,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与精确度,为三嗪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材料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固相萃取材料相比,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具有高选择性、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可以在复杂的样品中作为富集分离的一种前处理技术。分子印迹用于固相萃取(SPE)和固相微萃取(SPME)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可以用于检测复杂样品中的目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