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已成为稠油生产大国。注蒸汽热采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但稠油在开采过程中具有温度高、注汽次数多、开采周期短等特点,使得套管出现变形、漏失、错断等形式的损坏,大大降低了套管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综述了稠油井套管损坏的类型和原因,稠油井套管的损坏规律,以及预防套管损坏的措施,为稠油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疆油田风城作业区重18井区自2010年正式投产以来,陆续出现了油井套管破裂、缩径及错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油田产油水平,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本文从重18井区套损形态、套管规格、注汽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重18井区的套管损坏主要原因是注汽温度压力过大、油层严重出砂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揭示了套管损坏机理。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稠油热采井中砾石充填只能对油套环空进行充填,充填压力低,防砂周期短,对于地层亏空严重的油井,防砂效果差;注汽管柱与防砂留井鱼顶间的套管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不仅受到热应力破坏,而且腐蚀严重;防砂管柱后期处理难度大等问题,研究防砂注气一体化技术,将一次管柱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与注蒸汽相结合,采用大排量携砂液将亏空油层和井筒一次充填结实,建立高渗透注汽采油通道,降低注汽压力,提高防砂效果;同时注汽管柱直接插入防砂管柱内,简化了注汽管柱结构,提高了注汽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家庄油田稠油资源丰富,但是具有层薄、油稠、出砂等特点,因此水平开采是有效的开采方式。水平井注蒸汽采油与常规竖直井注采相比,水平井射孔的井段长,油层打开程度大,因而可以用较低的驱动力提高采收率,目前在薄层稠油开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陈家庄稠油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除了对完井方式、注汽参数、生产管柱等进行优化完善,以适应热采开发的需要外,还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了热采防砂、降低注汽压力、气体辅助吞吐等三项保障薄层稠油热采的配套增效技术,使陈家庄稠油水平井热采达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超稠油井因受蒸汽吞吐生产周期短、注汽频繁、出砂、汽窜及固井质量、完井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套管损坏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套管损坏机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超稠油开发先期钻井和完井工艺的完善、生产过程中各项注采参数确定以及套管损坏后的修复三方面,提出了套管损坏的防治方案。在实践中进行广泛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受完井方式、套管质量、固井质量和注蒸汽保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稠油热采井注蒸汽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口抬升、管外油气水窜、井口油汽外窜和套管损坏等各种极端复杂问题,对热采井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调研了各典型油田热采井开采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出了预防及整改措施,希望有助于稠油热采井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分层防砂分层注汽工艺在稠油井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欣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2):107-108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中遇到的机械防砂和分层注汽技术不能同井施工的问题,提出分层防砂分层注汽技术实现稠油热采井的分层段防砂和分层注汽。通过该技术的实施,扩大了分层注汽技术的应用范围,发挥了稠油出砂吉的纵向潜能,进一步提高了稠油油藏的吞吐效果和纵向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云南化工》2021,(1):158-159
针对稠油热采井轮回注汽工况过程中引起管柱产生额外温度荷载的现象,依据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理论,考虑轮回注汽温度的影响,完成稠油热采井的强度评价;采用热采井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计算套管柱的应变,应用应变设计准则,完成稠油热采井的应变评价。实例计算表明,该热采井工况适合基于应变的热采井管柱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稠油井在开采过程中经过注汽、放喷,近井地层开采程度逐渐加大,导致油层出砂造成油井砂卡,严重缩短了油井的使用寿命。经过论证,采取一套完善的油井管理机制,能够降低油井出砂率,延长油井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开采方式。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和吞吐轮次的提高,7″侧钻成5″套管井日益增多,5″套管井注汽初期采用的是笼统注汽工艺技术。随着侧钻井注汽轮次的提高,笼统注汽存在不可弥补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稠油5″套管井注汽的分层配注汽工艺技术,通过设计有效的封隔器及配套工具,完善稠油开采工艺,达到最佳开采效果。该技术近几年已现场实施应用100余井次,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开采方式。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和吞吐轮次的提高,7"侧钻成5"套管井日益增多,5"套管井注汽初期采用的是笼统注汽工艺技术。随着侧钻井注汽轮次的提高,笼统注汽存在不可弥补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稠油5"套管井注汽的分层配注汽工艺技术,通过设计有效的封隔器器及配套工具,完善稠油开采工艺,达到最佳开采效果。该技术近几年已现场实施应用100余井次,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口采油厂热采井注汽后,一旦需要检泵作业和热洗,因为油稠洗井压力高,加之入井液温度低、地层压力低等原因,容易造成入井液进入地层,引发注汽后高温地层冷伤害,致使油井产量降低。为此,研制并应用了稠油热采井油层保护工艺管柱来避免稠油井入井液对地层的冷伤害,进而提高热采高产周期,减少热采作业费用,提高注汽热采效益。本文介绍了稠油热采井油层保护工艺管柱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孤东油田稠油区块因油层薄,渗透率低,动用难度大,部分稠油井注汽压力偏高,注汽难度大的问题,利用二氧化碳增能降压工艺降低注汽压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大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稠油井出砂是油田油气开采过程中砂粒随流体从油层中运移出来的现象。其危害很多:会造成砂埋油层、砂堵井筒、管线及储油罐积砂,影响油井产量;产出砂造成抽油泵、柱塞等设备磨蚀,使油井停产作业,导致成本上升;造成井壁坍塌,套管变形和损坏,严重时导致油井报废。出砂引起一系列危害,既提高生产成本,又增加管理难度,因此必须采取防砂措施。防砂是指对出砂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孤东油田稠油区块因油层薄,渗透率低,动用难度大,部分稠油井注汽压力偏高,注汽难度大的问题,利用二氧化碳增能降压工艺降低注汽压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增大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海上稠油井注入蒸汽温度在350℃左右,多个注采周期后,若水泥石抗高温能力不足,封固水泥石会发生强度衰减,尤其是低密度水泥浆性能不佳,会导致水泥石完整性被破坏、密封失效、套管损坏、油井出砂等,多个问题随着井口上窜的蒸汽一起爆发.针对热采井固井作业,低密度水泥浆在350℃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对于稠油热采井封固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当代化工》2012,(6):594-597
分析了辽河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存在的问题.通过水平井筛管防砂完井方式的比较,采用顶部注水泥高强度弹性筛管防砂完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热采水平井中热力和地应力造成套管、筛管损坏及封隔器的坐封和密封困难.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弹性筛管的强度高、防砂效果好,油井能够保持长期稳产.  相似文献   

18.
蒸汽吞吐是目前稠油油藏比较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而边际稠油油藏开发难度相对较大,研究边际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技术政策界限十分必要。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纯油层和油水同层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油水同层的避射厚度界限和合理井网井距界限。纯油层周期数大于2,注汽量大于2000m3后,注汽量的增加对开发效果基本无影响;周期数大于5后,蒸汽吞吐基本进入接近经济效益极限吞吐阶段;对于油水同层而言,最佳避射厚度为1/3到2/3;注汽量为1000m3时,井距160m最佳;当注汽量大于2000m3后,200m井距最佳。  相似文献   

19.
海26块是稠油热采区块,油田转热采吞吐试验初期,受井深、完井技术和井筒隔热工艺的影响,油井注汽过程中表现注汽压力高、蒸汽干度低、套管上涨等现象,造成蒸汽吞吐效果差。通过开展油藏参数和井身结构研究,分析油藏热采适用条件和井筒受热状况对非预应力套管完井产生的影响,优化注汽管柱和井筒隔热工艺,经过6年162井次的现场实践证明,深层稠油热采井筒隔技术在海26块应用是成功的,达到了保证注汽质量和提高热采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稠油区块注高温蒸汽,普通防砂材料难以满足稠油开发的要求这个问题,研发出稠油高温防砂材料,开发了稠油高温人工井壁防砂技术,该技术解决了稠油注汽井防砂难题,截止目前已现场应用40井次,防砂增油显著,是辽河油田稠油出砂区块稳产、增产的有效工艺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