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52-155+16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CD4+T、CD8+T细胞和PD-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包头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肿物及癌旁5 cm、10 cm石蜡组织标本各4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T、CD8+T细胞和PD-L1的表达水平,Sanger测序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 结直肠癌癌组织CD4+T细胞表达阳性的细胞数为108.8个,高于癌旁5 cm的73.8个及癌旁10 cm的38.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CD8+T细胞表达阳性的细胞数为63.8个,高于癌旁5 cm的33.8个及癌旁10 cm的2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PD-L1表达阳性的细胞数为18.0个,高于癌旁5 cm的3.2个及癌旁10 cm的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侵犯、脉管癌栓与结直肠癌癌组织CD4+T细胞表达相关,MSI、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与CD8+T细胞表达有关,MSI、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癌栓与PD-L1的表达均无关。PD-L1和CD8+T细胞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350,P<0.05),PD-L1与CD4+T细胞表达无相关性(r=0.138,P>0.05)。结论 CD4+T、CD8+T细胞和PD-L1在癌组织高表达,CD8+T与CD4+T细胞两者的高表达可作为预后良好的辅助判断指标,PD-L1与CD8+T细胞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趋化因子17(CXCL1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切除的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组织标本中CXCL17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CD4~+、CD8~+、CD68~+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表达水平和CD8~+、CD68~+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CD4~+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7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XCL17表达与CD4~+免疫细胞浸润量呈负相关性,与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量呈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17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预后5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XCL17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XCL17高表达,CD4~+阳性率降低,CD8~+、CD68~+阳性率升高,CXCL17表达与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CD4~+、CD8~+、CD68~+免疫细胞浸润量相关,CXCL17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CD68+、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D68+、CD163+巨噬细胞在OSCC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贵阳市口腔医院2013-2016年手术切除的,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OSCC患者42例,另设12例口腔颌面部正常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CD163+巨噬细胞在OSCC中的浸润数量,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OSCC中CD68+、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68+、CD163+巨噬细胞在中低分化的浸润数量明显高于高分化的浸润数量(P<0.05);CD68+巨噬细胞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数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数量(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中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明显高于CD68+(P<0.05).CD68+和CD163+巨噬细胞在OSCC中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r=0.48,P=0.00).结论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2型巨噬细胞对OSCC具有一定的作用,TAMs可能抑制OSCC的淋巴结转移,而M2型巨噬细胞可能促进OSC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D163巨噬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及其癌旁(距癌组织≥5 cm)正常组织标本,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CD163巨噬细胞表达情况,依据染色结果将CD163巨噬细胞分为高、低表达组,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小分子干扰技术下调巨噬细胞MH-S中CD163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MCF-7共培养,平板克隆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163~+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273,P<0.01);CD163~+巨噬细胞在不同年龄及肿瘤直径中的浸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98、13.965、9.753,P<0.01)。正常表达CD163的MH-S共培养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高于低表达CD163的MH-S共培养的MCF-7细胞(t=11.960、18.397,P<0.01);与siRNA-NC组相比,siRNA-FAM组的G1期MCF-7细胞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98,P<0.01),而G2期细胞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9.542,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163~+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CD163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68+/CD163+巨噬细胞在食管癌组织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CD163+巨噬细胞在食管癌组织的浸润,比较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密度及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CD68、CD163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密度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多(t=21.379...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10、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CML慢性期30例(CML-CP组)、加速期21例(CML-AP组)、急变期20例(CML-BP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44例、未缓解7例以及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上述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相应患者骨髓IL-1β、IL-2、IL-4、IL-10、INF-γ表达;比较骨髓巨噬细胞在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组织CD68、CD163的表达差异与IL-1β、IL-2、IL-4、IL-10、INF-γ表达变化的关系.结果 CM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表达逐渐增高,即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CML-CP组骨髓IL-2、INF-γ明显降低(P<0.05),IL-1β、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情进展,IL-2、INF-γ表达逐渐降低,即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D163表达呈负相关;IL-1β、IL-4、IL-10表达逐渐升高,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CD163表达呈正相关.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后,CD68及CD163仍高于对照组(P<0.05);IL-2、INF-γ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IL-1β、IL-4、IL-10有所降低,同样也高于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所测指标与CML-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噬细胞在CML患者骨髓中的异常浸润并逐渐从M1型向M2型巨噬细胞激化及IL-1β、IL-2、IL-4、IL-10、INF-γ的异常表达,改变了正常骨髓微环境,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分化,可能与CML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CRC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留取病灶标本(CRC组织),并取远离癌组织中心5 cm以上的组织为对照标本(癌旁组织)。以Western blot法检测CRC组织与癌旁组织TNF-α与FoxM1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NF-α与FoxM1在CRC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CRC组织TNF-α、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组织分化程度Ⅲ、Ⅳ级和Dukes C、D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层及以外的CRC组织TNF-α与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分别高于组织分化程度Ⅰ、Ⅱ级和Dukes A、B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及浆膜层的CRC组织(P0.05);TNF-α与FoxM1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TNF-α、FoxM1的高表达与CRC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两者有明显的正相关,可为CR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并能作为新的治疗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8.
熊辉强  王鹤龄  罗璝  刘红兵  刘月辉  张少容 《重庆医学》2013,42(18):2086-2089,2092
目的探讨喉鳞状上皮细胞癌(LSCC)组织中钙网蛋白(CRT)和CD47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LSCC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CRT和CD47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8例原发性LSCC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RT和CD47蛋白的表达、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在LSCC组织中,CRT和CD4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5)。CRT及CD47蛋白随着LSCC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加(P<0.05),CD47与CRT蛋白的表达有一种较强的正相关性(r=0.89,P<0.05),CRT蛋白的表达还与CD45RO+T淋巴细胞的高浸润相关(P<0.05)。结论 CRT和CD47在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T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的浸润相关,可能是喉鳞癌的一种新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CD147、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6例NSCL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20例肺良性病变、7例正常肺组织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CT1、CD147、CD44 mRNA表达,并分析癌组织中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MCT1、CD147、CD44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癌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三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3) MCT1、CD147、CD44 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P均<0.05)、淋巴结转移(P均<0.05)有关;MCT1、CD44 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NSCLC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vision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0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2例)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例)中TAMS的标记物CD68、CD16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CD68、CD16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75%,53.75%,其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73.68%,68.4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52.38%,45.23%)及癌旁正常组织(13.33%,13.33%)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S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D68的表达与CD16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81,P<0.05).结论 TAMS的异常高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利,TAMS表达的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yndecan-1、CD54、RAB5A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了Syndecan-1、CD54和RAB5A在46例胃癌原发灶,癌旁3.0 cm,癌旁10.0 cm,正常组织(外伤或病理证实为良性溃疡)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Syndecan-1在胃癌原发灶内的阳性表达率为15.22%(7/46),癌旁3.0 cm组织,癌旁10.0 cm组织,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26%(13/46)、86.96%(40/46)100%(12/12).CD54在胃癌原发灶内的阳性表达率为67.39%(31/46),癌旁3.0cm,癌旁10.0 cm和正常组织中分别为54.35%(25/46),8.70%(4/46),0.00%(0/12).RAB5A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癌旁3.0 cm,癌旁10.0 cm和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4%(29/46),17.39%(8/46)和0.00%(0/12);Syndecan-1的表达与CD54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51,P=0.017).Syndecan-1的表达与RAB5A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r=-0.364,P=0.013);CD54与RAB5A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645,P=0.000).结论 Syndecan-1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呈低表达,与CD54、RAB5A呈负相关,CD54和RAB5A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并两者正相关,可能对肿瘤进展、恶性程度的判断和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rresten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2例结肠癌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arresten mRNA的表达情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各组织中arrest-en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arreste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arresten mRNA表达水平(0.43±0.14)低于癌旁组织(0.51±0.13)和远癌组织(0.57±0.11);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ar-resten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增加(P<0.05),但arresten mRNA表达在结肠癌临床分期(TNM)、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reste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arresten基因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表达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不同部位Ⅲ期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300例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胃底贲门癌组、胃体癌组和胃窦癌组,各10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无Hp感染、CD68+TAMs以及CD163+TAMs的分布情况;根据CD68+TAMs的浸润情况将胃腺癌分为Ⅰ型(癌巢边缘浸润数量多于癌巢)和Ⅱ型(癌巢浸润数量多于癌巢边缘),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分析Ⅰ型和Ⅱ型胃腺癌患者的Hp阳性表达率以及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部位、年龄、饮酒、中性粒细胞、分型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Ⅰ型和Ⅱ型不同部位胃腺癌患者Hp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底贲门癌组患者肿瘤显著大于胃窦癌组和胃体癌组(t=5.972,P<0.05);胃窦癌组患者饮酒人数多于胃体癌组(χ2=6.742,P<0.05);CD68+和CD163+TAMs在胃窦癌癌巢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巢浸润边缘;在胃底贲门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在胃体癌癌巢浸润边缘的相对表达高于癌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6.06、124.99、142.17、91.16,均P<0.01);CD68+和CD163+TAMs在癌巢浸润边缘多者预后不良(χ2=6.289、4.153、5.979,均P<0.05);Ⅱ型胃腺癌患者累计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较Ⅰ型高(χ2=4.950、5.601,均P<0.05);肿瘤大小与年龄、发生部位有关系(r=-0.162、-0.115,均P<0.05);分型与发生部位、中性粒细胞显著相关(r=0.745、0.231,均P<0.01);Hp与发生部位、分型有关(r=0.141、0.110,均P<0.05);发生在胃体和胃窦部、肿瘤<4 cm、无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水平高的Ⅱ型胃腺癌患者Hp阳性表达率高,且预后较好(χ2=20.168、2.365、19.247、18.972,均P<0.05)。结论:TAMs标志物(抗原CD68和CD163)在癌巢浸润数量多对不同部位的Ⅲ期胃腺癌均是有利因素,另外,Hp阳性也是预测胃体癌和胃窦癌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CD44基因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基因内含子9mRNA(CD44IN9)与外显子V6 mRNA(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对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44IN9与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44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无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表达,2组相对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均有CD44V6表达,且其表达率和相对含量依次递增,3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子宫内膜癌组,CD44IN9和CD44V6表达间有一致性(Kappa值>0.4,P<0.05),CD44IN9表达者CD44V6相对含量较CD44IN9无表达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CD44IN9及CD44V6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CD163蛋白为标志物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接受外科手术的648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后肿瘤组织石蜡标本,患者诊断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对照组分别为:上述标本中38例患者的癌旁组织,37例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和33例内镜治疗后的结直肠腺瘤组织。所有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CD16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D16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血清CA19-9、肿瘤复发转移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发现CD163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预后差(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EA、CD163表达水平也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及CD4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大连市友谊医院2015—2019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CD68+和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和CD4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CD47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CD4+、CD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并依此高低分组。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 T细胞浸润高水平78例,低水平31例;CD4+ T细胞浸润高水平56例,低水平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随访分析显示,高水平CD8+及CD8+/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和OS预后较好(P<0.05)。高水平CD4+结直肠癌患者的DFS、OS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CD8+及CD8+/CD4+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和O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8+及CD8+/CD4+水平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