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工程岩石力学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搜集和整理三峡工程岩石力学历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三峡工程50 a来的岩石力学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三峡工程兴建与中国岩石力学学科诞生的关系、三峡工程岩石力学4个研究阶段与相应研究内容、岩石力学研究为三峡工程所解决的8个主要工程问题以及受三峡工程问题的推动,岩石力学学科在理论和技术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2.
有关岩石地丛上鍛锤基础的设计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少,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未对岩石地基上锻锤基础的允许振幅及振动加速度规定限值,振幅和频率调整系数也未作出规定.本文论述了岩石地基上锻锤基础的设计特点;提出了控制岩石地基上锤基础的设计控制标准及k_A,k_λ的取值;并对岩石地基的动力特征以及鍛锤基础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地基层状岩石纵波波速与密度相关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声学特性研究多以单一岩石为研究对象,几乎没有涉及层状岩石,而地基工程中常常遇到层状岩体问题.试验岩样采自地基层状岩体样本,测定了不同密度的玄武岩、花岗岩、石灰岩以及三者组成的层状岩石的纵波波速.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岩性以及层状岩石的密度和其纵波波速的关系.研究表明:单一岩石和层状岩石的纵波波速和密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结构面的存在引起层状岩石波速的降低;建立了层状岩石纵波波速与密度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超声波在不同岩性岩石中的传播规律,文中利用非金属超声波仪对岩石试样进行测试,采用傅里叶变换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了岩石密度和岩石回弹值、岩石纵波速度、超声波信号主振频率、动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的回弹值、纵波速度、主振频率、动弹性模量均与岩石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岩石的回弹值、纵波速度以及...  相似文献   

5.
岩石开挖工程随机分析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岩石开挖工程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需要和科技进步,岩石开挖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因而正确评价岩石工程的状态更加重要.详细地分析了岩石工程评价中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介绍了岩石工程随机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进行岩石工程随机分析的4个基本观点,通过实例介绍了岩石工程随机分析理论的应用以及对工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单轴压缩岩石中缺陷的演化规律及岩石强度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自主开发的岩土工程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GeoCAAS,采用混合的Mohr-Coulomb剪切破坏准则与拉应力破坏准则,考虑材料塑性屈服后的软化特性,研究单轴压缩条件下含缺陷岩石的变形特性与强度,探讨缺陷的演化规律及其对岩石宏观力学强度的影响.对于含单个缺陷的岩样,缺陷位置的不同对岩石强度影响较大.边界上的缺陷不但能够决定岩石的最终剪切破坏带的分布,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岩石的强度;岩石内部的单个缺陷对剪切破坏面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对岩石强度却影响较小.对于含多个随机缺陷的岩石,研究了缺陷体积含量与岩石强度的关系.将岩石中缺陷的体积含量近似为岩石的孔隙度,通过不同孔隙度的砂岩的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室内岩石试验和岩土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破裂后会发生体积膨胀且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煤矿中多利用岩石的该性质进行支护.作者从研究岩石峰后特性的重要工程意义着手,叙述了岩石峰后剪胀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研究岩石峰后剪胀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徐彪  张庆 《江西建材》2022,(3):5-6,11
文中分析了含孔洞、裂隙等缺陷岩石研究现状,总结了缺陷岩石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介绍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规律、裂纹扩展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学者针对不同尺寸、不同倾角等方面含裂隙类岩石研究成果.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缺陷岩石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反映岩体流变性质的粘弹性原理,建立了广义开尔文模型,确定了相应的蠕变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8.3对岩石隧道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了岩石隧道拱项处的位移以及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蠕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岩石力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曾在全世界范围内特邀了四位著名权威人士就岩石力学发展方向在第五届国际岩石力学上做报告.每一位专家负责一定的专题(如奥地利L.Muller教授强调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做为四位专家之一、我国陈宗基教授就岩石力学发展方向中的岩石力学及岩石力学与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实行多种合作等问题做了重要报告,在大会上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好评.现在该报告译成汉语,以飨读者。出版前陈宗基教授对原稿进行了某些补充.  相似文献   

11.
造园与造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澍 《建筑师》2007,(2):82-83
中国文人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所热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它和今天那种设计建成就调头不管的建筑与城市建造不同,园子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物。造园者,居园者是和园子一起成长演进的,如自然事物般兴衰起伏。对于今天的城市与建筑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讨论微机在网络图中的应用,对网络图的时间参数结合施工进度横道图进行了计算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他像家乡的泥土一样朴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病中的母亲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贫穷造就了他的性格,苦难经历已成为了他一生的财富,今天的他遇事豁达、聪明睿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工作中他都是强者。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s between social innovations and socio-spatial transformations using practice theory as linking pin. Social innovations, such as the case study of a meal sharing platform here presented, are considered as proposals. Using social practice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lens enables us to explain how the principles of the proposal’s design are moderated and appropriated by its users. Consequently, familiar routinized practices expand, becoming more complex and hybrid. It i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actice that this complexity is revealed. Specific focus is on the socio-spatial transformations that social innovations propose. This paper shows how tactics of appropriation can result in trespass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and between domestic and communitarian space. This way, we connect social innovations to DIY-urbanism, showing how citizens appropriate urban space.  相似文献   

15.
16.
李才康 《建筑》2007,(9):42-44
在扬州乃至江苏建筑业界,提起“扬建”,业内领导、同行无不流露出几分赞许。尽管在发展上也非一日千里,但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创立最早的大型施工企业,由于种种外部因素直到2005年底才改制完毕。“扬建”53年来始终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在业内诸多未改制国企因市场大潮强烈冲击纷纷消亡的大背景下,扬建近年来取得的发展业绩尤为不易。走近“扬建”,你会发现,正如扬州城的含蓄隽永、不事张扬一样,“扬建”一步步的发展,在朴实无华中透出一种厚重、自信的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2,(10):I0003-I0003
对许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受教育是上大学的唯一目的。由于发达国家毕业生失业率创纪录地高和上学期间的费用相当于几年的收入,且学生技能的差距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在这种情况下,学位不一定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伍晓晴  黎燕 《中国厨卫》2007,(5):96-103
毫无杂乱、有条不紊,是打造清爽卫浴间的关键之处,针对需求而作有效的规划设计,利用各处空间进行收纳,在生活中加入一点点巧思,就可让卫浴间本来非常局促的空间显得宽敞,由此带来更方便、更清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记忆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悲伤的记忆。10年前(2008年)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伤害、影响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人,让大家感受到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渺小,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从国家到国民在防灾避难方面安全意识及知识的薄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