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以聚乳酸多元醇(PLAT220)、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通过预聚法合成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PLA-TPU),研究原料配比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结果 表明,随预聚物中W(-NCO%)含量的增加,TPU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减小;随着R值(-NCO/-OH比值)增加,TPU的拉伸...  相似文献   

3.
新型聚氨酯微球制备及其药物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二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考察了扩链剂1,4-丁二醇(BDO)的含量对微球表面形态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F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以溴百里酚兰为亲水性模型药物,初步研究了微球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径47um,粒径分布在10~90um之间;微球表面有孔,但随着BDO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变得相对粗糙,孔数减少,孔径减小,直至孔消失;BDO含量的增加也使模型药物的包封率减小,释放速率变慢;药物释放初期出现程度不同的“暴释”现象,但随后近似于零级释放。  相似文献   

4.
《热固性树脂》2021,36(3):1-6
采用聚醚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基材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物理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多元醇、异氰酸根(—NCO)、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以及有机微球填料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醇选用PTMG—1000与PPG-210,其质量比为60∶40时弹性体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随着预聚体中—NCO含量增加,材料的强度以及刚性增大,但柔顺性降低,阻尼性能也逐渐降低,当—NCO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阻尼性能最好。扩链剂BDO与TMP并用时,随着TMP用量增加,材料的阻尼性能提高。适量有机微球的加入可明显改善聚氨酯材料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聚乳酸二元醇(PLA-OH)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2,2-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亲水扩链剂合成了亲水扩链剂含量不同的聚乳酸(PLA)基水性聚氨酯(PLA-WPU)乳液,制备了PLA-WPU胶膜和超细纤维合成革。结果表明,随DMBA含量的增加,PLA-WPU乳液粒径减小、固含量增大,PLA-WPU超细纤维合成革拉伸强度和最大负荷增大,水接触角减小。当DMBA含量为5.5%时,PLA-WPU乳液固含量达到35.4%,粒径为196.37 nm,PLA-WPU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拉伸强度提高到29.9 MPa,约为超细纤维基布的1.7倍,水接触角降低到73°。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微球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及三乙醇胺为原料,进行缩聚交联反应,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表征了微球的形态及溶胀性能,通过BET法测定了微球的比表面积。并通过微球对模型药物异烟肼的释放实验,讨论了微球的化学组成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反应获得预聚体,用1,6-己二醇扩链,并用长链烷基醇封端,最终获得内部含有疏水链段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FT-IR和1H NMR对HEUR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黏度测定,着重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疏水链段的位置和大小对增稠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增稠剂的加入对苯丙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末端疏水链一定时,增加亲水链长度,有助于黏度的提高;相同浓度下,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样品比分布宽的样品增稠效果好;分子内部疏水链段会使黏度降低,同时会使乳液粒径增大,乳液黏度的大小完全由增稠剂分子末端疏水链以及增稠剂的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等单体在磁性氧化铁的醇/水分散体系中的聚合行为。为了改善磁性氧化铁粒子与苯乙烯单体间的亲合性,加入聚乙二醇作为发散剂和稳定剂,制备出业径为30-1000μm的具有磁响应性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立山  姚新建 《应用化工》2011,40(11):1945-1947
以L-乳酸为原料,锡粒为催化剂,实现了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聚乳酸。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聚乙烯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聚乳酸微球,研究了聚乙烯醇浓度对聚乳酸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浓度增加时,微球半径变小,但粒径分布均匀度下降,聚乙烯醇浓度为1%时,聚乳酸成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水性聚氨酯合成及其在玻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  刘颖  曹平 《玻璃纤维》2008,(3):17-20
介绍了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时,对水性聚氨酯的特别要求.实验采用二异氰酸酯与聚醚二元醇、亲水扩链剂反应合成水性聚氨酯.讨论了合成工艺和亲水扩链剂加入量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整合成工艺参数、亲水扩链剂加入量能实现溶液的亲水性、弱阴离子性与成膜性能于玻纤应用中的最佳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以左旋和右旋丙交酯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含有左旋和右旋乳酸链段的聚乳酸立构嵌段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表明共聚物已成功合成;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共聚物的熔点和晶型进行研究,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具有立构复合结构;采用乌氏粘度计对共聚物的分子量进行研究,表明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560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作为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CL可以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在PCL含量为2份时共混物两相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 ,并介绍了几种新的聚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纺丝方法,以及该聚合物及纤维的性能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5.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纤维的纺丝成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综述了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纤维的溶液纺丝和熔融纺丝成形的研究进展 ,以及聚乳酸纤维的性能。指出聚乳酸纤维的工业化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 ,开发新的纺丝成形工艺。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结构、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制树脂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9.2倍的甲苯、13.6倍的煤油、5.4倍的机油。  相似文献   

17.
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以L一乳酸单体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乳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选择氯化亚锡为催化剂,用量0.5wt%,在聚合温度180℃、绝对压力70Pa下反应10h,可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相似文献   

18.
(丁二酸丁二酯/丁二酸己二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二酸、丁二醇、己二醇为原料,在十氢萘中进行直接缩聚反应,合成了高分子量(丁二酸丁二酯/丁二酸己二酯)共聚物,产率达到95%以上。FT—IR和^1H—NMR图谱表明,共聚物的结构为预期结构;GP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均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与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相比,共聚物的拉伸强度显著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DS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结晶度明显低于PBS,其熔点、结晶温度随体系中丁二酸己二酯单元的增加而降低:TG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海藻酸为载体的固定化德氏乳酸杆菌在固定床反应柱中发酵生产乳酸,产生的乳酸通过吸附柱中的聚乙烯基吡啶树脂进行吸附分离的过程.建立了稳态时具有轴向近混的固定化细胞柱连续发酵模型,用线性推动力模型描述了乳酸通过吸附柱在聚乙烯基吡啶树脂上的吸附动态过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0.
三辛胺萃取分离乳酸-醋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英  秦炜  戴猷元 《化工学报》2001,52(2):141-145
选择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乳酸和醋酸为被萃溶质 ,系统地研究了水相pH值及络合剂含量对单组分乳酸、醋酸及其混合物萃取特性的影响。在适当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了考虑络合萃取及物理萃取的单组分及双组分体系的相平衡分配系数表达式。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 ,随络合剂含量的升高 ,乳酸、醋酸的单组分及其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平衡分配系数皆升高 ,分离因子 β增大 ;随水相平衡pH值的升高 ,相平衡分配系数均降低 ,分离因子也呈下降的趋势 .采用本文的模型进行模型参数拟合 ,其精度较好。利用单组分的络合反应平衡常数可成功地预测双组分体系中各组分的相平衡分配系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