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KDQOL-SFTM量表对2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肾脏病和透析相关生活质量、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P〈0.01);年龄、婚姻、文化程度、透析年限、医疗费用、家庭支持、血浆白蛋白和心理因素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应积极而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与。肾移植均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常用的有效方法。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比较分析。肾移植患者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问卷调查于2005—01/2006-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完成。 对象: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及门诊随访的。肾移植患者各60例,均自愿参加问卷调查。 方法;应用以下2个量表:①一般情况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治疗干预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②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4个因子及自评总分,各个领域得分越高,代表该领域的生活质量越好。主要观察指标;计算患者量表各领域得分,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与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自评总分低于。肾移植患者(P=0.001)。②血液透析患者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模(P〈0.01);肾移植患者在生理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模(P〈0.01)。③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各因子中,心理领域评分与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与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相关(P〈0,05);环境领域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及医疗费用对家庭的影响相关(P〈0.05-0.01);患者生活质量的自评总分与家庭收入相关(P〈0.05)。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因子中,环境领域评分与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有关(P〈0.05),自评总分与肾移植时间有关(P〈0.0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总体感觉低于肾移植患者;与肾移植患者比较,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更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内皮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正常对照组选取健康自愿者32例。慢性肾衰竭组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ESRD患者21例。血液透析组31例,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ESRD患者。分别检测生化指标,血浆vWF和TF含量。结果血浆vwF、TF含量在肾衰竭组和血液透析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浆vWF、TF含量血液透析组明显高于肾衰竭组(P〈0.01)。1次透析后,透析后组血浆vWF含量明显高于透析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透析后组血浆TF含量高于透析前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2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MHD病vWF水平的因素依次为:透析时间(Beta=0.437,P〈0.05)、平均动脉压(Beta=0.397,P〈0.01)、总胆固醇(Beta=0.385,P〈0.01)、低密度脂蛋白(Beta=0,378,P〈0.05)、EPO用量(Beta=0.189,P〈0.05),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687。影响MHD病人TF水平的因素依次为:血红蛋白(Beta=0.503,P〈0.01)、透析时间(Beta=0.408,P〈0.05)、EPO用量(Beta=0.185,P〈0.05),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253。血浆TF水平与肝素用量呈负相关关系(r=0.328,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这种变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与透析时间、平均动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EPO用量、血红蛋白、肝素用量有关。血液透析这一体外血液净化过程加重了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凝血机制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和阶梯状超滤模式(UP)、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3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敬丽  孟娟 《现代护理》2007,13(7):1818-1819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3例使用左旋肉碱3个月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进行使用前后自我对照。结果使用左旋肉碱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使用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使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次数使用前与使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躯体功能、躯体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功能、疼痛、总的健康状况使用前后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使用左旋肉碱3个月以后血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使用前,从而使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功能得以提高,提高了透析的舒适度,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康复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教育期间,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指标均有提高(P〈0.01),生活质量、康复状况亦有改善(P〈0.01),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有提高(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营养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35例老年维持性HD患者于透析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一般临床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等;按Kt/V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不充分组。结果:透析不充分组的老年患者TSF、AC、血肌酐(Scr)、BUN、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白蛋白(AIb)均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老年HD患者CRP与RBC、Hgb、Hct、AIb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P〈0.05)。结论:透析不充分的老年HD患者营养状况较透析充分组患者差;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与CRP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症状特点,加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监测及控制质量。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行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21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0例老年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测量并记录患者透析前基础收缩压及连续3个透析日透析开始和透析1、2、3h的前臂收缩压,计算患者透析中各时段的收缩压变化值,并进一步观察其血压变化时的临床表现。结果DN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CGN组为1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透析开始及透析1、2、3h的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透析中血压下降幅度大、下降速度快(P〈0.01);DN组发生透析低血压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打哈欠、发出鼾声以及无特殊症状等显著高于CGN组,而出汗、头晕等典型低血压表现显著低于CGN组(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于出现透析中低血压,且血压下降幅度大、下降速度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和非透析患者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水平,探讨ESR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ESRD患者60例,分为3组:肾衰非透析组(18例)、血液透析组(22例)和腹膜透析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抵抗素、TNF-α和hs-CRP,同时常规测定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1)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在肾衰非透析组[(9.95±2.65)mg/L]、血液透析组[(10.52±4.77)mg/L]和腹膜透析组[(10.90±2.55)mg/L]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4.60±1.47)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SR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NF-α(r=0.539)、hs-CRP(r=0.406)、SCr(r=0.340)呈正相关(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807,P〈0.01)。结论在终末期。肾脏病,无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还是非透析患者,其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TNF-α、CRP、GFR等因素有关。抵抗素可能对ESRD患者的亚临床炎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出血危险因素评估与应对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出血危险因素,设计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方法 采用出血危险因素与应对能力评估表对189例血液透析患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的出血危险分为平均、中度、高度危险3组,设计个体化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训练。结果 高龄、生活不能自理及透析时间长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出血危险(P〈0.01),经个体化教育后患者的应对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 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学会监测出血倾向、提高自我救治能力,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出血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问卷对10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均有明显受损;疾病严重程度、自我效能、年龄和疾病活动程度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应针对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给予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的HD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s tudy 36一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D患者较正常人群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HD患者较正常人群生活质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HD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活力及总体健康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HD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士应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肾移植(kidney transplant,KT)2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KDQOL-SFTM 1.2量表对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维持性HD 3个月以上60例(HD组)和KT 3个月以上54例(KT组)的终末期肾脏疾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KT组与肾脏疾病相关生存质量总分及其分支领域得分均高于HD组,两组与肾脏疾病相关生存质量总分及症状、肾病的影响、肾病带来的负担、工作状况、性功能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睡眠及社会支持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组与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总分及其分支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所选择的替代治疗方式有关,KT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HD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SPB与生活质量(QOL)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对120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平均得分为(34.08±9.18)分,总体处于中度负担水平;SPB得分在职业状况、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临床分期5个变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B与QOL总分及其心理状况、躯体状况、功能状况维度呈负相关(r=-0.398~-0.545,P<0.01),QOL各维度能够解释SPB30.1%的变异。结论:SPB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普遍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应据此有预见性地评估患者SPB水平并探索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等待肺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提高等待肺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康问卷(short form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SF-36)、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ing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55例等待肺移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tepwise法对影响等待肺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等待肺移植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为(23.18±37.53)-(74.57±26.02)分,低于常模(均P<0.001);SAS及SDS得分分别为(48.09±9.06)分及(52.18±9.98)分,高于常模(均P<0.01);PSSS社会总支持因子得分为(5.56±1.04)分,家庭内支持因子得分高于家庭外支持因子(P<0.05)。呼吸困难和抑郁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等待肺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其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呼吸困难和抑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disease,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version 1.3,KDQOL-SF1.3)对MH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维度评分普遍不高,其中情感所致的角色受限[(48.51±40.74)分]、一般健康看法[(33.30±17.25)分]、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31.64±25.85)分]、工作状况[(30.36±29.53)分]、体力所致的角色受限[(22.99±33.24)分]等5个维度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付费类别、家庭收入、透析时间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HD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the 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对 82 例 PD 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选用 H&Y(hoehn-yahr stage,H&Y)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 2 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oreⅡ,UPDRSⅡ)和第 3 部分(unified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ore Ⅲ,UPDRSⅢ)、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sleep scale,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on assess,MOCA)分别评估 P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症状、抑郁水平、睡眠状况、认知功能等指标。了解 PD 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3.0 ± 14.7)分。影响 PD 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因素按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 HAMD、UPDRSⅡ和 PDSS 评分(均 P 〈 0.05),3 者对 PDQ-39 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 57.7%。结论 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障碍是影响 PD 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对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护理,同时完善生活辅助用具,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便改善 PD 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9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普通人群(P〈0.01),精神健康高于普通人群(P〈0.01);社会支持总分为(41.23±8.59)分,高于常模(t=7.408,P=0.000);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均受到疾病的影响,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n=22)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4周为1疗程,于入组时,4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2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4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入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5.85±9.32,45.71±8.21);(40.27±7.55,46.83±9.51)](P〈0.01,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5.85±9.32,43.91±7.13);(40.27±7.55,45.86±8.68)](P〈0.0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各分量表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表值比较除PF一项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