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147例(289眼)屈光度在-1.00D~-20.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对289眼随访6~1O个月,92%的患者术后裸视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0%的裸视达2.0,89.6%的术后屈光度在±1.00D之间,欠矫25眼,欠矫率仅为8.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PRK手术,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制作角膜板层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只眼,按手术方式将分成两组:飞秒激光制作角膜板层瓣组(FS-LASIK)30只眼和机械角膜刀制作角膜板层瓣组(常规LASIK)30只眼,其中FS-LASIK组平均年龄(25.7±4.8)岁,常规LASIK组(24.1±4.4)岁,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FS-LASIK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及复性近视散光所产生术后散光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SCMD公司的固定式手控气动微型角膜刀对 1 2 4例 2 4 8眼行LASIK手术 ,分别于术后第 1天、第 1周、第 1、3、6个月复查视力及屈光度。结果 LASIK术后散光的发生率较高 ,术后第 1天为 4 3 1 5 %,术后 1周降为 33 0 6 %。术前散光度数越大 ,术后散光眼发生率就越大 (P <0 0 1 )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但术后 3个月仍有 36眼 (1 4 5 2 %)散光超过 0 5 0D。术后第 1天和术后 1个月 ,男女患者散光眼和无散光眼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χ2 =0 42 78,P >0 0 5 ,χ2 =0 5 5 89,P >0 0 5 )。角膜瓣的质量直接影响术后散光 ,术后散光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96 1 4 ,P =0 0 0 2 <0 0 0 1 )。结论 LASIK术后散光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 ,并与术前患眼散光度、角膜瓣的大小、患者术中配合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93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18±3.56)个月.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屈光度在±0.5 D以内者为90只眼(96.8%),20只眼(21.5%)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残余近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Keracor1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2例 3 5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病人行二次LASIK手术 ,两次手术间隔 3~ 2 0个月。术后平均随访 12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1) ,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近视屈光度均在± 1 0 0D以内。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二次LASIK治疗残余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眼底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近视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在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前后变化的观察 ,探讨LASIK手术对眼底的影响。方法 近视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 81例 10 6眼 ,均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再行LASIK手术 ,术后随访 3~ 9个月 ,平均5 8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的视力均达到预期效果 ;术后 3天均呈过矫状态 ,随着时间延长 ,过矫消失。术后非接触性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眼底病变稳定 ,激光反应良好。结论  (1)LASIK手术只能矫正屈光不正 ,对眼底无影响 ,不会阻止或延缓眼底病变的发生发展。 (2 )LASIK手术应参考视网膜条件 ,而不单以最佳矫正视力为参考。 (3)近视眼无论度数高低均应扩瞳行三面镜检查 ,只要眼底有病变均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一大进展,同PRK相比,它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术前可预测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Lasik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稳定屈光度,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激素性高眼压,甚至造成类固醇性青光眼,因此术后眼压监测非常重要,我们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0例做了术前术后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能否引起角膜散光,用大光斑多区切削的进口准分子激光机治疗无散光高度近视72眼和中、低度近视81眼。经角膜地形图分析,高度和中、低度近视眼切削前后不规则散光指数无明显变化,说明PRK不是增加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因素。术后1年,高度近视眼角膜中央3mm散光比术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多区、大光斑多次切削时,每次切削中心不能完全重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术前近视-6.00~-14.75D的患者102只眼施行PRK手术,近视-6.00~-22.00D的患者118只眼施行LASIK手术.按术前屈光度分组,Ⅰ组-6.00~-9.75D;Ⅱ组-10.00~-14.75D;Ⅲ组-15.00~-22.00D.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者,Ⅰ组中PRK为93.9%;LASIK为98.4%.Ⅱ组中PRK为75.0%;LASIK为93.8%.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65.2%.术后裸眼视力≥1.0者,,Ⅰ组中PRK为79.2%;LASIK为82.5%.Ⅱ组中PRK为35.0%;LASIK为46.9%.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8.7%.术后屈光度在±1.0D以内者Ⅰ组中PRK为63.4%;LASIK为66.7%.Ⅱ组中PRK为15.0%;LASIK为46.9%.Ⅲ组中PRK为0.0%;LASIK为8.7%.角膜上皮下混浊PRK治疗组中占59.8%;而LASIK则占4.2%.术后散光增加PRK治疗组为17.6%;LASIK治疗组占21.2%,尚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LASIK临床治疗效果优于PRK手术.  相似文献   

10.
郭宁  周跃华  张晶 《人民军医》2009,(12):809-810
目的:观察比较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柱镜≥-1.0D的近视散光149例(22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118眼)和对照组(73例,110眼),分别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和常规LASIK治疗,分别比较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残余散光度和高阶像差。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5),屈光度和残余散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两组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lt;0.05);观察组各项高阶像差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6阶像差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疗效优于常规LASIK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与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采用Technolas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LASI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87例161只眼,分为传统切削组和个体化切削组。术中采用OCP(online optical coherence pachymetry)实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行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00例(7963眼),分析术前临床检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 68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超过46.00 D;100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低于40.00 D;750例为薄角膜,其中央厚度检查低于470 μm;16例眼压>21 mmHg,但视神经纤维层早期分析正常;870例眼底检查中发现病变,其中826例为视网膜变性,40例存在视网膜裂孔,14例为视网膜浅脱离。1450例为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6.00 D)。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病变、圆锥角膜和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飞秒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极为重要,可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屈光手术安全性,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正在迅速推广。为此,本文对453例893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后1年的随访,以评价LASIK手术对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及其预测性和稳定性。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1997-06-1997-12,在我中心接  相似文献   

14.
采用LASIK手术治疗-10D以上近视303眼。术前平均裸视力0.1±0.05(0.005~1.0),平均屈光度(-15.25±5.25)D(-10.00D~-26.00D),散光度数(-4.25±2.12)D(-0.75~-6.25D),术前平均屈光力(K)值43.60±1.52。随访8~12个月,平均裸眼视力升至0.52±0.25(0.25~1.0),平均屈光度降至( 0.85±2.59)D,K值降至37.53±1.73,散光度数降至(0.00±1.52)D(0.00~-3.00D)。结果表明LASI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效果可靠,预测性强,手术精确度高,优于PRK。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利用显微角膜刀形成一带蒂角膜瓣,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内消融,因此保持了角膜组织前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减轻了因术后角膜组织的愈合反应而引起的上皮下混浊和屈光回退,特别适合于中、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治疗。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仪使人们系统地、精确地对准分子LASIK术前的检查,术后疗效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眼科     
LASIK近视矫正术后不规则散光的原因分析;角膜外伤后功能性“修复”的新途径;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人眼视网膜光凝效应影响的病理学研究;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植入硅胶泪管治疗泪道阻塞疗效的临床观察;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astigmatic refractive keratectomy,PARK)矫治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Compak-2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34例46眼复性近视散光行角膜椭圆形切削,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两组:A组(-1.75~-2.75)D,B组(-3.00~-5.25)D,并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轴夹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视力≥0.8者95.7%,屈光度在±1 D内者占84.8%,散光及角膜散光矫正比例分别为44.2%和46.2%,散光及角膜散光轴变化分别为11.61°±9.97°和12.78°±9.15°,A组及B组的矫正比例分别为52.8%和30.4%.结论 PARK矫正复性近视散光效果明显,但散光度越高,欠矫及回退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一大进展,同PRK相比,它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术前可预测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Lasik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稳定屈光度,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激素性高眼压,甚至造成类固醇青光眼,因此术后眼压监测非常重要,在接受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0例做了术前术后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100例100只眼,分为两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组,患者50例50只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组,患者50例50只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均≥1.0;安全性指数均>1.0;有效性指数均接近1.0。两组患者术后Q值均从负值变为正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能够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效果稳定可靠。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为正值,角膜形态呈扁椭球面。  相似文献   

20.
两种红外波长激光手术治疗外痔的疗效比较卞学平张志宏王利君王军辉夏飞飞目的:比较CO_2激光和Nd:YAG激光手术治疗外痔的疗效。方法:226例外痔住院患者随机分为CO_2激光手术组126例和Nd:YAG激光手术组100例。两组激光剂量: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