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鉴于东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地位及其洪水频发性带来的巨大损失,采用可公度式、有序网络结构图及蝴蝶结构图对东北地区的洪水进行预测。研究预测样本为东北地区1856年以来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年份,首先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卡方检验,证明可公度的非偶然性;其次采用三元、五元、七元可公度模型对洪灾年份进行预测,并且用有序结构网络图和蝴蝶结构网络图进行佐证,结果不仅验证了2013年洪水年份的必然性,而且显示2017年东北地区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可公度理论中的三元-五元可公度式及其拓展式,从粗粒度角度对郑州地区从1901年-2000年严重干旱等级以上记载年份进行可公度数统计和分析,依据预测结果结合数据挖掘理论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作进一步推演和修正,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准确率达80%,同时预测从2013年-2015年郑州市不会发生严重以上等级干旱。  相似文献   

3.
结合嫩江江桥断面年降水量资料,采用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式对大旱年和大涝年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可公度网络结构图对嫩江流域水文情势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和2025年前后嫩江流域可能发生大旱灾害,2024年、2028年和2038年前后可能发生大涝灾害;2010—2016年为嫩江流域丰水多发时段,以平水年和丰水年为主;2016—2025年为枯水和丰水多发时段的重叠时段,这一时段内水文情势发生骤变的可能性比较大;2025—2031年为枯水多发时段,以枯水年和平水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大面积流域的洪水预测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时间的预测上,对于详细地点的预测研究不足,而点面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论证预报的合理性及完整性。采用可公度法对东北地区进行洪水预测,不仅对整个东北地区洪水发生年份进行了预测,对于具体详细地点的预测,通过采用点面结合的预测方法来提高预测的精度。面预测验证了2013年洪水的必然性,且预测了2017年的东北洪水。点预测中由于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用四个代表性的站点对东北地区的来水情况进行丰平枯的辅助定性预测,除一个站点没有显著年份外,其他三个站点均显示2017年为极丰。综合判断2017年东北洪水有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吴淞站百余年潮位资料,通过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上海台风暴潮灾害的周期性,然后收集、统计各种有关灾害事件与潮灾对照分析,以供预测引用。在确定潮灾的周期性及其前兆的基础上,应用可公度性法和前兆对应率预测出2009~2010年将发生严重潮灾的可能性,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基于1840~2006年167年间发生洪水的时间序列,从不同的流域区域和洪水自身发生的特点出发,分别建立了上游、中游、下游和全流域预测模型,对已有资料进行检验并对将要发生洪水的年份作出预测,模型的检验和预测比较准确、合理,还分析了各自区域发生洪水频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洪水风险可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提出的风险可保性标准,分析了我国洪水风险的可保性问题.从保险市场的需求角度,研究了公众在面临低概率、高损失的洪水风险时决策心理偏差对洪水保险的影响.指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洪水风险对于私人保险市场是不可保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寻求有效的干预方式,提供必要的制度、资金等支持,采取公私合作、公共参与等方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洪水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8.
砂卵石地层存在粒组区间跨度大、自稳能力差的问题,在上面直接进行建筑时难以满足工程要求,须采用其他措施进行治理以保证其稳定性。文章以平南三桥北岸拱座下砂卵石地层为背景,通过颗粒级配试验、水泥净浆流变性试验、地层可灌比分析等探讨灌浆提高砂卵石地基承载力的可行性与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平南三桥北岸拱座下砂卵石地层整体级配良好,存在难以灌入纯水泥浆的可能;水灰比与水泥浆的流动性呈正比,减水剂可降低水泥净浆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用合适的水灰比和减水剂以提高纯水泥浆的可灌性。  相似文献   

9.
潘家口水库洪水预报和降雨预报成果的可利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潘家口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的需要,分别进行洪水预报成果和降雨预报成果的可利用性分析,提出两种预报成果的精度、预见期及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河床地貌演变与水资源保护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利工程对河床地貌演变及其对洪水变化的影响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 ,洞庭湖区洪水位下降 ,但河道淤塞加快 ;鄱阳湖水位年变幅小 ,泥沙淤积增多 ;太湖流域的排洪和排污依然困难。  相似文献   

11.
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1998年长江洪灾的一些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各种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提出了新的概念,且已拓广到水的管理的主要准则方面.本文以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为例,反思洪水灾害问题,对洪水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以及面临的严峻的防洪问题做了分析,并探讨了水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后对消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患提出了几点建议:不断加强洪患意识;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重视分洪工程;提高标准,加固干堤,整治险段,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2019年长江防汛与河道查勘新实践、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的新变化与新形势,以及以往研究基础与成果,总结提出了2016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10大新问题,即流域水沙变化、河流情势变化、水文节律改变、河道洲滩演变、干流槽蓄变化、江湖关系影响、水位流量关系、防洪布局调整、河湖治理技术,以及河流管护研究。采用“原因Ⅰ-响应Ⅱ-影响Ⅲ-对策Ⅳ”4级体系,对10大新问题进行了体系分类、关系构建、课题分解与研究探讨,构建了“之字形层次驱动”和“田字形关联影响”2组关系。研究增进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影响的辨识,强化了对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问题的“层次化”与“系统化”梳理。  相似文献   

13.
“可公度信息”来自天文学,始于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太阳距离分布的研究,这是一种普遍规律,在天文、地震、气象、水文、经济领域均有运用,用此方法对未来三年长江流域洪水形势进行分析,推测出:1998~2001年长江上游将有3年的洪峰流量超过60000m3/s。  相似文献   

14.
根除长江洪患必须用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造成1998年长江洪水高和洪汛时间长的原因,提出治理长江洪患,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能局限于治水,治水必先治土,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不能局限于挡水防洪,必须从全国淡水资源的需要出发,增加蓄水;不能局限于中下游的防洪工程,应从源头抓起;不仅要重视兴修堤防,而且必须重视河道整治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6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6—7月降水标准差,确定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分别计算各站与这两个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相关系数,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分别作为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代表站。利用两流域代表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了1951—2007年的旱涝年份:淮河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9年、1961年等共10 a,涝年为1954年、1956年、1957年等共9 a;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8年、1961年等共11 a,涝年为1954年、1969年、1980年等共10 a。结合水文资料进行修订后,确定了1951—2007年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梅雨季降水而导致的洪涝年份。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密集。20世纪长江流域的3次大洪涝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研究流域洪水相关因子,探寻洪涝规律意义重大。天文地理、大气环流、厄尔尼诺以及拉尼娜等因素是造成长江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加重了洪涝灾害。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将会加快大气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同时指出,长江流域洪水治理值得反思,用于防洪的堤坝存在潜在危险。长江流域防洪压力最大的荆江段,在高堤防高水位形势下,加上大堤管涌、岸崩、可能的地震等致灾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北向溃堤,造成巨大灾难。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尽到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五省抗旱减灾对策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五省历史干旱事件的整理,分析该地区旱情旱灾特点,并从自然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分析干旱灾害的成因,提出长江中下游五省今后一段时期内抗旱减灾的对策思路,为该区域有效提高整体抗旱能力,降低干旱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洪水可分为全流域型大洪水和区域性大洪水两种类型,洪灾基本上由暴雨洪水形成,长江防洪对策有: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正确处理江湖关系,做到江湖两利;合理处理蓄与泄的关系;协调处理干、支流关系;近期治理与远期规划相协调;实行防洪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19.
张晓红 《人民长江》2010,41(1):11-13
长江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利用蓄滞洪区有计划地分蓄洪水,是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了三峡工程投运后,长江蓄滞洪区的作用,提出要根据防洪形势的变化,动态研究长江超额洪量;要考虑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后的新的情况,合理布局长江流域蓄滞洪区;按照使用几率,分洪效果及其重要性进行蓄滞洪区分类及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