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法对蒲公英及其掺伪品莱菔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蒲公英与莱菔叶在功能主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结论;可作为二者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寻找楝科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香椿Toona sinensis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香椿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过波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6,7,8,2′-四甲氧基-5,6′-二羟基黄酮(Ⅰ),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Ⅱ),山柰酚(Ⅲ),3-羟基-5,6-环氧7-megastigmen-9酮(Ⅳ),没食子酸乙酯(Ⅴ),东莨菪素(Ⅵ),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时期采集的远志与卵叶远志及远志炮制品、伪品进行对比鉴别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性状鉴别、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进行鉴别实验。结果:远志与卵叶远志基源、性状相同与远志炮制品薄层色谱主斑点一致,紫外光谱吸收图谱一致,远志及卵叶远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薄层色谱主斑点一致,其他斑点差异较大,紫外图谱也有明显差别;伪品远志薄层色谱图及紫外光图谱与正品明显不一致。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远志不同品种、不同采集期、不同制品及其伪品的定性鉴别,可将卵叶远志作为远志的开发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来自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而是2味或2味以上药材现象较为普遍,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三者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的不同部位。该文综述了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差异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研究多集中于金银花,而忽视了对忍冬藤及叶的研究。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保肝利胆、抗肿瘤、降糖降脂等药理作用。其中在抗菌、抗禽流感病毒、抗氧化方面,忍冬叶的活性强于金银花和忍冬藤;在抗病毒方面,金银花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忍冬藤多用于治疗肝炎病毒感染。该文最后提出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酶法提取香椿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香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16(4^5)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得率为主、提取物以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次参考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提取温度对香椿叶总黄酮提取量和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的影响。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25g原料、175mg纤维素酶和200mLpH值为4.0的HAc-NaAc缓冲液混匀,在50℃下在150r/min的摇床中酶解2h后,加入400mL95%的乙醇在70℃浸提1h,过滤,滤渣再加入400mL体积分数65%乙醇浸提1h,共提取5次。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24.7086mg/g香椿叶,提取物以总黄酮计的清除DPPH的IC50为28.0907。结论:该工艺是酶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
复方芒果叶的薄层层析及抗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芒果叶由藤茶和芒果叶等组成。藤茶 (Ampelopsisgrossedentata W.T.Wang)取其地上部分 ,功能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祛风湿 ,用于感冒发烧 ,咽喉肿痛 ,风湿等症 [1 ]。芒果叶为漆树科植物芒果 (Mangifera indica L .)的茎叶 ,具有抗菌 ,抗病毒 ,祛痰 ,镇咳等作用 [2 ] 。藤茶配以芒果叶等中药制成复方制剂 ,为了解方中主药的化学成分 ,确保药材质量 ,采用了 TL C进行定性分析 ,并用体外抗菌法测定 MIC。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1.1 藤茶、芒果叶分别采自于桂林资源县和广西中医学院植物园 ,并经药学系刘寿养副教授鉴定。对照品双…  相似文献   

8.
王红霞  陈随清 《中药材》2008,31(3):361-364
目的通过对小构叶的生药学研究,为小构叶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形态学特征对小构叶进行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鉴别,运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法对小构叶进行理化特征鉴定.结果构属植物小构叶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与同属植物构叶鉴别特点有明显不同.结论对小构叶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生药学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眼叶化学成分预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西产龙眼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分别对广西产龙眼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通过预试验,提示广西产龙眼叶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香豆素类、挥发油、植物甾醇、糖类、苷类、鞣质、有机酸等化学成分。结论:此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椿皮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椿皮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找出了臭椿皮与香椿皮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上的主要区别。结论:此研究不仅可作为鉴别臭椿皮与香椿皮的依据,而且为椿皮的品质评价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大叶柴胡与北柴胡的鉴别方法,防止药用大叶柴胡。方法:采用性状鉴别,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法,对大叶柴胡和北柴胡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大叶柴胡与北柴胡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薄层色谱与紫外光谱有一定的区别点。结论:采用性状鉴别、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法,可以鉴别大叶柴胡与北柴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核桃楸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核桃楸叶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平板打孔法考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比较核桃楸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菌作用强度,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核桃楸叶提取物有机相萃取部位有抗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顺序为: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水相无抑菌作用。结论:随着极性的增大,核桃楸叶提取物有机相萃取部位的抗菌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3种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桃叶珊瑚属3种植物的HPLC和TLC方法,比较不同季节中3种桃叶珊期植物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方法 采集不同季度的3种桃叶珊瑚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桃叶珊瑚普,用TLC和HPLC法对桃叶珊瑚苷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3种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含量均高于2%,其中以洒金桃叶珊瑚最高;在4个季度的比较中,又以1月采集的含量最高.结论 3种桃叶珊瑚植物具有较好的药用开发价值,为制定桃叶珊瑚属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钼酸钠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原理,比较研究标准芦丁和香椿叶总黄酮提取物与钼酸钠形成配合物的光谱特征,建立香椿叶总黄酮质量控制的新方法,考察不同产地香椿叶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香椿叶经甲醇连续提取得总黄酮提取液,其中的总黄酮与Na2MoO4-NaNO2-NaOH反应形成稳定配合物。以芦丁作为标准,在200~500 nm范围分别对芦丁配合物、香椿提取液总黄酮配合物与空白溶液进行差示扫描。结果标准芦丁配合物或香椿叶提取物总黄酮配合物与空白溶液在200~500 nm范围的差示光谱图一致,且在332 nm波长处呈现最大吸收峰。以芦丁为标准,在332 nm波长测定,芦丁含量与吸光度在4~4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回归方程为A=0.002 1+0.028 04 C,r=0.999 4,方法的回收率为93.4%~100.1%。该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连续两年的香椿叶总黄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02±0.52)%和(6.50±0.32)%。结论钼酸钠配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含量,操作简单易行,可较好解决背景吸收的问题,是一种实用的香椿叶总黄酮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古代药香椿皮与臭椿不分,由于二者性味有别,故对香椿皮进行了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分析,为开发新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 Muell.-Arg进行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药材标本,对标本进行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白背叶的性状及组织构造有一定特点。结论其结果可作为白背叶生药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贯叶金丝桃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作为民间草药用于治疗神经疾病、创伤、烧伤、尿路感染已有几个世纪。现代研究证实了其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以及脑化学修饰等方面的活性。新近的研究发现,贯叶金丝桃的两种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素和假金丝桃素具有很强的抑制艾滋病毒作用,且毒性很低。有报道说动物用了这种植物,会产生光过敏反应,所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贯叶金丝桃的所有植物制剂的安全性尚未认可。不过,对人的毒性作用至今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药小蓟叶的显微鉴别金延明,李胜华,楼之岑(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100083)小蓟主要来源于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getumBunge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两者生药性状相似,较难鉴别,本文通过对小蓟叶的显微研究,提供了该两种植物的鉴别依据。1实验材料刺儿菜CirsiumsegetumBunge植物标本采自天津、北京和河北冀县,商品来自天津和北京。刻叶刺儿菜C.setosum(Willd.)MB.植物标本采自天津蓟具、北京和河北石家庄.....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6,(9)
目的对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or(syn.Cedrela sinensis)叶中的多酚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反相、制备HPLC柱等技术,对香椿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ESI-MS、1HNMR、13C-NMR和理化性质等手段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2,3,6-四-O-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苷(2)、1,2,3,4,6-五-O-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苷(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8)。结论化合物4、6和8为首次从香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忍冬叶与忍冬花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忍冬叶与忍冬花对5株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忍冬叶与花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稀释法,测定忍冬叶与花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忍冬叶对金葡菌ATCC25923、金葡菌临床分离株、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IC为0.0625~0.25g/ml;忍冬花对上述细菌的MIC为0.015~0.03g/ml;忍冬叶与花对金葡菌ATCC25923、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BC相同。结论:忍冬叶与忍冬花对4株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