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CTV主楼双向倾斜的两塔楼在高空通过巨型悬挑结构连成一体,建筑造型独特,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其结构变形特征与常规塔楼存在显著差别。为监控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及时反馈指导施工,对施工全过程结构关键点位的三维空间变形进行监测。为验证实测结果的合理可靠性,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分析,并计入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CCTV新台址主楼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CCTV新台址主楼具有"塔楼倾斜"、"空间连体"及"大悬臂"的构成特点。施工过程中"路径"效应对建造过程中以及竣工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较大,与一次成型下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别,需在结构设计中加以考虑。同时需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竣工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为此,建立CCTV新台址主楼施工过程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施工全过程跟踪模拟分析,给出施工过程结构的内力发展和变形变化的过程,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问题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力学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CCTV新台址主楼“塔楼倾斜”、“空间连体”及“大悬臂”的构成特点,通过施工分析给出了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装变形预调值以及幕墙的变形情况,作为主楼施工及安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CCTV)新台址主楼由两倾斜塔楼、L形大悬臂以及裙房组成,其特殊的造型设计使得施工过程结构的变形发展异常复杂。由于施工采用两倾斜塔楼独立安装、大悬臂从塔楼逐步悬伸对接的施工方案,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除了在自身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外,还会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变形。因此必须对结构构件的安装位形设置预调值,以保证施工完成后的结构位形达到设计位形,否则成型位形将不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会导致大悬臂结构无法顺利安装。本文建立了基础与上部结构的一体化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桩、土、筏板与上部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评估了地基沉降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其变形预调值在悬臂端,竖向增大了11.9mm(竖直向上为正),水平向分别增大了-16.6mm(正南方向为正)和10.6mm(正东方向为正)。施工实践证明,按照考虑基础不均匀沉降影响获得的结构变形预调值安装,可以保障大悬臂准确合拢。  相似文献   

5.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沉降差、温度、收缩等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需设置临时施工缝,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主楼(高层)和裙房(低层)之间,由于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沉降变形不同,造成一定的沉降差,若在主楼和裙房之间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会给结构处理、建筑装修、水电和空调安装,及地下室与屋面防水工程的构造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若主楼和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只设结构为一体的后浇带,则使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6.
海口中心超高层纯钢结构主楼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度建立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作业面的施工荷载、施工找平等因素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结构竖向变形规律及施工部署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主楼施工期间竖向变形较小,内外框架间的竖向变形相差不大;分析伸臂桁架的不同固结时机对自身及整体结构受力特征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结时机。  相似文献   

7.
土结相互作用的地基沉降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不均匀沉降将在上部结构内产生附加内力,而且地基变形也是随施工过程逐渐累积的过程.然而,常规计算方法既没有充分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也没有反映施工过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推导了施工过程中地基变形和结构内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并模拟施工过程的实现方法.为研究地基变形和结构内力提供了手段,对采动区土地复垦及抗变形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防止或减轻地基变形对建筑物的损坏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工程建设中的大底盘结构先进行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或地下车库基坑开挖,对主楼地基安全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问题,通过太沙基地基整体剪切破坏模型,对裙房或地下车库基坑开挖距主楼的安全距离进行了探讨,以确定最佳的安全距离,保证主楼地基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鑫  巢斯 《四川建材》2014,(2):83-84,86
在超高层建筑中,基础变形对于结构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基础变形包括沉降值和差异沉降,对基础乃至其上部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某超高层结构的主楼下大底板在施工过程的沉降值及差异变形的控制十分重要,本文利用分级加载曲线拟合法预测其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基础的沉降值及差异变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为坐落于大底盘地下室上的20层主楼和4层辅楼,主楼、辅楼之间由阳光大厅和连廊连接,抗震设防类别分别为乙类和甲类。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既有杂填土又局部存在软弱下卧夹层,采用调整基础底面积和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来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地下室长198.8m,宽143.0m,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无缝设计技术,实现地下室无缝施工。为避免主楼、辅楼与大厅屋盖之间的相互影响,阳光大厅屋盖和连廊支座采用隔震橡胶支座,分别进行7度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整体计算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对关键结构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或钢桁架,实现抗震设计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1.
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过大、沉降不均等问题的主要因素有面积置换率、桩长和桩体强度三个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面积置换率和水泥掺入比,适当增加桩长能有效控制复合地基的沉降。地基设计时应同时满足承载力和沉降要求,并应以沉降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上海高层建筑桩基土类型特性和沉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市区 182幢采用桩基工程的高层建筑 ,进行长期沉降观测 ,得到了各类桩基工程实测沉降的定量数据 ,经过统计、归纳、分析 ,基本上掌握了上海软土地区不同桩基土类型的沉降情况 ,为以后寻找新的桩基沉降计算模式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明伟  周戟  鲍岩 《山西建筑》2010,36(34):293-294
针对高速公路地基沉降问题,在河北省某高速路中选取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通过实际沉降观测,对采用5种地基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实际效果,对科学地选择软基处理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定龙 《山西建筑》2010,36(12):113-114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桩基础沉降计算中主固结沉降量、实际土层压缩模量、工后沉降量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沉降计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使得桥梁墩台基础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客运专线工程实例,从CFG桩及桩间土的应力和沉降两个方面对桩帽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桩帽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作用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桩基沉降计算尚无法精确反映实际沉降,各方法在不同地区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对较为常用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西安黄土地区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力求能对西安地区的群桩沉降计算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适应性强、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物安全。但由于桩基础的特殊施工工艺,造成施工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论文根据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实际地质条件,从工程施工角度,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谢鑫 《福建建筑》2013,(6):93-95
就单桩沉降计算方法——Geddes法和剪切位移传递法的原理、模型建立、参数选用进行了介绍,经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剪切位移传递法相对Geddes法而言,具有求解范围更广、参数易确定、接近桩的实际工况、能较好的反映荷载传递情况等优势,但因其计算模型没有考虑土的连续性,在推广到群桩基础时,无法较好反映实际工况;而Geddes法建立在弹性理论基础上,虽能较好地被推广到群桩基础的分析中,但对桩的刚性有较高要求,适用范围有限。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等级道路和铁路的工后沉降一直是理论界和工程界关心与研究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控制道路的工后沉降为主要目标,基于“桩-网”复合地基原理,把源于建筑地基的“按沉降控制设计”和“疏桩”观点,推广到软土路基情形,提出了新的“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的疏桩设计法”,结合算例说明了详细设计步骤;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0.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全面了解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通过在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两试桩区的现场足尺试验,重点研究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载荷板与桩体的沉降差、地表土应力分布特征、剖面沉降等性状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帽长桩型复合地基较带帽短桩型复合地基易于控制地基沉降变形和提高地基承载力,在设计荷载下带帽短桩型复合地基较带帽长桩型复合地基更能发挥地基土承载作用,桩帽下土体与桩帽间土体承载性能及发挥程度不同。由于桩帽能均化桩顶应力,起到刚性板作用,带帽桩体与桩帽下土体能产生近似等量的竖向变形,同时保证了垫层的整体效应。试验分析成果有助于建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模型、完善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以及优化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