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导气针法是<内经>的主要针法之一,是在针刺得气后通过均匀缓慢的提插引导逆乱之经气恢复正常的一种针刺方法 ,具有取穴少、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为r更好地继承和使用<内经>导气针法,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1由来与意义 导气针法原为“五乱”病证而设。《灵枢·五乱》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称为“五乱”,认为其发生乃由气之逆乱所致,而非邪气的亢盛或正气的不足,故不用补泻针法,而另设“导气”针法,以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常态。其原文谓“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相似文献   

3.
段延萍 《北京中医》1998,17(2):44-46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之宗本,本文仅就《内经》对针刺浅深与病证、季节、体质的关系及针刺浅深禁忌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指出针刺浅深得当,疗效颇佳,反之人伤五脏或变生他疾,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内经>阴阳补泻针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出五种阴阳补泻针法:阴阳深浅补泻针法、阴阳互引补泻针法、阴阳互治补泻针法、阴阳左右补泻针法、阴阳荥合补泻针法.对五种阴阳补泻针法的技术操作、要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种<内经>阴阳补泻方法,后世医家又加以润色、发挥,形成了多种补泻方法.该补泻方法是其他复式补泻手法的重要基础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内经》刺血络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广 《中国针灸》1992,12(4):42-44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依据、诊法要点及临床意义的角度探讨《内经》“明堂诊法”。诊察明堂,以“以表知里”、“众脉联属”、“亦属太阴”为其理论依据。诊察明堂,应当望色泽、知部分、视形态、察呼吸动作、辨鼻涕、别鼻衄、问嗅觉,从而帮助诊断疾病、推断病势。认为明堂诊法确有临床价值,应肯定并发扬这一古诊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徐疾补泻与提插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从事针灸研究的学者一直强调针刺补泻手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补法和针刺泻法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 ,施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于同一病例 ,其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别。徐疾、提插补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 ,正确理解两种刺法的含义、应用以及它们的关系 ,有利于针灸医师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灵活运用 ,提高临床疗效。1 徐疾、提插补泻的内容1 .1 徐疾补泻 徐疾的含义 ,一作动作的快慢 ,一作时间的久暂。《灵枢·小针解》 :“徐而疾则实者 ,言徐内而疾出也 ;疾而徐则虚者 ,言疾…  相似文献   

9.
针刺徐疾补泻法对中风患者下肢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徐疾补泻法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意即,“徐而疾”的手法会使正气实(补法);“疾而徐”的手法会使邪气虚(泻法)。至于“徐而疾”与“疾而徐”是一种什么手法在《内经》里就有两种解释。一是《灵枢·小针解》的解释:“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对此后世不少医家理解为,缓慢进针、快速出针为补,快速进针、缓慢出针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针对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虚"的内涵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为明确"阴虚"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阴虚"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研究发现,"阴虚"一词在《内经》中共出现11处,其涵义有5种,分别为中土受伤,形气衰少;尺脉不足;五脏精亏;肾虚;阴经气虚。本文就正确理解"阴虚"内涵与外延,界定"阴虚"概念,为中医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继承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风池穴导气法妙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节  梁静  汪娟 《四川中医》2007,25(6):106-107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在风池穴上使用导气法,使该穴临床使用更加灵活、广泛,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意守导气法”对中风病人血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守导气法”对中风病人血流变的影响610075成都中医学院黄泳,张莉业师杨介宾教授、曾道冰副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多年,擅长“意守导气法”,此法是指运用特定的催气手法,引导经气循行,使之趋向病所,[1]每获奇效。我们将“意守导气法”和常规针刺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与厥字相关的病名有多种,部分名称所指的疾病与今天中医内科学的厥证相同或相近,而也有多数疾病并不属于今之厥证,这些名称在后世疾病正名过程中不断被定正。文章将对《黄帝内经》中与厥相关的病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厥字在名称中的含义及其所指的具体疾病。  相似文献   

15.
16.
在中医文献中,"导气"一词最早见于《灵枢·五乱》:"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有学者[1]认为,针灸学之"导气"或移用于"道家或以导气养性"(《论衡·道虚》),与道家养生调息之徐徐呼吸的特性相似,是一种"徐入徐出",非补非泻,通过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如常以...  相似文献   

17.
陈全新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在脏腑上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在经络上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关。选穴治疗上以背俞穴为基础调理脏腑,配以循经取穴。陈教授崇尚华佗的"针灸不过数处"的思想,取穴精炼,左右交替,有效地避免了穴位的疲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穴位的功效。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补泻手法并加以创新,独创"分级补泻手法",并将传统的导气手法归纳为"针向行气""捻转提插""按压关闭""循摄引导"4种,有效地提高了补泻和导气手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通过比较导气法和龙虎交战法的演变、操作、适应症及临床运用,初步分析了两种手法与刺激量及疗效的关系,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