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迁西县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评价迁西县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实施的效果,为今后人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迁西县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59例,年平均发病率2.98/10万,呈逐年增高趋势,无死亡病例,疫情呈散发状态。主要传染源为羊;发病人群主要为进行小规模养羊的农民;年龄以直接参与饲养活动的青壮年为主。结论畜间检疫、监测和免疫工作不到位、牲畜养殖户布鲁氏菌病防护知识匮乏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加强各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与合作,落实畜间检疫、免疫工作,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防护意识,加强人员培训是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市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和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市上报的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我市每年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病例数为180例。2012年此类的病例数陡增,报告病例数为451例,与2011年相比上升了150.56%。2013年,我市患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数继续攀升,全市共报告了773例布鲁氏菌病病例,与去年相比上升了71.40%,形势严峻。结论:我市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认真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不足,全面实施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楚雄州2014-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楚雄州2014-2017年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州2014-2017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4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 39/10万,除双柏县外,其余9县市均有病例报告,牟定县为高发县,占全州报告病例总数的46. 51%;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6~11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6. 74%;男女比为2. 85∶1;病例以农民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 37%;接触羊感染发病占90. 70%;临床症状以发热、肌肉关节痛和乏力为主。结论楚雄州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呈扩大趋势,饲养放牧羊为主要的危险暴露因素,应加大动物间疫情检疫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人间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间布鲁菌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阿拉善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2014年的实验室报告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2014年该地区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病率分别为0、7.1/10万、14.3/10万、64.3/10万、264.3/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地区近年来发生了人间布鲁菌病流行,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新发病例会继续增加,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地区分布、职业特点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承德市2010~2012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40例,其中2010年221例、2011年408例、2012年611例;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4-8月份发病率较高,占全年的67.10%;畜牧养殖地区发病率高,有明显的职业特征,畜牧养殖业发病677例(54.60%)、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473例(38.14%)、其他90例(7.26%);男性病例940例、女性病例300例,男女比为3:1:1。结论承德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事畜牧养殖业和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人群是承德市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362例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6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病报告卡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全市发生人间布病362例,发病率0.83-2.4/10万之间。发病高峰在3~6月,占76%;男女发病之比为5.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72%;放牧饲养人员占85.1%,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布病疫情在我市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布病的监督、监测工作,对疫区重点人群实施104M布病菌苗接种及对疫区畜群检疫、免疫、病畜淘汰是防治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鸡西市最早于1998年报告了第一例人间布病的病例,布病在我市由最初的一个区发病,到2002年我市有8个县区分别有病例报告,之后就是在全市范围九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2009年布病共报告84例,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46.4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感染情况,准确掌握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血清学与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调查和检测。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布病病例2 503例,11市均有病例报告,农民最多,发病季节以2~7月为主。监测点血清学平均阳性率为8.73%,张家口、承德和石家庄较高,40岁以上年龄组较高,职业以饲养员、农民、畜产品收购员为主。结论河北省布病疫情仍较严重,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继续加强人间布病监测,深入开展对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白晔  刘日宏  乔介虹  郭建科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88-1389,1392
目的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控制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市2012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本市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1195例,发病率为55.75/10万,比去年同期病例数(5012例)减少3817例,下降率76.16%。结论2012年各旗县市区发病率和新发病例数较2011年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连续数年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于宏  赵淑艳 《河北医学》2016,(8):1401-1402
目的:掌握承德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布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通过国家疫情报告系统统计承德县2010年至2015年网络报告的布病病例;患者的诊断标准,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方法,对疑似布病患者进行检验阳性者,按照国家《布病诊断标准 GB15988-1995》判定。结果:6年来承德县共发现报告布病例240例,病例逐年增多,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承德县布病呈逐年上升的形势,与本县畜牧养殖户增多、外地调运畜牧种群以及养殖农牧民防病意识差,防病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加强外地调运畜牧种群检验,开展广泛的布病防治宣传,增强农牧民防病意识、提高农牧民防病能力是本县布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了布鲁氏菌病在本地区流行趋势及其特点。方法对兴安盟6个旗(县、市)7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病原性检测。结果2001~2007年全盟发生布病人数1951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时间、职业、地域的差异。结论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要提高人们的卫生观念,对患病牲畜妥善处理,继续坚持布鲁氏菌病监测,积极防治,从而有效控制和消灭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2012年宁夏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报告情况,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10-2012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宁夏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186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17/10万;男女布病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P〈0.05);不同年龄段报告发病率也不同(χ^2404.050,P〈0.05);职业以农民居多,占80.16%;发病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于4~7月;吴忠市布病病例最多,占75.29%,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176.846,P〈0.05)。结论布鲁氏菌病在宁夏地区存在一定的散发,应加强该地区对布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6年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与动物有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通过采集静脉血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查,确诊新发病例、旧病例、隐性感染的发病率,同时对围场县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患病逐年减少,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63%、4.62%、4.59%。结论加强布鲁氏菌菌病宣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布鲁氏菌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包头市昆都仑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布鲁氏菌病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都仑区2007 - 2010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昆都仑区2007 - 2010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例以20~59岁男性中青年为主,多为从事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的重点人群.结论:应建立严格的牲畜检疫制度,加强对牲畜养殖、屠宰、生皮毛加工等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及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控制布病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同心县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为同心县布鲁氏菌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2014年73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依据 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布鲁氏菌病患者中农民最高,占89.12%;男性多于女性,占77.14%;患者多集中在25~55岁年龄段;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发病。结论:同心县布鲁氏菌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甘州区1995~200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进行监测。结果监测期内无新发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结论甘州区布鲁氏菌病防治成效显著,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趋于稳定,今后要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和牲畜入境检疫,并加大人畜间协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围场县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围场县2003-2012年布病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围场县共诊断布鲁氏菌病病例1 139例,年平均发病率2.149‰,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畜间疫情是人间疫情的传染源。畜间疫情连续不断,人间疫情就不能彻底控制。免疫和淘汰病畜是控制布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本地区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与2014年承德市某区性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性病报告病例数基本呈逐年上升及趋势,其中以梅毒为主,大多病例集中在20~45岁,家务及待业职业所占比重较大。结论:我区地处市中心,外来人口多,且多家医院设立于此,加之我区对性病的筛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性病疫情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对比2010年与2014年性病疫情报告情况,有利于对本区性病蔓延趋势进行了解分析,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方式防治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市是布鲁氏菌病(布病)历史疫区,曾多次发生流行.1959-1 982年共检查125 131人,感染12 350人,患病3 351人,患病率2.68%[1]. 为了进一步深入观察我市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程度,以便采取控制措施,笔者1998 -2000年对本市人间布病进行了系统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廊坊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点重点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人间布病流行状况。方法抽取从事饲养、屠宰等重点人群血清受检者的血液各5 ml,静置分离血清,采用琥红平板试验定性和试管凝集试验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廊坊市2010-2014年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平均阳性率为2.90%,发病率逐年增加,平均发病率1.87/10万,截至2014年廊坊市共计监测到734例布病病例。防治知识知晓率平均68.28%,呈逐年上升趋势;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63.18%,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高发,香河县、大厂县、广阳区三地高发,40~50岁年龄组人群高发。饲养、畜产品加工及贩运、屠宰、兽医等职业的阳性率较高,是否按规程操作对发病率有影响。结论廊坊市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点人群布病血检阳性率平均2.90%,通过健康教育可降低人间布病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