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应力强膨胀多裂隙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一直是困扰恩洪矿区煤矿企业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恩洪煤矿二号井1800m轨道运输大巷围岩变形机理,对巷道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掌握了高应力强膨胀多裂隙软岩巷道的压力特点和围岩变形规律。通过计算确定了高应力强膨胀多裂隙软岩巷道高性能锚网喷注支护参数,并不断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调整支护参数,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3,(12):54-57
针对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地应力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难题,研究淮南潘一东矿-848m西翼胶带机大巷围岩变形特性,并进行FLAC3D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巷道支护受高地应力、围岩力学性质、支护强度等因素影响;围岩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破坏和拉剪破坏;底板支护,有利于巷道稳定性控制。基于联合支护理论,提出加强固结修复、应力转移和扩大承载圈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张双楼煤矿西大巷围岩力学性质,主要是膨胀性泥岩在浅部遇水破碎、扩容的特征、深部膨胀特征,通过现场测试、建立力学模型、数值计算,对西大巷稳定性的力学效应、受采动影响时围岩塑性区及破碎区宽度及变形与采动支承应力的关系分析,分析在采动支承应力作用下的软岩巷道,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的范围,巷道变形与破碎围岩塑性区范围、峰后强度、支护的关系,研究动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软岩巷道围岩流动规律,提出了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的“内、外结构“稳定性原理。针对西大巷围岩地质条件,依据研究的成果,寻求巷道稳定控制技术,并通过工业性试验检验,使得西大巷由研究试验前的强烈变形到研究后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软岩动压巷道围岩稳定性原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张双楼煤矿西大巷围岩力学性质,主要是膨胀性泥岩在浅部遇水破碎、扩容的特征、深部膨胀特征,通过现场测试、建立力学模型、数值计算,对西大巷稳定性的力学效应、受采动影响时围岩塑性区及破碎区宽度及变形与采动支承应力的关系分析,分析在采动支承应力作用下的软岩巷道,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的范围,巷道变形与破碎围岩塑性区范围、峰后强度、支护的关系,研究动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软岩巷道围岩流动规律,提出了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的"内、外结构"稳定性原理.针对西大巷围岩地质条件,依据研究的成果,寻求巷道稳定控制技术,并通过工业性试验检验,使得西大巷由研究试验前的强烈变形到研究后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古汉山矿西大巷围岩具有高应力、节理化、强膨胀的特点,采用工钢圆对棚复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避免了巷道维修,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强膨胀软岩巷道松动卸压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国政 《建井技术》2005,26(1):17-20
古汉山矿西大巷围岩为强膨胀软岩。通过采用松动卸压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提高了掘进速度。  相似文献   

7.
古汉山矿西大巷锚注加固稳定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巷道采用传统的被动支护方式难以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通过对巷道进行锚网喷注加固后围岩变形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西大巷围岩的变形失稳破坏得到有效控制,锚网喷注是对特软岩层行之有效的支护方式,修复后的西大巷可以安全服务矿井生产.  相似文献   

8.
软岩巷道采用传统的被动支护方式难以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通过对巷道进行锚网喷注加固后围岩变形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西大巷围岩的变形失稳破坏得到有效控制,锚网喷注是对特软岩层行之有效的支护方式,修复后的西大巷可以安全服务矿井生产。  相似文献   

9.
张广超  何富连 《煤矿开采》2015,(2):35-38,62
针对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强流变性、强烈底鼓等非线性大变形围岩控制难题,以邢东矿-980m大巷为工程背景,现场调研-980m大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阐明了高地应力、强烈地质构造、高渗透压环境下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机制机理,以库伦-莫尔应力圆分析了-980m大巷围岩开挖造成的高主应力差对围岩破坏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性能锚网喷+高强锚索+可缩性环形支架+注浆加固"的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工业性实践。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决-980m大巷围岩控制难题,对类似巷道围岩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汉山矿西大巷复合型软岩成分的分析,针对复合型软岩强膨胀、强流变性的特点,提出采用"网壳锚喷"的支护形式,介绍了该支护形式的结构特征和施工工艺,取得了有效控制软岩巷道围岩持续变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青东矿工程实例,分析了青东矿104回风大巷的围岩地质特性、变形状态和破坏原因,确立了棚锚注联合支护方案,采用该方案后围岩应力分布范围和塑性区都显著缩小;围岩变形量明显降低,巷道围岩两帮及顶底板塑性破坏范围显著减少,顶底板出现屈服后很快趋于稳定。该支护方案在解决软岩巷道变形和位移量大等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曹村矿井地质概况与总回风大巷矿压分布实际情况,在总回风大巷1 124~1 296 m段过大断层复杂应力条件下,对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该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并通过优化巷道支护方案,提出了采用全断面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方式控制围岩变形,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高应力、软岩大巷围岩强时效大变形难题,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软岩大巷为工程背景,根据井下实测数据与支护状况,分析了不同支护方式下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破坏与失效特征。采用理论计算得出U型钢支架在均布载荷和不同类型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垂直反力、水平推力及弯矩,揭示了充填体对提高U型钢支架发挥其承载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锚网喷、锚网喷+钢管混凝土及锚架充3种支护方式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的效果,阐明了千米深井软岩大巷锚架充协同控制原理。在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支护材料与构件、充填材料与系统、自动架棚机、单轨吊巷道锚杆支护平台的锚架充协同控制技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口孜东矿软岩大巷锚架充协同控制方案与参数,并进行了井下试验与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锚架充协同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大变形,特别是强流变,保持巷道长期稳定。与原支护相比,巷道变形量降低90%以上,同时节约了巷道维护成本,为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最后,对锚架充协同控制技术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高应力强膨胀软岩巷道网壳锚喷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军 《建井技术》2005,26(5):13-15
位村矿一450大巷围岩属高应力、强膨胀软岩,先后采用过多种支护形式,均不能有效控制巷道的强烈变形;后来采用了钢筋网壳锚喷支护技术,收到了较好效果,实现了一次支护成功,不需返修的目的,解决了软岩支护难题。重点介绍了钢筋网壳支架结构、支护设计及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古汉山矿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及其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焦煤集团古汉山矿西大巷、轨道上山等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分析,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技术对巷道进行修复,控制了围岩的持续变形和底鼓,解决了软岩巷道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对某矿-900 m水平轨道大巷进行矿压观察及围岩变形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巷道弹塑性区变形力学分析,揭示了该类型巷道采用二次支护的控制机理,进一步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巷道围岩变形量与支护强度的关系。结合现场工业试验,提出了"大让压-强支护"刚柔结合支护技术:一次支护锚网索联合支护让压,二次支护全封闭金属支架+围岩壁后注浆加固。现场巷道围岩变形监测表明,该支护技术对典型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巷道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分析徐矿集团夹河煤矿-1 010 m大巷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封闭式耦合联合支护技术。经工程实践表明:在复杂软岩巷道支护中,该支护技术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8.
王大鹏 《现代矿业》2013,29(12):123-124
某矿西主运输大巷围岩主要为泥岩,岩性较软,巷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严重,分析了巷道变形的原因,对锚注加固参数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该矿西主运输大巷锚注加固设计方案,并进行了锚注支护,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控制,取得良好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平舒煤矿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锚—网—喷—注浆"的联合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的降低了巷道围岩变形量,避免了巷道围岩失稳破坏,同时证明了该支护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形越来越剧烈,破坏严重,其支护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750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大巷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巷外掘巷卸压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得出侧下角卸压方案可兼顾卸压效果和经济效益,对巷道同时采取锚注支护,通过工程实践,巷道围岩变形处于可控范围,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