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厂从1980年12月采用中压锅炉启、停调峰,其中WGZ—130/39—6型锅炉(我厂3号炉)已启、停1029次,本文根据该炉启、停调峰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经济分析。一、设备概况: 该炉为武汉锅炉厂制造,1972年11月投产运行。额定蒸发量130吨/时,饱和蒸汽压力43公斤力/厘米~2,过热蒸汽压力39公斤力/厘米~2,过热蒸汽温度450℃,给水温度172℃;  相似文献   

2.
一、设备规范高桥热电厂三台锅炉(炉1~炉3),系上海锅炉厂按厂房高度特殊设计产品,是敢干,敢想、敢闯的产品。设计参数:蒸发量22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100公斤/厘米~2过热汽温540℃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淮南发电厂于1972年1月投运一台120兆瓦机组。锅炉是波兰拉斯波兹厂根据英国拔柏葛公司审定资料没计制造的 OP-380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蒸发量38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135公斤/厘米~2,温度540℃,汽包工作压力148公斤/厘米~2,锅炉设计压力156公斤/厘米~2。该炉1968年制造,从安装投运到1980年5月的一次大修止共起停178次(包括试运转),运行时间共55547小时。在此期间内,锅炉起动基本上按波兰制造厂家提供的起动曲线进行,适应国内汽机低参数起动的要求,从  相似文献   

4.
一、主设备简介谏坒电厂6号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10/100—1型自然循环汽包炉。蒸发量为410吨/时,配十万千瓦汽轮机,按单元机组运行。过热■出口蒸汽压力为100公斤/厘米~2,过热■出口蒸汽温度540℃,汽包压力为110公斤/厘米~2。锅炉原设计燃料为■粉。在锅炉前垟布置十二只旋流式喷燃■,分两层,每层各六只。制粉系统为风扇磨■机直吹式系统,共配备6台1600/600型风扇磨■机。风扇磨的设计出力16吨/时。  相似文献   

5.
前郭热电厂3号炉为武汉锅炉厂制造的WGZ—130/39—6型锅炉。设计锅炉蒸发量13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39公斤/公分~2,过热蒸汽温度450℃,给水温度172℃,排烟温度148℃。原设计燃用大庆减压渣油:C~y=86.5%,H~y=12.56%,O~y=0.353%,N~y=0.37%,S~y=0.17%,W~y=0.03%,A~y=0.017%,Q_D~y=10077大卡/公斤。  相似文献   

6.
一、设备简介下花园四期扩建工程为两套十万千瓦发电机组,1号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HG—410/100—9型煤粉锅炉,它与北重生产的十万千瓦的单缸汽轮机组相匹配。主要参数如下: 额定蒸发量:41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100公斤/厘米~2 汽包工作压力:116公斤/厘米~2 过热蒸汽温度:540℃  相似文献   

7.
前言天津大港电厂~#1、~#2发电机组是我国从意大利进口的32.5万千瓦中间再热式机组。锅炉过热蒸汽流量1050吨/小时,再热蒸汽流量856.5吨/小时,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325℃,压力36.1公斤/厘米~2,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540℃,压力34.7公斤/厘米~2。再热器高温段是由φ57×4.5~5.7毫米的12CrMo910低合金钢和φ57×3.6毫米的A213TP304H不锈钢(含C0.04~0.10%,Cr18~20%,Ni8.0~11.0%)组成,再热器蛇形管共100排。~#1炉再热器安装完毕进行整体水压试验时发现再热器不锈钢管部分多处泄漏,为检查~#2炉再热器质量情况,对~#2炉再热器进行了单排水压试验,结果也发现5处泄漏。在  相似文献   

8.
5号炉系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10/100—6型单汽鼓自然循环微正压燃油锅炉,额定蒸发量41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101公斤/厘米~2,过热蒸汽温度540℃。该炉原配置两台上海鼓风机生产的6~30型、外径2.55米的双吸式送风机。风机设计参数电动机型号及参数风量Q=250000米~3/时型号JSZ1600—6鼠笼式风压H_n=1150毫米水柱电压V=6000伏风温t=40℃电流I=187安培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1959—1961年我厂扩建二台411—130/32型锅炉。原设计出力130吨/时,饱和蒸汽压力34公斤/厘米~2过热蒸汽温度425℃。经改造,出力提高到150吨/时(1970—1973年运行最大负荷)饱和蒸汽压力提高到38公斤/厘米~2,过热蒸汽温度提高到440℃。 1969年将原来的水处理系统:由凝聚→过滤→二级钠。改为:凝聚→过滤→一级强酸→弱碱→脱CO_2→二级强酸→强碱系统,改进后,水质纯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设备概况陡河电站3、4号炉系日本拔伯葛日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燃煤锅炉。最大连续出力85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176公斤力/厘米~2(运行中控制在170公斤力/厘米~2以下),过热蒸汽温度540℃,给水温度278.7℃,省煤器出口水温设计值为292℃,实际运行中为285℃。炉膛呈长方形,四周布满膜式水冷壁。靠前墙中部装有一组双面曝光水冷壁,形成分隔墙。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电厂锅炉风机为了节电,有的配置双速电机,有的配置液力耦合器,但究竟采用哪种调节方法为好,结论不一。为此,我们在金山热电厂3号炉上进行了比较试验。3号炉系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10/100—6型式单汽鼓自然循环微正压炉,其额定蒸发量410吨/时,过热蒸汽压力101公斤/厘米~2,过热蒸汽温度540℃。该炉配置两台由华东电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和霍县电厂为解决山西电网动稳定问题,在霍县电厂10万千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上进行了持续快夫试验研究工作。霍县电厂装机四十万千瓦,为4台单元制机组,除2号机外均为国产机炉设备。目前已投运3台机组,锅炉型号HG-410/100-Ⅰ,额定蒸发量410T/H,汽包压力110公斤/厘米~2,过热蒸汽压力110公斤/厘米~2,过热蒸汽温度540℃。汽机型号N100-90/535,额定功率10万  相似文献   

13.
十里泉电厂5号炉是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400/140-M413型中间再热锅炉。水压试验压力,锅炉本体系统194公斤/厘米~2(以汽包压力表为准),为汽包工作压力的1.25倍;再热器系统385公斤/厘米~2(以再  相似文献   

14.
1.改进前的减温器结构及运行情况我公司13号炉系上海锅炉厂SG—130/39型。蒸发量为130吨/时,蒸汽压力为39公斤/厘米~2,蒸汽温度为450℃,给水温度为110℃。该炉原设计的减温器为表面式(图1),系左、右侧对称布置。减温器集箱为φ377×25毫米、长2880毫米。集箱内装有U形冷却管束,减温水从主给水管中引出,在炉顶分两路  相似文献   

15.
一、设备概况该厂四号炉是上海锅炉厂制造的SG—220—100型煤粉炉,容量220吨/时,蒸汽参数为:过热汽压100公斤/厘米~2,过热汽温540℃,于73年5月投入运行。其蒸汽流程是:汽包→顶棚管→低温过热器→顶棚管→Ⅰ级減温器→屏式过热器→高温冷段过热器→Ⅱ级減温器→高温热段过热器→集汽联篇(见图1)。过热器设计特性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淮南电厂400吨/时烟煤锅炉系上海锅炉厂产品。1974年制造,1975年初开始安装,次年3月正式投运。一、锅炉规范锅炉为SG-400/140-M410型,单汽鼓自然循环具有中间再热,锅炉露天布置,其主要设计参数为:额定蒸发量400吨/时;饱和蒸汽压力155公斤/厘米~2;主蒸汽压力140公斤/厘米~2;主蒸汽温度555℃;再热蒸汽量300吨/时;再热蒸汽压力25.5/24公斤/厘米~2;再热蒸汽温度335/555℃;排烟温度119℃;锅炉效率92.38%。设计煤种为淮南原煤和新庄矿矸石以8:2比例相掺的混合煤,其特性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微水电厂7号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型220吨/小时锅炉,5号汽轮机是北京电力修造厂生产的N50-90型单缸冲击凝汽式机组.自1975年投产以来,长期存在着汽水流量不平衡问题,汽水流量差在20吨/小时左右.这主要是节流装置在运行工况下,介质参数偏离额定工况值,引起过热蒸汽密度变化,导至附加测量误差.试验证明:过热蒸汽压力每偏离2公斤/厘米~2或汽温每偏离10℃,引起0.8~0.9%附加误差;给水温度每变化10℃,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负荷曲线的变动幅度逐渐增大,提高火电厂设备灵活性的问题变得愈来愈尖锐了。自从1972年以来,哈萨克电业调试局所属有关专业企业,为缩短锅炉的起动和停炉时间,采用了乌拉尔电力技术改进局研制成的锅炉汽包蒸汽预热和冷却装置。在过去几年内,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到巴尔瑙尔锅炉厂出产的很多锅炉上:压力从40到100和140公斤/厘米~3,蒸发量从75到420吨/时。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我厂高井电站4号炉系哈尔滨锅炉厂1965年产品,同年10月安装投产。该炉为HG—200/100—1型煤粉炉,过热蒸汽压力为100公斤/厘米~2,温度为540℃,给水温度为215℃,减温器用给水减温。在1973年6月4号炉大修时,根据过去高井电站1号、2号炉喷水管头曾发生过断裂  相似文献   

20.
一、设备简介京西电厂20万千瓦机组所配的锅炉为 HG-670/140-2型立式旋风炉,其主要参数如下:额定蒸发量 670吨/时汽包压力 165公斤/厘米~2过热器出口汽压 140公斤/厘米~2过热器出口汽温 540℃再热器出口汽压 25.5公斤/厘米~2再热器出口汽温 5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