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超高层办公楼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区,结构高度156 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为B级超高层建筑。为了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整体及主要构件的性能,分析结构在大震下的塑性发展情况,采用SAP2000程序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下,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良好,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1/100的限值要求,部分连梁及框架梁进入塑性,框架柱及剪力墙基本处于弹性状态;结构能够达到预设抗震性能目标,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
胡妤  赵作周  钱稼茹 《建筑结构》2021,51(1):66-71,142
功能可恢复结构既能在地震中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使得建筑在地震后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合理地对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的连梁进行设计或者使用高性能构件是实现该类建筑震后功能可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了一典型R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比较了连梁不同恢复力性能参数下RC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实现整体结构功能可恢复目标时对连梁性能参数的需求,并且探索使用轻质楼盖结构体系后抗震性能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若将连梁设计承载力提高10%~30%,则模型整体的峰值承载力提高约3%~8%,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梁损伤程度相比原始模型减小、墙肢损伤程度增大;若将连梁骨架曲线中的平台段长度或者屈服后的硬化段长度延伸,则模型整体的承载力提高,结构推覆曲线下降趋势更为平缓,新模型虽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状态没有明显改善,但在超越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得到了提高;若将楼盖结构体系的质量减小约35%,则模型一阶周期减小约4%,大震下结构基底剪力减小约5%,结构抵抗大震的能力降低不明显,且竖向构件轴压力减小,构件延性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20层剪力墙结构为例,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推荐的"建筑抗震性能设计"参考方法,按不同的性能要求分别对剪力墙和连梁构件的承载力以及整体结构的层间位移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如欲满足性能1和性能2抗震设计的承载力以及侧向变形的要求,会导致墙、梁构件的配筋量和截面尺寸急剧增加,不符合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在罕遇地震下性能2的性能目标和承载力要求偏低。  相似文献   

4.
某工程是存在多项基本不规则项的复杂超高层建筑,文中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结构在罕遏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构件内力及剪力墙、连梁、框架柱及框架梁损伤等非线性动力响应;研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抗震性能,找出薄弱部位和构件,为施工图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深圳金港大厦工程是建造在7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大底盘、多塔楼、多重连体的多项"超限"工程。通过对连接体与塔楼的连接方式(强连接、弱连接)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项目的特点,最终确定强连接为最佳连接方式。采用基于性能设计的抗震方法,对连体结构中重要构件,如连接体钢构件、节点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竖向构件抗震性能目标定为设防烈度地震作用弹性、罕遇地震作用不屈服;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性能目标定为设防烈度地震作用受剪弹性、受弯不屈服;应用SATWE、MIDAS及ABAQU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模型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能够实现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某带竖向收进的240 m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分析了核心筒、外框架、收进位置楼板的塑性开展和损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核心筒墙体在罕遇地震下性能良好,核心筒连梁出现了损伤,形成耗能机制,保护了核心筒墙肢;核心筒墙肢在剪力墙收进处受压损伤明显,个别墙肢...  相似文献   

7.
淄博医药产业创新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结构高度为142.2m,为超高层建筑。结构存在竖向体型收进,导致结构竖向刚度突变和应力集中。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减弱了体型收进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对体型收进位置的结构构件采取了针对性的加强措施。结合建筑特点及结构超限情况,确定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阐述了核心筒位置剪力墙布置等设计问题。对建筑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烈度地区某超高层结构地面以上部分57层,地面到大屋面高度为246.25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通过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受力性能分析,论证了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介绍了核心筒剪力墙、外围框架柱以及加强层等关键部位的设计思路。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高烈度地区混合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体系设计形成多道抗震防线,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合肥某办公楼建筑总高度238.2m,结构高度237.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的结构体系,并在框架柱内增设型钢钢骨。该建筑物高度及高宽比均超过规范限值要求,并且还有扭转不规则以及楼板不连续两项一般不规则项,属于高度超限的高层建筑。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及所处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依据规范设定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并用两种计算软件进行了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还分别进行了设防地震下核心筒,框架柱及伸臂桁架的承载力验算,罕遇地震下结构整体的塑性位移及构件的塑性发展情况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安全合理,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结构满足抗震性能化设计要求。同时也发现了结构的薄弱部位,提出了针对性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绿地中心超高层建筑高度为240m,采用带加强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为型钢混凝土柱+钢框架梁,核心筒底部加强区采用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加强层应用了"虚拟伸臂"概念仅设置环带桁架。核心筒东侧单片剪力墙在高区向内侧收进,采用斜墙转换来满足建筑功能。系统介绍了该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结构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以及关键构件设计。  相似文献   

11.
陈超萃 《新建筑》2009,(3):88-90
使用脚本创造建筑形体是一非常有趣的造形方法。虽然过程极具挑战性,并且错综复杂,但电脑自动化会担保让生成的结果一方面令人惊讶的好,另一方面又出乎意料的特别。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结果差别产生?借由设计表征这一角度,从脚本的本质和它对设计思考的影响来详细审视个中原由。此研究方向在“设计研究”之领域中是鲜少被如此讨论过的。  相似文献   

12.
金致诚 《安徽建筑》2007,14(4):95-95,10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迅速发展,结构设计人员越来越依赖计算软件。文章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对做好结构概念设计的方法提出建议,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启清 《华中建筑》2005,23(2):110-111
建筑室内设计的兴起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空调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我们空调设计人员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了解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思想,拓展我们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赵文军 《城市建筑》2014,(23):70-70
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如何更好更快更经济地实现建筑结构设计是关键问题,可以从概念设计的理念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本文首先概述了概念设计基本理论,然后详细分析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创新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超 《城市建筑》2014,(12):9-9
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是今后建筑的主流。在现实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和景观融合规划设计,将是今后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本文旨在分析建筑物和环境以及景观的融合统一的构思。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如何更好更快更经济地实现建筑结构设计是关键问题,可以从概念设计的理念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本文首先概述了概念设计基本理论,然后详细分析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创新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设计为建筑提供了城市维度的背景框架和由外向内的约束条件。该文通过阿里巴巴深圳大厦设计项目来探讨建筑师如何在城市设计的限制之下变限制为建筑创作的诱导,进而探讨了建筑师在当今城市设计控制下的建筑创作思路,设计出既可以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又富有创作精神且有个性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8.
邹开胜 《城市建筑》2014,(23):53-53
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与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背景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为注重精神需求的高度满足,开始关注高品质生活环境的打造。本文结合经验对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提倡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抗震概念设计的优化准则及其相应的构造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0.
块域设计-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中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纲伦  李蓉 《新建筑》1999,(1):36-37,52
城市设计可以看作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中介,它能促进规划师与建筑理由的相互协作和交流。为了有利于设计思考建筑问题时能够从城市角度出发,提出并讨论了“块域设计”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