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基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108例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拭子平行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以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典型支原体菌落结合生化反应为标准,108份标本中固体培养基检出支原体37例,液体培养基报告阳性结果41例,2种培养基结果完全相同的89例。结论2种培养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液体培养基快速并附有药敏结果,对初诊患者可以选用。对反复发病,久治不愈的复诊患者,应选择固体培养基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基和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hominis,Mh)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将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271份平行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 2种培养基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73例,均为阴性的有165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759,P0.01)。结论 2种培养方法检测阳性结果相似,但液体培养基快速并附有药敏结果 ,可作为支原体的初筛试验;固体培养基可以确诊,补充液体培养方法对临床标本中Mh检测的不足,比液体培养基更具有科学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型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解脲支原体(Uu),并进行研究、比较.方法 185例女性生殖道标本中,95例用青霉素处理后接种液体培养基,90例直接接种液体培养基;185例未处理标本直接接种新型固体培养基,比较新型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检测Uu的阳性率及污染率.结果 两种培养基检测Uu的阳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未处理标本接种新型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处理标本接种新型固体培养基与处理标本接种液体培养基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处理与处理过的标本接种液体培养基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固体培养基直接在临床上分离培养Uu具有通用性强、特异性好、污染率低的优点,比液体培养基更准确、科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门诊病人解脲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病人非淋病性尿道炎解脲支原体培养方法以及药敏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9年性病门诊就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共250例,分别进行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并对药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液体培养基法检测出阳性85例,固体培养基法检测出阳性70例,液体培养基阳性而固体培养基阴性者23例,固体培养基阳性而液体培养基阴性者8例。进行一致性检验,两组方法有较强的吻合度(Kappa=0.758),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脲支原体对四环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药品耐药率较高。结论解脲支原体的检测以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以固体培养基进行确诊,可大幅度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解脲原体对司帕沙星、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检测解脲支原体的方法,选择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检验方法。方法对145例泌尿生殖道标本同时用支原体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和液体培养后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解脲支原体。结果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阳性率为29.0%,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阳性率为26.2%,液体培养后FQ-PCR检测阳性率为30.3%。3种方法经配对X^2检验,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与液体培养后FQ-PC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阳性率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Q-PCR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环境,不能进行药敏试验;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准确性高,是检测解脲支原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偏低,而且也不能进行药敏试验;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检测解脲支原体既简便、实用,又能进行药敏试验的较好方法,特别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现有解脲脲原体(Uu)液体培养基进行改良,改善液体培养法较高的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率,探寻一个简便、可靠的临床检测Uu的方法。方法向商品化Uu液体培养基中增添头孢匹罗并下调p H值至6.0后作为改良培养基。以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用原液体培养基(包括未过滤组、过滤组)和改良培养基平行检测76例临床标本,通过敏感性、特异性、Kappa值及预测值等指标对不同液体培养基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固体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6.3%(58/76)。以固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传统液体培养法未过滤时的敏感性(98.3%)高,特异性(55.6%)低,假阳性率(44.4%)高;过滤后其假阳性率(11.8%)降低,假阴性率(25.9%)升高;而改良培养基的敏感性(94.8%)、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4.8%)及阴性预测(83.3%)均较高。结论改良后的液体培养基抑制杂菌效果较好,其检测结果与固体培养结果一致性较高,且改良步骤简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潜质。  相似文献   

7.
固体培养基直接分离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国内对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多用液体培养法,但在实际应用上已暴露出很多缺点。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能形成“油煎蛋”样特征性菌落,是支原体感染的直接证据。本研究对用固体培养基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Uu和Mh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在人型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检测中联合应用液体药敏检测法与固体培养法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把临床收集的样本在固体培养基上(支原体的分离培养)与药敏检测培养基上(液体稀释法)直接接种后,再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200例样本中,共检出解脲脲原体64例(32%),人型支原体26例(13%),两种支原体被同时检出16例(8%);对固体培养基进行肉眼观察,能够见到细菌菌落发生生长,其液体培养基能够见到变红的有4例(2%)。将9种药物进行药敏检测,其中解脲脲原体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79.1%,氧氟沙星为65.2%,阿奇霉素为4.0%,红霉素为4.0%,交沙霉素为0.0%,克拉霉素为2.7%,磷霉素为0.0%,强力霉素为1.4%,四环素为5.4%;而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环丙沙星为83.1%,氧氟沙星为83.6%,克拉霉素为67.9%,阿奇霉素为49.0%,交沙霉素为18.1%,磷霉素为18.1%,强力霉素为0.0%,四环素为13.6%。结论联合应用液体药敏检测法与固体培养法,能够准确鉴定与培养人型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同时能够排除由于细菌污染所导致单纯的液体培养中产生的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Uu和Mh的可靠性,加强Uu和Mh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A7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369例临床标本的Uu和Mh。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155例,阳性率为42%;固体培养法阳性111例,阳性率为30%;液体培养法阳性而固体培养法阴性49例;固体培养阳性而液体培养法为阴性5例。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kappa系数为0.554)。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不能仅凭液体培养法变色而报为阳性,应结合固体培养法作鉴定,才能报为阳性.用固体培养法提高检验的特异性,用液体培养法进行药敏试验,两者结合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最佳的培养方法。方法用液体培养法、传统培养法、直接固体培养法对临床198例标本进行培养。结果传统方法总阳性检出率为39.9%(79/198),液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4.9%(89/198),直接固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9.5%(98/198)。液体法与传统法比较,两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05,0.01〈P〈0.05),液体法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方法;直接固体法与液体法比较,两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81,0.01〈P〈0.05),直接固体培养法阳性栓出率明显高于液体法。结论液体法可以作为支原体的初筛试验,传统培养法支原体检出率低,不适宜常规临床标本的分离培养,而直接固体培养法在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上显示了比传统培养法更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分枝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变色液体培养基接种痰标本培养,并与改良酸性罗-琼氏(Lowenstein-Jensen,L-J)培养基平行比较.结果 911例痰标本的涂阳检测率为29.1%,变色液体培养阳性率为43.4%,略高于改良罗-琼氏(L-J)培养阳性率40.1%,变色液体培养基和改良罗-琼培养涂阳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6和18 d,涂阴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15和28 d,污染率分别为2.7%和2.1%.结论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简便、可靠和实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性.方法 将23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接种于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进行对照平行测定.结果 230例痰涂片标本检出阳性率为27.8%;变色液体培养基和酸性罗氏培养基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7.4%,47.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枝杆菌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异、快速、可靠等优点,对结核病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商品化解脲脲原体(Uu)培养基的质量。方法应用标准菌株Uu4和Uu14比较5种培养基(M、K、L、H、A)的敏感性;以固体培养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Uu临床菌株比较5种培养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和金标准的一致度。结果 M和K培养基敏感性最高;M、K、L和H培养基的敏感性〉90.00%;M、K、A培养基特异性达到100.00%;M、K、A阳性预测值为100.00%,而M、K阴性预测值最高,均为99.24%;M、K、L和H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一致度满意,而A培养基一致度仅相对满意。结论 M、K培养基质量最佳。市场上检测Uu的培养基存在质量差异,临床上选用宜慎重。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对320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及340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痰及咽拭子进行培养,并对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血清冷凝集试验及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检测。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儿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阳性157例,阳性率49.1%;成人呼吸道感染咽拭子阳性112例,阳性率为32.9%,痰阳性28例,阳性率为8.2%;血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阳性率为62.8%(201/320),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35.6%(114/320)。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快速、简便、敏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适合基层实验室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肺炎支原体(MP)快速培养基检查,了解儿童MP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泸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儿科就诊的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采用MP快速培养基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结果 4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培养阳性58例,阳性率13.43%。结论儿童MP感染常见,及时进行MP快速培养基的实验室检查,对预防病情加重和引起肺外多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诊断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研制一种新的外阴阴道念珠菌快速培养液,并与普通细菌培养法对照,观察两种方法检测外阴阴道念珠菌快速培养液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培养时间。结果快速培养液和普通细菌培养液结果比较,其准确度一致(P>0.05),精密度相等(0.0%),培养时间缩短为2.0~2.5 h。结论快速培养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测时间短,使用快速培养液培养外阴阴道念珠菌能为临床明确早期诊断,及时开展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检测分枝杆菌进行评价 方法通过对113例已确诊肺结核病人,24例非结核病人的晨痰分别用一种新型的分支杆菌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与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同时做涂片抗酸染色。 结果 变色液体培养基阳性率54.9%(62/113),平均检出时间12天(3~17天);改良罗氏培养基阳性率52.2%(59/113):平均报告时间29天(14—42天);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0.16,P>0.05),24例非结核病人,痰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基,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 变色液体培养基检测分支杆菌阳性率高,报告时间短,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值得在各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