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贝母类药材的定性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和伊贝母的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及薄层色谱(TLC)鉴别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对5种贝母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2种展开系统,分别对5种贝母进行TLC鉴别。结果:得到5种贝母粉末的显微特征区别点。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的TLC图谱中均含有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均无西贝母碱;伊贝母的TLC图谱中无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但含有西贝母碱。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5种贝母类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贝母与其它贝母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曙  徐小平  谭昌勇  李涛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3):219-219,221
目的:用薄色谱法区别川贝母与其它贝母,方法:收集各种贝母的对口药材,分离得其总皂苷,再取部分酸水解得皂苷元;分别用薄层色谱法比较各种贝母的皂苷部分和皂苷部份。结果:得到中国现行药典载的四种植物来源的川贝母均含有,而其它贝母均未含有的薄层色谱斑点,结论:这些斑点具有将川贝母区别于其它贝母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莉 《黑龙江医药》2010,23(1):94-95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m、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c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et Butal.及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u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其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川贝母的伪品小东贝母的鉴别方法和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分别对松贝母、青贝母、炉贝母及其伪品小东贝母进行研究。结果性状鉴别方面,小东贝母呈卵圆形或长圆形、基部尖、不能平放、味极苦,可与各种规格的川贝母区别;显微鉴别方面,小东贝母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呈念珠状增厚,可与各种规格川贝母相区别。结论本法可以区分小东贝母与松贝母、青贝母、炉贝母,可用于小东贝母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苏桂云  马盼盼 《首都医药》2009,16(13):40-40
川贝的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药材。始载干《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苦甘,微寒。  相似文献   

6.
沈力  周浓  易东阳  李洁玉 《中国药房》2012,(35):3313-3315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规格太白贝母与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结果:建立了太白贝母、暗紫贝母中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出21个共有峰;不同商品规格川贝母类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5以上,但相对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采用HPLC法建立太白贝母、暗紫贝母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全面有效控制川贝母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十几种贝母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西贝碱等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方法 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薄层扫描法、差热分析法、总生物碱测定法.结果与结论 为贝母类药材品质评价,含贝母药材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及《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其名字始于其形,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取其干燥的鳞茎入药,传统应用根据药材性状不同,前两者又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相似文献   

9.
李苓  赵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39-240
目的比较201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土贝母的药材来源、性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和查阅相关文献,对上述药材的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土贝母和其他贝母存在多种不同之处。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川贝母与伊贝母、平贝母相似,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相似。结论由于川贝母资源匮乏,价格昂贵,市场上代用品、伪品名目繁多,造成了临床使用上的混乱。建议把功效相同,药源充足,基源相近的平贝母、伊贝母,替代使用川贝母,从而保证川贝母的临床用药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超滤-纳滤联用技术在川贝母生物碱成分浓缩中的应用。方法以总蛋白和西贝母碱透过率为指标,考察超滤过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西贝母碱的截留率为指标,考察滤膜截留相对分子量、超滤液中西贝母碱浓度和p H值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结果采用截留相对分子量为10 000的滤膜,对总蛋白的去除率为98. 61%,西贝母碱的透过率达到98. 57%。纳滤过程最佳工艺参数:截留相对分子量为500、西贝母碱质量浓度为140μg/ml、超滤液pH为5. 5,对西贝母碱的实际截留率为93. 57%。结论超滤-纳滤联用技术可有效完成对川贝母生物碱成分的浓缩,相比传统热浓缩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