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天麻多糖(GPS)含量影响.方法 采用鲜切烘干法、鲜切冷冻干燥法、半润透切片、浸润切片等方法加工天麻饮片.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天麻多糖含量.结果 蒽酮-硫酸法测定样品时,供试液在2 h内显色稳定,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加工炮制方法所得饮片其多糖含量不一致,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饮片最高,其次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行.鲜切法加工工艺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研究结果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麻最佳炮制工艺的综合评分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不同加工方法 对天麻中天麻素、天麻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天麻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的综合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综合评分法.结果 优选出天麻饮片最佳炮制工艺为蒸切后在70 ℃烘干.结论 优选出的最佳炮制工艺对天麻饮片的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付艳  周涛  许清清  杨昌贵  张进强  肖承鸿 《中草药》2024,55(5):1493-1501
目的 比较趁鲜切制和传统加工天麻饮片性状、内在质量、能耗等关键指标,筛选天麻饮片趁鲜切制方法,为天麻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醇溶性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巴利森苷类成分总量(巴利森苷A、B、C、E)为内在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分析13种加工方式对天麻饮片质量的影响,结合饮片性状、干燥时间和能耗,饮片颜色与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天麻趁鲜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加工方式天麻饮片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多糖含量差异最为明显;通过内在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趁鲜切制S6及传统加工S13饮片综合评分高于其他趁鲜切制组,且S6与S13聚为一类,表明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内在质量最为相近;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外观性状相似,耗时、能耗显著低于传统加工S13;天麻饮片切面颜色色度值与内在成分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鲜天麻切片5 mm厚、蒸20 min、60℃烘干与传统加工性状、品质最为相近,且较传统加工省时、节约能耗,为最佳趁鲜切制方法,该方法在天麻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茯苓中茯苓酸和茯苓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茯苓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茯苓酸和茯苓多糖含量的综合作用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评分法,对发汗次数、饮片规格和烘干温度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茯苓饮片最佳炮制工艺为:趁鲜,去皮,切制成厚片或丁,70℃烘干。结论:优选出的最佳炮制工艺对茯苓饮片的生产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比较,为茜草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大叶茜草素、茜草素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含水量、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对茜草趁鲜切制饮片的影响,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大叶茜草素和茜草素的含量对比。结果:优选出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为干燥至含水量为25%、切5 mm段、70℃烘干;趁鲜切制饮片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4倍左右,茜草素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2倍左右。结论:优选出来的趁鲜切制工艺简单、可行,趁鲜切制饮片质量高于传统炮制饮片。  相似文献   

6.
川芎饮片产地加工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川芎药用部位不同干燥状态切制饮片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饮片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药典水分测定第二法,对不同干燥状态的川芎药材进行水分测定,制备产地加工饮片。以HPLC法对产地加工饮片及传统炮制饮片进行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趁鲜切制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当含水量降至22%~38%时,不仅适宜切制饮片,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相近。结论:对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再进行饮片切制的产地加工方法,不仅简化饮片生产流程,而且能更有效的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天麻炮制加工环节,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保证饮片质量。方法 以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和饮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天麻的去皮程度、干燥温度及干燥程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并以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特征图谱、醇溶性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综合比较传统炮制工艺和一体化加工工艺。建立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对不同加工工艺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间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天麻产地加工一体化最佳工艺为采挖新鲜天麻除去杂质,搓去表面粗皮,常压蒸至透心,取出,干燥至天麻呈柔软...  相似文献   

8.
改进天麻鲜切加工张永明②历年来天麻饮片都是经过二次加工完成,即由产地收购站将收购的鲜天麻晒干,调运各地。临床应用前再进行第二次加工,浸泡至七八成透以上,捞出润透或蒸软,切制成1~2mm的饮片。这种加工方法使许多天麻甙随水流失,影响了临床用药的效果。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大黄产地最佳趁鲜切制工艺,并比较产地趁鲜加工与传统加工对大黄饮片的影响,探讨大黄产地趁鲜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大黄5个游离蒽醌和对应的结合蒽醌的化学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并结合饮片性状、干燥时间、闷润时间和次数等综合对比分析产地趁鲜加工与传统加工对大黄饮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产地趁鲜加工方法对大黄饮片的影响不同,当大黄在含水量为35%时切制,大黄所含化学成分综合评分最高;饮片性状、干燥时间、闷润时间和次数都优于传统加工,大黄易在含水量为35%时,趁鲜切制。结论大黄趁鲜加工较传统加工工艺简便,高效,大黄产地趁鲜加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哈巴苷、哈巴俄苷含量、饮片性状、含水量为指标,优选出玄参饮片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温度软化、不同干燥温度干燥后的玄参药材饮片进行测定,考察软化温度、闷润时间、润透时吸水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哈巴苷、哈巴俄苷含量、饮片性状、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玄参药材软化温度为5~35℃,闷润时间为4~26 h,润透时吸水量为23%~27%;干燥温度为50~60°C,干燥时间为3.5~4.5 h。结论优化了玄参最佳润透、干燥工艺,为玄参最佳炮制工艺的优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芩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黄芩不同干燥状态切制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探讨黄芩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测定黄芩的含水量并切制饮片,HPLC比较测定各饮片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药材含水量在28%~42%时,不仅易于直接切制饮片,且饮片无变绿现象,浸出物及黄芩苷、黄芩素含量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相近,可以作为黄芩饮片产地加工炮制的工艺条件。结论: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可简化饮片生产流程,有效地避免因黄芩苷水解导致的饮片变绿现象,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过程对纹党参饮片有效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基于纹党参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方法对采收期的纹党参鲜药材分别采用3种加工炮制方法:1烘箱80℃烘至含水量为药材原始含水量不同百分比(30%~100%)时,分别取出切片,50℃烘干,制得8个饮片样品(XⅠYP1~8)。2鲜纹党参直接在不同温度(50~120℃)分别烘至含水量为药材原始含水量的50%时,取出切片,50℃烘干,制得8个饮片样品(XⅡYP1~8)。3纹党参干药材,闷润,切片,自然晾干,制得传统饮片。采用HPLC测定各样品中党参炔苷和苍术内酯Ⅲ,苯酚-硫酸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多糖及总黄酮含量,并同时测定醇浸出物、水浸出物含量。结果饮片XⅠYP3的醇浸出物(55.36%)、水浸出物(54.91%)和苍术内酯Ⅲ(10.95μg/g)含量均高于其他饮片。结论优选的工艺为:80℃烘至含水量50%,切片,干燥。获得的一体化加工工艺较传统方法省时、省力。制得的饮片活性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拳参饮片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为规范拳参饮片炮制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HPLC同时测定拳参炮制品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干燥方法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以略泡10min后闷润、切薄片、阴干的炮制方法测得的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确定为最佳工艺。结论:采用HPLC测定拳参不同炮制品中的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确定的拳参的炮制工艺可用于规范饮片市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新疆赤芍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方法。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新疆赤芍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新疆维吾尔药材标准》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新疆赤芍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比较。结果:新疆赤芍药用部位含水量在52.1%~40.6%时根部易弯曲,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较高,饮片断面平整,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的工艺参数。新疆赤芍鲜切饮片无组织液渗出,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也高于法定炮制工艺,但饮片断面稍卷曲。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新疆赤芍药材不易干燥,饮片加工炮制时软化时间长、有效成分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防风传统加工中润药工艺及产地趁鲜加工干燥工艺,为提高防风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考察不同产地防风的传统加工及产地趁鲜加工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各防风饮片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综合加权评分比较防风的不同炮制工艺。结果:防风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3%~99.16%,RSD为0.97%~1.33%。传统加工中不同润药方式和鲜药材趁鲜加工后经不同干燥方式所得防风饮片各项指标具有一定差异,防风鲜药材趁鲜加工后冷冻干燥或防风药材经10℃冷水闷润1 h后加工,再经60℃鼓风干燥的炮制工艺较好,其中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成分能最大程度被保留。结论:该工艺条件可为防风的传统生产及产地趁鲜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精加工炮制的主要工序,探索黄精加工的优化流程方法,为制定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打下基础。方法:试验设计几种产地常用黄精初加工方法和酒黄精传统炮制与一体化炮制对比,考察其水分、浸出物和黄精多糖含量等指标,并综合药材和饮片的性状进行评价。结果:初加工对黄精多糖含量和浸出物影响明显,鲜切后的多糖含量和浸出物最低;炮制后的酒黄精多糖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差异不大,但性状差别明显,一体化炮制的酒黄精更加黑润,而且减少加工工序。其中以先蒸后切一体化炮制最佳,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结论:黄精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具有实施可行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同炮制方法的黄精饮片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今后黄精的加工炮制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根据。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浸出物、灰分、水分以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甲状腺素片诱导小鼠阴虚模型并评价不同黄精饮片滋阴效果。结果:黄精不同炮制品在薄层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和薯蓣皂苷元对照品的在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一致,检查项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相关规定;酒蒸后黄精滋阴作用有所增强,且以先切的酒黄精饮片强于先蒸的酒黄精饮片。结论: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后续黄精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的黄芩饮片进行外观评价;采用HPLC色谱法对黄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黄芩饮片的外观、黄芩苷的含量和浸出物的影响不同,以烘制法制备的黄芩饮片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传统"二次加工"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饮片质量影响不同,烘制法炮制加工的黄芩饮片的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枳壳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及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润透温度、润透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行考察,建立枳壳饮片炮制工艺流程标准。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润透温度56℃,润透时间20min,干燥温度49℃,干燥时间4h,筛去瓤核及碎屑。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地区仍沿用浸润法炮制天麻。由于其质地坚硬,不易润透,致使加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饮片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