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评价不同增产措施对储层渗流能力的改变量。当前常用的产液指数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储层综合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但该方法不能把储层有效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的改变量分开单独评价。为此引入渗透率比率概念,建立定量描述储层绝对渗透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将产液指数分析方法和渗透率比率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准确地评价增产措施对储层参数的改变量及其实施效果。采用渤海某油田X24井实际生产数据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渗透率比率和产液指数方法综合评价酸化后储层渗流能力的变化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有效结合,能够准确地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裸眼完井保护储层的有效方式之一是采用无固相钻井液,通过后续破胶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对储层的伤害,是提高油气采收率,增加产油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渤海油田大多数井钻开储层过程中往往采用PRD无固相钻井液,完井过程中需加入破胶剂破胶,不仅增加作业时间,而且破胶后随着完井液漏失,从而一定程度的污染地层。EZFLOW钻开液是渤海油田新开发的免破胶钻开液,本文在对其性能、特点描述的基础上,对QK油田水平段适用性做了评价,最终在该油田成功试用,不仅节省作业时间,节约作业成本,完井过程中基本无漏失,对储层有效保护,取得重大效果。  相似文献   

3.
汪益宁  李洪  肖伟  吴晗  王晖 《钻采工艺》2016,39(6):46-49
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油井高含硫、含蜡,井况复杂作业风险较高,给常规动
态监测资料录取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获取地层参数的压力恢复不稳定试井工艺需要关井测试压力,将极大影响产
量。也有部分井测过压力恢复不稳定试井,但由于井筒流体重力分离影响,导致资料质量较差,解释成果不可靠,
无法真实反映储层信息。最终导致测试资料缺乏,加大储层评价难度。利用油井生产过程产量压力数据,选择
Blasingame曲线图版拟合、Log-Log生产数据分析方法对该油田85口进行评价分析,有效获取地层参数,弥补了评
价资料的不足。并进行油井停喷时间及停喷前累产预测,与实际吻合度高。为本区块油井地层参数、井控储量计
算及产能预测提供一个较为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井可采储量是单井合理配产确定及气田开发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准确地加以预测。对于页岩气藏,由于储层条件与改造工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常规方法很难准确地计算出气井的可采储量。针对此问题,结合涪陵页岩气田气井动态生产特征,对比分析已有可采储量预测方法,重点讨论流动物质平衡法、递减分析法及产量不稳定分析法3类方法,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生产制度气井的评价方法体系。研究后认为,定产井具有2000×104~30000×104m3累产时,适合采用流动物质平衡法及产量不稳定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定压井具有较长递减生产数据时,可采用产量递减分析及产量不稳定分析法及流动物质平衡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对吉格森、哈南和阿南油田在射孔作业过程中普遍采用2%KCl水溶液作射孔液,未按储层特征对射孔液体系进行改变和调整,对储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通过分析3个油田储层特征及地层流体矿化度,查明了敏感性及潜在损害因素,室内对保护储层射孔液配方进行了优选和性能评价实验,确定了吉格森、哈南和阿南油田的保护储层射孔液配方.经在8口井应用表明,该套射孔液体系具有较好的保护储层效果,处理剂配伍性良好,保护储层射孔液同地层水混合后无沉淀,岩屑滚动回收率均大于95%,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均大于80%,表皮系数全部小于0,堵塞比全部小于1,完善井达到100%,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油气层效果.  相似文献   

6.
垦利10-1油田沙三段渗透率8.2~839.1 mD,孔喉半径平均值7.84μm,泥质含量4.2%~32.8%,修井作业漏失修井液极易对储层造成损害。通过分析垦利10-1油田修井作业储层损害机理,得到该油田储层损害原因主要为外来固相颗粒堵塞、有机垢堵塞、无机垢堵塞和水锁。提出了快速过滤技术、加热车加热技术、防水锁技术、防垢技术和自生热解堵技术等“物理+化学”多种技术方法配合使用的储层保护技术。垦利10-1油田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储层保护技术可显著提升储层保护效果,使产量恢复期由20 d以上降低至3~6 d,为该类油田储层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垦利10-1油田沙三段渗透率8.2~839.1 mD,孔喉半径平均值7.84μm,泥质含量4.2%~32.8%,修井作业漏失修井液极易对储层造成损害。通过分析垦利10-1油田修井作业储层损害机理,得到该油田储层损害原因主要为外来固相颗粒堵塞、有机垢堵塞、无机垢堵塞和水锁。提出了快速过滤技术、加热车加热技术、防水锁技术、防垢技术和自生热解堵技术等"物理+化学"多种技术方法配合使用的储层保护技术。垦利10-1油田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储层保护技术可显著提升储层保护效果,使产量恢复期由20 d以上降低至3~6 d,为该类油田储层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卫城油田油井在射孔、洗井、压井、压裂等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伤害,通过储层速敏、盐敏、水敏、酸敏、碱敏等敏感性试验分析和潜在损害因素研究,论证了在油井增产措施过程中油层伤害机理,为储层保护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对油层保护液进行了评价,对油层保护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油层污染,取得了较好油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力压裂选井选层的快速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保角变换和Laplace变换法,推导了无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井在不同时间的不稳态产量与累积产量公式。在此基础上,以二连油田乌里雅斯太凹陷储层探井压裂为例,研究了压裂井的储层物性下限,该物性下限是一综合性评价指标,包含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生产压差及地下原油粘度等。低于这个物性指标下限的储层,不宜进行压裂。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本布图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时常发生水层及油气层井段井径不规则,严重影响固井质量,损害了油气层。为了钻采过程中满足对本布图油田储层保护的要求,采用无肥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合物弹性微球NWL,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另外优选了防水锁剂。将NWL、防水锁剂、微米级的刚性酸溶性颗粒(CaCO3)、石油树脂C9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了储层保护剂CBJ。并评价了CBJ与地层裂缝孔隙适配性、酸溶性与油溶性、与现有钻井液配伍性的评价和储层保护效果,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CBJ满足地层裂缝孔隙封堵粒径大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酸溶性与油溶性,API滤失量下降了20%左右,渗透率恢复值达80%以上,现场实验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CBJ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能够因地制宜地保护本布图油田储层,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1.
小波神经网络在油田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油田开发中,准确的产量预测对开发调整部署和提高措施作业效益有重要作用,它决定了油田生产投资的规模和决策方向.但是,油藏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由于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决定油田产量因素的不确定性,往往很难对油田产量进行准确的预测.小波神经网络是小波分析与前馈神经网络的融合,具有比BP网络更好的收敛性,同时具有处理复杂性、时变性和防震性的功能,可以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不确定的油田进行产量预测.通过对油田产量预测的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跃进二号油田由于其储层物性好、原油物性差,导致出砂、结蜡现象较严重.由此造成的油井频繁作业,对油层产生了较大污染.该油田主要存在层间干扰污染、原油内在污染及外在人为污染3种类型的油层污染.该油田钻井、正常生产及措施作业过程都容易对油层造成无机和有机污染.在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根据储层污染状况,选取与储层配伍的射孔液、酸化液、黏土防膨液等保护油层,避免再次污染;针对储层污染的采油井应用复射孔解堵的物理解堵方法和微乳酸解堵的化学解堵方法进行解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淼  张北彦 《石油化工应用》2011,30(4):29-30,49
井底酸化技术是目前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应用中,酸化作业使油田产量提高的同时,也对储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害。酸液与储层岩石及流体不配伍,添加剂使用不当,工艺参数选取不合理,施工时引入的固体杂质都会造成储层伤害。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应用酸液体系,优化施工参数,在充分保证采油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14.
垦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垦利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特点及生产现状,根据储层特征及注水、采油和增产措施过程中各种入井流体与地层配伍性的试验资料,研究了注水、采油和措施作业等过程中储层伤害的类型和机理,并据此机理实施了一系列的储层保护和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某油田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因修井液漏失或挤注极易引发储层损害,且作业也会引发地面系统污染。在分析储层损害机理的基础上,确定了修井液使用不当、修井技术不当会引发固相颗粒入侵、结垢阻塞、乳化阻塞、水敏、水锁等损害发生,使用膜过滤、修井加热、螯合酸、自生热化学等物理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形成储层保护。各井作业后,油井恢复期从30d降至2~7d,产量恢复率最高提升至123.1%,效果明显,各项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开发中,随着开发中后期的到来,油井产量逐渐下降,含水率普遍升高,给油井的生产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弄清油井的主力产层,对油田稳产增产措施和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井壁取心储层沥青色谱指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各产层与井口原油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对注水开发油井各油层产量的定量监测。以西北某油田2口油井为例,研究各产层的井壁取心储层沥青和混采井口原油色谱指纹相关关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调整建议,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田不稳定注水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注水是低渗非均质油田提高采收率经济有效的方法。低渗油田不稳定注水与常规中、高渗油田有所不同。本文采油渗透率呈两极分布的非均质质物理模型研究了低渗油田不稳定注水的基本特征和非均匀质程度对不稳定注水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低渗有效储层界限及不稳定注水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生物酶可降解钻井液通过在钻进过程中对储层实现有效封堵、钻进完成后又可自动降解的原理,可对油气储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以实验数据为基础,以与实际生产的接近程度为标准,总结了生物酶可降解钻井液降解效果的6种评价方法,即黏度衰减法、泥饼清除法、渗透率恢复测定法、还原糖测定法、二氧化碳排放测定法、溶解氧测定法.结果表明,渗透率恢复测定法评价效果最有效,还原糖测定法、二氧化碳排量测定法测试过程太过繁琐、不适于现场实施,溶解氧测定法不适于评价生物酶对可降解钻井液的降解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板桥油田压井作业后储层潜在伤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桥油田在实施压井作业转抽后,由于储层在压井作业过程中受到伤害,一些油井产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为给板桥油田在压井作业过程中实施油层保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室内模拟分析试验手段,结合油田开发生产现状,进行了储层敏感性评价试验,分析得到了板南断块压井液滤液对地层的潜在伤害机理:地层静压较低,水基压井液在较大压差的作用下侵入地层,对储层造成强水敏、强盐敏、速敏等敏感性伤害,致使地层渗透率降低,加剧了水锁伤害。  相似文献   

20.
姜达贵 《测井技术》2017,(5):550-554
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差,有效储层识别难,在油田开发过程出现大量低产低效井,经济有效开发效果差。为进一步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井产量,提出利用自然电位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性。依据岩心分析、地质特征研究、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生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基质渗透率极低的情况下,自然电位异常主要是有效裂缝导致,根据实际生产资料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关系,制定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性强,对油田综合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