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美国平托谷露天矿,为了降低采矿成本,1992年开始研究窄台阶开采工艺,采用式装载机和液压铲进行了铲装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轮式装载机与钢绳电铲联合使用可降低铲成本20%;液锌作业利用率平均达91.2%,试验第一周的单坟铲昼夜生产能力到2.45万T,最大3万T。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美国平托谷露天矿,为了降低采矿成本,1992年开始研究窄台阶开采工艺,采用轮式装载机和液压铲进行了铲装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轮式装载机与钢绳电铲联合使用可降低铲装成本20%;液压铲作业利用率平均达91.2%,试验第一周的单台液压铲昼夜生产能力即增长到2.45万t,最大3万t。  相似文献   

3.
《煤矿机械》2021,42(9):195-197
基于装载机油缸长度确定铲斗转角,分析得到铲装轨迹。通过实验与编程实现了该方法。设定3条平行铲装轨迹,利用额定铲装量为5 t的装载机进行碎石自动铲装实验,得到油缸位移、整车位移和铲装量。将铲装过程分为铲斗调整、空载前进、插入物料、铲装、怠速和升举。处理数据得到铲装过程的斗尖轨迹。将得到的轨迹与平行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可判断自动铲装精度。将铲装时间和铲装量作为参照,可确定不同轨迹的铲装效果以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4.
刘延斌  韩秀英 《矿山机械》2007,35(2):119-121
对Stewart平台的位置正向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Stewart平台的通用运动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位置正向数值求解的方法,推导了位置正解迭代格式,并利用MATLAB进行了Stewart平台的位置正解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求解程序稳定、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多刚体系统运动学为基础,建立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正转六连杆机构运动学方程,推导出基于矩阵的工作装置速度、加速度等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铲斗斗尖与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行程间的数学关系式。之后对铲斗斗刃运动轨迹方程进行分解换算,并与实车铲装轨迹数据对比,验证铲斗斗刃位置与两油缸行程间函数关系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铲装曲线的设计提供数学依据,并为其运动学仿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对双臂式工作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双臂式装载机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提出在仿真模型上进行试验优化可获得系统的最优化参数,并将仿真技术应用于GM-40型装载机的研制中。  相似文献   

7.
高泽宇  张元清  郭鑫  姜勇  李恒通 《矿冶》2022,31(1):120-125,130
以KCY-2地下铲运机正转六杆工作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分析方法获得的铲运机斗刃的运动轨迹方程,进行了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行程量解算模型的推导,并通过对实车数据进行测量和模型仿真数据对比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正转六杆工作机构的运转范围内,数学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行程与铲运机斗刃位置坐标的...  相似文献   

8.
《煤矿机械》2015,(10):141-143
对一种正铲液压挖掘装置进行运动学分析,运用D-H法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数学建模,并据此计算挖掘装置的主要工作尺寸。利用Solid Works对机构进行实体建模,简化后导入ADAMS仿真软件,对挖掘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挖掘装置的挖掘轨迹包络图及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井下装载机工作装置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构模型,将其成功导入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与运动学仿真分析。分析了井下装载机2种工况时动臂铰点的受力情况,以及有关工作性能。分析结果不仅为工作装置关键部位进行动态应力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也为工作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吕毛三  张铜杰 《煤矿机械》2014,35(10):57-59
通过对挖装工作机构进行工况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几何参数模型,确定3个主要油缸的摆动角方程、工作力目标函数和整个挖装工作机构的工作力目标函数,并用Solidworks motion软件对挖装工作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模拟,从而观察其运动干涉和受力情况,对其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