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右侧显性旁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例显性右侧旁路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6.2±13.7岁.均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体表心电图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7例旁道位于右前游离壁,5例旁道位于右后游离壁,3例旁道位于右后间隔,2例旁道位于右中间隔,2例位于冠状窦内.以上病例均经普通大头导管消融失败,且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标测,确定靶点以后以能量30~50W消融(方法同普通射频消融术),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消融采用温控模式(靶温度为50℃),生理盐水的流率为17ml/min.结果:19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平均时间95±26.3min,放电次数3.8±1.6次,平均能量输出37.6±7.5W,X线曝光时间30.2±11.4min.所有患者术中无阻抗增高、心肌穿孔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冷盐水灌注导管对难治性右侧旁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明  金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0-1362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于床旁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IEG)引导,心脏起搏时体表心电图II、III、aVF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定位行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病情稳定后行胸透或心脏彩超证实电极导管的位置。结果:28例均取得成功,未有并发症发生,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完全起搏时间约15min。测起搏阀值低于1V。28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搏1例,心尖部起搏27例,维持临时起搏时间6h至7d不等。5例患者在推送电极导管至右室的过程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适当调整电极导管方向后消失,1例出现膈肌起搏,调整起搏电极位置及起搏电压后消失。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电极在右室流出道1例,电极在心尖部3例,18例经胸部透视证实电极在右室心尖部。结论: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急救措施,适合条件有限的、没有床旁X线机、没有导管室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 2例大心脏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成功的经验 ,探讨大心脏心动过速并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例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一次完成。局麻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左、右股静脉 ,分别放置 6F 4极电极导管于冠状静脉窦、His束、高位右房和右室心尖部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并均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行RFCA。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 1例为心房扑动经房室旁道顺传引起的宽 QRS波心动过速 ,另 1例为右房下部房性心动过速。均成功施行了RFCA。术后分别随访 2a和 3a心动过速未发作 ,扩大的心脏逐渐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该类病人可以行RFCA治疗而及时消除心动过速 ;成功的RFCA后可使扩大的心脏逆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共收集了 1998年 1月~ 1999年 3月宜城县人民医院 10 2例临床诊断为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有快速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快速房颤 6 4例 ,9例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余 5 5例以减慢心室率为主。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均转为窦性心律。 2 5例 PSVT均中止发作。 1例室颤因抢救无效死亡 ,余 8例室速、室颤均中止。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常见 ,部分具有高度致命性 ,急诊时必须正确识别 ,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用大头电极导管(Mansfeild/Webester)进行标测和消融,射频电传为4000-16000J。射频消融结果3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射频消融术在国内外已经成为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我院近 2年对 2 3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了射频消融治疗 ,根治了疾病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 :2 3例中男性 13例 ,女性 10例 ,年龄 12~ 6 0岁。均有明确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 ,病程 3至 10年 ,发作时心率为 130~ 2 40bpm。其中 18例作食道电生理检查能透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2例食道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 ,3例未作食道电生理检查。所有病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2 )电生理检测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导管 ,穿刺左、右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经床旁漂浮球囊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分析起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床旁临时起搏有效,成功率为93.7%,其中3例先行胸外无创起搏.并发症有胸外无创起搏胸痛1例,电极脱位2例.结论 应用带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具有迅速、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此法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抢救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蚀术(RFC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先进方法。我们于1991年12月对2例显性预激综合症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蚀左侧预缴旁路治疗室L性心动过速,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正材料与方法1.1对象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9岁和32岁,病史分别为5年和12年,均为显性预缴综合征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经体检、X线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l.2方法经左、右股静脉插入6F2~4极电极导管,分别置于高位右房、希氏束和右心室心尖部;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6F4极电极导…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蚀是治疗预激综合征的新方法,影响成功率的关键是旁道定位。1991年10月我们以旁道电位为标志成功地消蚀1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21岁。主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12年入院。静态心电图示A型预激综合征,发作时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快心率250次/分,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静注心律平可缓解。乎均每年发作2次以上。入院后常规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术前禁食8小时,术前半小时留置导尿管。按常规方法穿刺左股静脉送入2根6F四极导管,分别置于高右房及希氏束。将另一导管经右股静脉送入右室尖部。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一根7 F Jackman电极导管至冠状窦。该导管末端有三组电极呈正交分布,每组电极有4个,绕导管一周。穿刺右股动脉送入7F大头消蚀导管(Mansfield/Webster)至二尖瓣环左室侧。消蚀导管插入后静注肝素5 000单位,以后每小时静注2 000单位。  相似文献   

10.
<正> 经食道心房调搏是诊断和治疗某些心脏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电生理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我们自1983年发展此项检查,为探其讨临床价值,现就其中40例分析如下: 一、病例选择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或阵发性窦缓30例;阵发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区节律2例;冠心病2例。二、起搏器和刺激导管电极FD-1型多功能心脏程序刺激仪;国产7F双极食道导管电极;输出电压25~33V脉宽10ms;导管电极深度32~41cm;心电示波记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搏在判定左侧旁路射频导管消融终点中的价值。方法120例左侧旁路参与的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导管消融前、后均行右心室心尖部S1S1分级递增刺激;射频导管消融后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显示经旁路的室房逆传被完全阻断后,经大头电极在消融靶点处或左心室游离壁进行S1S1刺激。结果在常规右心室S1S1刺激显示旁路逆传被阻断之后,共有5例患者在经大头电极以相同的条件在左心室刺激时显示旁路逆传仍然存在,有3例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均继续行射频导管消融,直至右心室心尖部及左心室刺激均无经旁路室房逆传。平均随访(17±10)个月,均无心室预激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左心室起搏可作为判断左侧旁路是否被完全阻断的常规电生理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盈状窦电极、高位右心房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电极,经高位右房、右心室程控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确定室上速发作类型,标测并消融。消融终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程控刺激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跳跃现象消失,或虽存在但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上速,即使有心房回波,不超过一个;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显性预激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呈室房分离或递减性传导,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隐匿性旁路:心室起搏放电时VA分离,偏心传导消失,出现室房分离或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的室房递减性传导或心动过速终止于旁道逆传。结果 46例均成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术中、术后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气胸、瓣膜损伤、死亡等并发症,随访3月~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极少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经普通大头电极导管消融失败的 1 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标测 ,确定靶点后以 3 0~ 5 0W能量消融。结果 :1 1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 91 .2± 2 3 .3min,放电次数 3 .5± 1 .9次 ,平均能量输出 3 7.6± 7.5W ,X线曝光时间 3 7.8± 1 8.9min ,所有患者术中无阻抗增高 ,无心肌穿孔及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 4 .9± 1 .2个月 ,无一例复发。结论 :灌注盐水大头电极导管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 102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48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54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 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100.0%),但漂浮电极导管组实际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电极导管组,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院前一项急救措施,应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血管疾病严重致死性并发症之一 ,具有较高病死率 ,治疗护理难度大。我病区自 1995年以来 ,成功地抢救了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6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小者 4 2岁 ,最大者 6 8岁 ,平均 5 7 8岁。其原发病为 :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肌缺血缺氧 4例 ,充血性心肌病 1例 ,冠心病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2 护 理2 1 对诱发因素的观察与一般护理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原因很多 ,常见的有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充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19例患者术后1~15d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对比研究起搏心电图与导管位置的关系。结果:电极导管到位率97.9%,心脏有效起搏率97.9%,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初步体会。方法对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选择消融慢径,对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采用常规方法标测和消融旁道,对室速和室早均采用寻找心内膜最早激动点与起搏标测相结合。能量均从10W开始。结果53例消融成功,2例右侧旁路消融失败;并发Ⅰ°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结论为减少并发症,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应做到导管操作轻柔,大头电极位置难以确定时应采用多角度透视,冠状窦电极不宜过深,靶点图不带H波,从低能量开始,严密监测阻抗。  相似文献   

20.
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心脏临时起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和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110例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52例行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埘起搏,58例经X线透视下置入普通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耗时、起搏参数及并发症。结果漂浮电极导管组与普通电极导管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1%与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导管组手术操作耗时较普通电极导管组长(P〈0.05),两组起搏阈值与感知灵敏度、心律失常率、并发症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床旁紧急置入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其优越性,可作为一项院内或院前急救措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