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舒畅 《水泥技术》2001,(6):37-38
1 生料磨尾电收尘器改造1.1 改造思路 我公司的立窑生产线φ183mx7m原料磨尾原有一台立式6管电收尘器,使用中频繁产生结露爬电,除尘效率低,不能正常工作,已停用多年,磨内通风靠磨尾拔气管子自然通风,因磨内通风不良,磨房粉尘大,春秋季节气体结露,拔气管子滴水经常造成堵塞,易糊磨,产量低,工人劳动环境非常恶劣。 如在磨头设置热风炉,将热风通入磨内,热风经磨内再至磨尾拔气管子,将气体加热至露点温度以上,这样不至于结露,但易造成大量磨外气体进入磨尾收尘器内,增加收尘器和风机的负担,降低除尘效率。另外,…  相似文献   

2.
水泥行业,北方的收尘器能在冬季良好运行, 实属不易。不论是电收尘器还是布袋收尘器,当它 们应用于烘干机、生料磨、水泥磨及立窑等中低温 废气的收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露问题。结露 产生的不良后果,往往造成收尘器管道、灰斗及下 料器的堵塞,袋收尘器滤袋的糊袋,电收尘器电极 的反电晕。结露的存在,阻碍了收尘器的正常工 作,降低了收尘效率,甚至对收尘器产生腐蚀。 1 结露的原因 造成结露不外以下几种因素:①收尘器无保温 层或保温不当;②系统漏风严重;③尘源气体温度  相似文献   

3.
在多筒静电收尘器设备中,气流的分布与收尘效率是息息相关的。气流分布不均匀,也就是气流在各电场中经过的时间长短不相等。时间过短的,气流中的部分粉尘来不及荷电、收集而被排放,这样就会降低收尘效率;而且流速过大会将已收下的粉尘再次冲刷下来,造成二次飞扬,从而增大收尘器的负荷。所以说,气流均布问题是影响收尘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厂在用于两台φ2.4 ×12米原料磨收尘的高压静电收尘器的设计工作中,对气流均布装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设备制成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在近一年的使用中,通过几次标定,证明分布在16个管式电场中的气流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收尘排烟系统改造的设计,施工,运行及完善,特别是旋涡收尘器和电收尘器的设计及完善,旋收尘器除尘效率≥60%,电收尘器除尘效率≥98%,出口烟气含尘量≤0.5g/m^3。  相似文献   

5.
许良  程静 《四川水泥》1999,(6):39-40
我国水泥厂使用的收尘器种类有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旋风收尘器等几大类,就效率而言,只有电收尘器及袋式收尘器较高。袋式收尘器又分脉冲袋式收尘器、反吹风袋式收尘器等。普通脉冲袋式收尘器从理论上分析效率可达到99%,但在实际生产中,因风压低,喷吹风量小,滤袋清灰不干净,且有二次飞扬现象,使收尘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吹风袋式收尘器因各风室间密封困难,造成吹风量小,风压卸漏风压低,滤袋不能彻底清干净,收尘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布袋收尘技术已取得大的进展,大多数新安装的收尘装置都采用袋式收尘器。与电收尘器相比,袋式收尘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具有较高的收尘效率。采用所建议的方案,实际上不需拆除旧的电收尘器,也不需上游工艺很长的停机时间,就能将任何电收尘器改装成脉冲袋式收尘器。这样改造后,则降低了排放值、改善了流动状况,减少了维护费用。本文介绍了其基本的改造方案以及在巴西水泥厂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7.
蒋冬青 《中国水泥》2002,(12):20-21
电收尘器因其具有高效率、耐高温、低阻力、能量消耗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的生产中,在水泥厂,它是窑、磨机、烘干机等设备的主要收尘设备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对电收尘器的工作性能了解不够,导致不少水泥企业,电收尘器使用的效果不好,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以下就如何提高电收尘器的收尘效率,做一论述。1调节合适的粉尘比电阻粉尘比电阻是影响电收尘器收尘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电收尘器对粉尘的比电阻有严格的要求。当比电阻在105~1011Ω·cm时,收尘效果最好。当比电阻低于104Ω·cm时(低阻…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中型水泥厂窑尾收尘,主要是采用电收尘器和袋式收尘器,采用电收尘器的占绝大多数。可是近些年来情况有所变化,采用袋式收尘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袋式收尘器选用增多的原因,并就选用袋式收尘器应重视的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细度的电收尘气流分选粉煤灰,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粉煤灰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激光粒度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计算了其各自相应的分形维数。并通过掺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强度试验分析评价了不同细度的电收尘气流分选粉煤灰其分形特征对水泥基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宏 《中国水泥》2003,(8):24-27
1电—袋收尘器的开发电收尘器是利用粉尘颗粒在电场中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极运动的原理实现烟气净化的。在一般情况下,当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能都适合时,电收尘器可达到很高的收尘效率,所以,它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收尘设备,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收尘器的收尘效率受粉尘性能和烟气条件影响很大。例如:我们曾在1台立窑电收尘器上进行实验,当窑处于浅暗火操作,烟气温度为70~80℃时,电收尘器工作正常,目测烟囱看不到烟。但当窑处于深暗火操作,烟气温度降至45~60℃时,电收尘器虽仍工作在40~50kV,但烟囱浓烟滚滚,其排放浓度与电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窑尾电收尘器粉尘排放不达标需要改造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电收尘器更新改造的几种可行的方案,认为利用现有壳体改造成袋收尘器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并阐述了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震 《水泥》2021,(2):66
传统旋风收尘器存在效率低、压损大以及处理能力有限的缺陷,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新型双风道旋风收尘器采用双风道形式、高截面风速,克服了中心强制涡流和粉尘的混返现象,提高了除尘效率,降低了压损。同规格的双风道旋风收尘器的处理风量是传统收尘器的2.5倍,处理能力相同时,不但可以减少使用数量,且规格也将进一步缩小。应用新型双风道旋风收尘器后降低了工程投入,同时也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电收尘器的收尘效率与烟气性质、工作电压、烟气在收尘器内的流速及电收尘器的结构尺寸有关。提高电收尘器的效率,一般需要增加比收尘极面积(即相应于单位烟气量的收尘极面积)。根据实践可知,在电收尘器内尘粒在收尘极表面的分布情况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洛阳水泥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河南省环保局1993年科研项目──复合多管高效收尘器于1994年5月在洛阳厂3号窑窑尾收尘系统得到应用。据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994年12月监测,复合高效多管收尘器收尘效率为94.6%,立式电收尘器排放浓度为128.6mg/m3(标),达到科研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少平 《水泥》1990,(7):19-19
我厂有四条湿法回转窑生产线。过去,由于对电收尘器的管理工作没跟上,电收尘器的收尘效率偏低,设备故障频繁,造成粉尘对空排放,污染环境。现在我们加强了管理,考核电收尘器对窑的运转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考核电收尘器相对窑的运转率针对我厂四台40米~2立式电收尘器的现状,制定了一套管理办法,对四台电收尘器相对窑的运转率进行考核,将电收尘器的相对运转率与电收尘器岗位及窑灰处理岗位工人的个人利益挂钩。考虑到当前的监测水  相似文献   

16.
王毅 《水泥》1991,(4):28-29
影响电收尘器收尘效率的因素很多,振打周期是其中之一。目前使用电收尘器的部分水泥厂采用相等的时间间隔振打或各电场均采用连续振打,这不但浪费能源,更重要的是电收尘器不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因此选择正确的振打周期是很有必要的。一、振打周期对收尘效率的影响电收尘器的振打装置包括沉淀极振打,电晕极振打,分布板振打,槽形板振打(有的电收尘器没有)。其中对收尘效率影响最大的是沉  相似文献   

17.
电收尘器是由机械本体和高压电源两大部分组成的,要使电收尘器使用效果好,要求工艺流程正确、选型合理,本体的设计和制造合理,确保安装质量,运转中及时维护和管理,除此之外,供电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收尘器的收尘效率。本文拟谈一谈电收尘器的电源,介绍新型恒流源...  相似文献   

18.
李铨 《中国水泥》2005,(4):70-73
炉窑高温烟气收尘.通常采用高效的静电或布袋式收尘器,如水泥,冶金,电力等行业都是如此,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方面发表的应用文章不少。近来读到一些对高温烟气收尘到底是采用电收尘器还是袋式收尘器好的比较文章,由于倾向性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觉得在比较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值得讨论。一是比较基点不同,如采用电收尘器或袋式收尘器要求达到的效率目标不同,结论会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00年8月我公司对Φ2.4m×18m矿渣烘干机所用10m2CDWH型电收尘器进行了技术改造。由于精心设计和施工,改造于同年10月圆满完成,收尘效率提高,排尘浓度远优于国家标准,节省费用约50%。采用的几项新技术有的现已用在立窑电收尘器的设计中,并准备在窑尾电收尘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减排、净化环境已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水泥生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改进收尘方式,布袋收尘器逐步取代了静电收尘器,水泥磨、生料磨、煤磨、烘干机、窑尾等部位大都采用了布袋收尘器,布袋收尘器的收尘效率能达到99%以上,净化后气体的含尘浓度小于50mg/Nm3(标),并且安全性比电收尘器好。但在安装使用上有着许多值得注意的事项,现就使用布袋收尘器遇到的几个问题及改进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