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纷纷挖掘农村市场,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在农村产生了叠加效应。一方面加快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步伐,另一方面促进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这不仅扩大了农村消费,有效释放了农民消费潜力,成为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渠道,而且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创业,推动了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从农产品流通的角度来阐述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必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苏北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商贸流通市场体系还不健全。通过6个子体系完整地构建了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在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对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影响最大。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推进"四大流通方式"、完善"四大流通网络"、构建"四大平台"和落实"四大保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目前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深入实施,尝试构建能够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以达到激活农村市场,改善农民消费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在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供销合作社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但流通体系城乡间的差距却存在扩大趋势.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新时期,应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综合改革,借助网络布局逐步优化农产品销售方式,发挥组织优势,逐步强化农村流通体系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扩大覆盖范围,逐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升级,不断扩大供销合作社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的作用,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种子法"等有关文件的颂布实施和我国履行WTO农业贸易承诺,旧有的"一主两辅"的农资流通体系被打破,农资流通逐步朝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资流通体系也逐步向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格局转变.当前,相关行业纷纷涉足参与经营,农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使得农资市场良莠不齐,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坑农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新旧流通体制交替之际,农资市场要建立一个既能符合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流通经营企业利益,又能符合农民使用者利益的新型农资流通体系,值得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1997年兴国贩鹅大户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县采取所谓的“饥饿收购法”,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全县养鹅业的发展。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第一,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必须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第二,发展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必须加强教育与管理;第三,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创建真正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农村产业融合是财政"造血式"支农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通过农村产业融合中介变量,阐释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结果表明,财政支持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基于此,财政应完善支农体系,支持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多渠道、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农民弃田问题已影响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弃田约束机制,实行乡(镇)、村领导负责制.  相似文献   

10.
对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两件关系全局的大事,其中农民增收是关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因此应把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1.
陈德  向东梅  石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39-10141,10143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难以保障自身的合理收益.该研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垄断情况下和完全竞争市场中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经济决策,论述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垄断地位对农民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阐明了农民在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交易时所处的弱势地位及其遭受的经济侵害.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对生产资料提供者进行管制;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村物流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婧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158-159
现代农村物流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发展农村物流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侦  邓才华 《农业考古》2007,(6):311-314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课题;而建构完善的流通体系则是搞活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但是,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对于流通的发展关注比较少,流通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农村商品流通成为江西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如何探索一务适合江西农村特点,真正让农民“活”起来的现代流通发展模式,是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从深化以土地流转和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扩容,再到以供销社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流通体系改革,新一轮农村改革"三箭齐发"对亿万农民来说,2015年将成为不寻常的一年。从深化以土地流转和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扩容,再到以供销社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流通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5.
赵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8-19800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推进粮食主产区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缓慢,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农民利益和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推进主产区城乡一体化,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加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粮食流通主体,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侯常青 《中国农资》2009,(10):38-39
<正>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释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万乡千村"市场工程的有效推进,加快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新型农村流通网络逐步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当前存在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农村流通体系滞后,经营规模小等主要制约因素。由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建设,拓展流通体系,改良消费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策解读     
119.切实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 生产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首要任务。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产品流通秩序、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8):157-164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模式之一,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按照构成实体、内部流通程序、外界条件等创建农超对接流通体系结构模型,再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系统内部框架、应用成效、外部条件等层面,创建具备三级共24个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农超对接流通体系展开验证分析,明确影响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绩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农产品流通系统优化与完善意见,从而进一步健全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黄亚远 《中国农资》1999,(1):40-40,42
<正> 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化工生产企业、农资企业、农业科技和农民等等方面,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供销合作社农资部门实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措施要以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稳定化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为己任,以提高农资部门化肥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坚定信心,勇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