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用了短短四十年时间,成功实现了人均GDP由不足100美元向1万美元的跨越,一举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在韩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科技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技术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0年至2000年期间达到了39.54%(韩国科技部次官权五甲).2003年,韩国在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国家中科技竞争力排名世界第十(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报告>).韩国在从建国时科技的一片空白一跃发展成为新兴的科技强国的过程中,政府有力的领导和稳定的科技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为了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竞争和挑战,早日实现人均GDP 2万美元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韩国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技管理机构调整力度,推出一系列旨在增强科技部的宏观管理和总体协调能力重要举措,不断增强科技部在科技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5,(11):19-2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所起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准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是我们全部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在2005年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这半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对国家科研创新体制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使韩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韩国的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政府和政策创新.韩国政府还通过减免税收、设立基金和提供信息并协助成果推广等方式,切实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主体的作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科技进步、科技合作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日益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科技合作已从单纯的技术合作进而深入到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也已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力量.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在云南昆明建立定期定址举办的“中国—东盟科技论坛”,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主题,建立一个创新性科技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东盟各国间的科技合作交流,发挥科技引领市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功能,对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特别是促进云南省的对外开放和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中国—东盟科技论坛的建立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竞争尤其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科技日益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区域竞争的焦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特征的世界新一轮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东盟区域急需通过科技合作来提升区域创新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刚刚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也希望两院院士“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2012年5月19日,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开幕,刘延东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切实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单竭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根本发展战略.2006年  相似文献   

7.
野外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野外科技工作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发展道路,在科学数据积累、原始性科学发现、科学规律认知、新技术研发、科技试验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技术市场已经历20年开拓发展历程.技术市场的20年是推动高校科技进入技术市场,推进教育与社会,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20年,是促进高校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并取得显著成绩的20年.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与经济脱节仍然是困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制定了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火炬、星火、成果推广、创新基金和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等各类科技计划的实施,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科技成果资源浪费仍然严重,特别是县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难度更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产出科技成果近3万项,实现转化的仅为20%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80%.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山东省莒县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以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为纽带,充分调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民办科技机构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壮大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拓宽了农业科技推广渠道,有力改变了"官办"农科力量不足的局面,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推进了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强了全县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5,(10):12-17
伴随着2005春天的微风,国家科技计划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科技成果,将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直辖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方面提供更加朋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消防文化中消防理念对消防技术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中国消防理念发展脉络的梳理,指出历史上的消防理念对消防科技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另外,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消防事业,增强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和抗御火灾尤其是抗御特大火灾的能力,以适应保障安全的需要,应该加强消防文化的建设.从而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合力推动中国消防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和创建国家和地区知识创新体系,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教育和经济相结合的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产学研合作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显著增强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国中央级科研院所科学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科技部和财政部设立专项资金,继续推动科学仪器设备的改造升级和资源共享工作.2002年科学仪器设备改造升级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对国家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对重大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和社会公益研究等起显著的支撑作用,配合支持科技部十二个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专项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资源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以来,韩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1996年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标志着韩国从落后农业国跃升为中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从县情实际出发,从强化科技管理,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入手,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工和科技兴农工程,着力培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全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识的加深,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数量上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为了正确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对各经营主体起到一定的鞭策和激励作用,还能了解孵化器存在的问题,为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是人口相对较少的资源型大国,虽然已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其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还是依赖资源优势,科技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很强.近些年来,澳大利亚认识到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局限性,正在加大调整,推动向知识经济的转移,发展科技、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自2001年1月起,由云南省科技厅列项并由祥云县科技局、禾甸镇政府组织实施的新泽村科技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在省州科技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镇、村精心组织实施,行政、科技两支队伍密切配合,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培植了蚕桑、烤烟、亚麻、韩国辣子、大蒜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依靠科技综合开发建立优势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村走上了一条"靠实科技调结构,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