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席德治先生治疗咳嗽的中药运用经验。方法收集席德治先生治疗咳嗽医案95则,按中医证型分类,建立医案资料库,统计所用中药的类别,及各类别中药总使用频次、不同证型中各类别中药的使用频次;每张处方平均药味及剂量。结果①共用137味中药,归属于15类,出现频次居前5位者为化痰药、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解表药。②风热犯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牛蒡子、甘草、桔梗、前胡、桑叶等;痰热壅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杏仁、桔梗、甘草、黄芩、牛蒡子等;肺阴亏虚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北沙参、甘草、杏仁、桔梗等;肺气亏虚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甘草、北沙参、白术、杏仁等;肝火犯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杏仁、忍冬藤、茯苓、黄芩、败酱草等。③每张处方平均药味数(13.5±1.2)个,总剂量(147.67±22.17)g。结论席德治先生临证治疗咳嗽,重视"痰"这一病理因素及病机证候要点,注重化痰与清热,用药轻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治疗儿童咳嗽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组方、剂型和用药特点,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儿童咳嗽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名称、剂型、处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信息,筛选明确用于儿童咳嗽的中成药,将相关信息录入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通过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分析功能与主治中注明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痰热咳嗽的中成药,通过VOSviewer 1.6.14制作药物聚类网络视图。结果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可供儿童服用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共75种,包含34种儿童与成人均可用中成药,41种仅用于儿童咳嗽中成药。适应的证型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等7种。用于治疗外感咳嗽类中成药45种,占比60%,其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35种,风寒咳嗽10种。用于治疗内伤咳嗽的中成药30种,其中治疗痰热壅肺咳嗽19种,痰湿蕴肺咳嗽4种、痰食积滞咳嗽4种、阴虚肺热咳嗽2种、肺脾气虚咳嗽1种。组方分析发现,甘草、桔梗、黄芩、苦杏仁、陈皮出现频次较高,以寒性,苦、甘味药为主,主要归肺、胃经。从给药途径和剂型来看,经胃肠道给药71种,其中颗粒剂20种,口服液15种,其他还包括糖浆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露剂、膏剂、茶剂等;非胃肠道给药的仅有2个栓剂和2个注射剂。大多数药物用法用量不明确。结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儿童咳嗽中成药的治疗证型以外感风热证、痰热壅肺证为主,用药以寒性,苦、甘味为主,其归经主要为肺、胃经。外感风热证药味多选用黄芩、金银花、连翘;外感风寒证药味多选用紫苏叶、陈皮、麻黄;痰热壅肺证药味多选用黄芩、桔梗、苦杏仁。目前,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的中成药剂型偏少、剂量标注多不全面,需加强适宜儿童特点的中药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析当代医家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为主题词,检索1997年1月—2017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当代医家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的处方。通过Excel 2010建立药物数据库,然后应用SPSS 16.0、WEKA 3.9以及PAJEK 3.1等软件挖掘处方中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55篇,涉及中药处方55首,中药112味,药物总频数575次,使用频率≥10%的药物30味。处方中的核心配伍药物包括麻黄、地龙、甘草、蝉蜕、苦杏仁、黄芩、桔梗、百部和僵蚕等。结论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是当代医家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的核心用药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代至民国著名医家治疗喘证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医学典籍中共获得119条方剂,录入数据库并借助"中医辅助传承系统(V2. 5)"对证候、单药、对药、角药频次等进行深度研究。结果:喘证最常见证候为: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耗证;出现最多的药物是:甘草,杏仁,陈皮;出现最多的对药是:麻黄-杏仁,半夏-陈皮,陈皮-甘草;出现最多的角药是:甘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甘草,半夏-陈皮-茯苓;核心药物是陈皮,半夏,生姜,甘草,麻黄,杏仁;候选处方优选为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结论:喘证证候优先以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为适应证;药物使用可优选甘草,杏仁;对药可优选麻黄-杏仁,半夏-陈皮;角药优选麻黄-杏仁-甘草,半夏-陈皮-甘草;核心药物为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生姜,甘草;候选药物可优选竹茹-升麻-生地黄-玄参等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7,(11)
目的分析治疗支气管哮喘中成药剂型、组方配伍规律及核心用药、功能主治。方法收集目前正在使用的治疗支气管哮喘中成药,对其剂型、构成、核心组合、功能主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种中成药共有95个剂型,其中以片剂、胶囊剂、丸剂多见,共涉及233种中药饮片。中药配伍中以麻黄与甘草、苦杏仁与甘草、苦杏仁与麻黄等多见,核心中药组合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构成,功能主治主要为平喘、止咳和化痰,27.17%的中药饮片为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通过支气管哮喘中成药剂型、构成、核心组合、主治的挖掘分析,可为临床辨证用药及支气管哮喘中成药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治疗发热的中成药剂型、用药规律、功能主治。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治疗发热的中成药处方信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药物数据挖掘。结果符合要求的中成药有153个制剂,包括105种14个剂型,剂型中颗粒剂、片剂、口服液、丸剂多见。成药中涉及195种中药饮片,甘草、黄芩、连翘、桔梗、薄荷、金银花、荆芥、防风、杏仁使用频次较高;核心中药组合为银翘散加减,新方分析得到潜在关联的新方5首。功能主治中风热感冒占绝对数量。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治疗发热的中成药处方、剂型丰富,基本涵盖临床常见发热疾病,中药西药的科学化配制有利于临床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应充分结合中西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雷枭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并结合其临床经验进行探析,为咳嗽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5月雷枭教授中医门诊咳嗽患者处方217张。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所选用处方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舌象、脉象及伴随症状,得到药物的关联规则与核心组合。结果:累计采纳处方217张,中药123味。温、寒、平为高频药性,肺经、脾经、胃经为高频归经,药物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解表药为主。应用关联规则得到高频药物组合陈皮、麻黄、枇杷叶、紫菀、百部、北沙参,应用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合4组:甘草、荆芥、枇杷叶、桔梗、陈皮、百部;甘草、半夏、杏仁、枇杷叶、陈皮、蝉蜕;半夏、甘草、枇杷叶、麻黄、茯苓、陈皮;枇杷叶、甘草、杏仁、桔梗、陈皮、麻黄。舌象以舌淡苔薄白频次最高,脉象以弱脉为主,咳痰、咽痒、干咳为前3位高频伴随症状。结论:雷枭教授治疗咳嗽虚实兼顾,以化痰止咳、疏风止痒为主,同时调理脾胃,重视恢复肺胃气机,善于使用止嗽散加减治疗部分顽固性咳嗽。用药温润平和,少用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  相似文献   

8.
鲁敏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135-136,154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PIC)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儿/儿童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外感后咳嗽"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1996—2016年有关中医治疗PIC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规范相关数据,对所用中药之性、味、归经、分类和药对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8篇,获取方剂62首,使用药物112味,用药总频次635次,单味药使用排序前10位依次为甘草、杏仁、桔梗、紫菀、陈皮、百部、麦冬、款冬花、茯苓、前胡;药物按功效分为26类,其中化痰止咳药用药频次最高,其次为补气药、清热药、解表药、补阴药;药性排序依次为温、寒、平、凉、热,药味以苦、甘、辛使用较多;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心、肝经;涉及中药传统药对27种,排名前5位依次为甘草与桔梗、半夏与茯苓、半夏与杏仁、黄芩与半夏、麻黄与地龙。结论:根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小儿PIC组方以止咳化痰药为主,经辨证多辅以补益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用清热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清热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黄芩、冰片、金银花、大黄、连翘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黄芩""甘草、桔梗""连翘、金银花"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冰片""桔梗->甘草""朱砂->冰片""栀子->黄芩"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清热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清热作用的部分开窍药、安神药、泻下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重症流感样病例的用药规律,为临证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重症流感样病例的医案,分析其处方的中药频数、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高频用药为甘草、杏仁、连翘、黄芩等,2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杏仁-甘草、黄芩-甘草、连翘-杏仁、麻黄-甘草等,3味药的高频药物组为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甘草、石膏-麻黄-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等。互相关联的药物主要构成5组:①桔梗、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麻黄、石膏;②忍冬藤、海浮石、桑叶、赤芍;③桂枝、前胡、麻黄、陈皮、半夏、桔梗、薄荷、茯苓;④橘红(陈皮)、桔梗、赤芍、半夏、连翘、桂枝、紫苏、甘草、荆芥;⑤前胡、旋复花、半夏、厚朴、杏仁、葶苈子。结论 重症流感样病例用药主要有清热类、止咳化痰类、解表类;关联的药物组以解表、通络、清热、化痰(饮)治法常见,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得出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2020 年版) 中筛选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 功效类别、性味归经、用药规律、新方组合挖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中成药处方130 首,涉及中药 250 味,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桔梗、黄芩、连翘、金银花等;主要以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为 主;药性多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然后依次为胃经、脾经等。常用药 对有“甘草-桔梗”“陈皮-甘草”“黄芩-连翘”“连翘-桔梗”“金银花-连翘”等;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 取出2 种不同的核心组合各6 组,并挖掘出潜在新方6 首。结论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 版)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出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多用于风热感冒,其核心药物为甘草、桔 梗、黄芩、连翘,以清热、解表、化痰为主要治则,兼以理气、平肝息风、补虚等进行配伍,临床可用银翘 散、杏苏散等经典名方加减辨证治疗感冒。  相似文献   

13.
通宣理肺丸临床应用举隅石家庄内燃机配件总厂职工医院靳凤菊(050031)通宣理肺丸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参苏饮加味,由麻黄、紫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茯苓、半夏、枳壳、甘草、黄芩组成。为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剂,常用于风寒咳嗽。笔者根据其药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明清医案中肺系疾病医案321例,运用关联规则和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各疾病医案中的高频药物和药对分别是:咳嗽为杏仁、甘草、茯苓、桑叶、杏仁-甘草、杏仁-桑叶;肺痈为冬瓜仁、薏苡仁、杏仁、茯苓、冬瓜仁-薏苡仁、冬瓜仁-杏仁;肺痿为薏苡仁、甘草、枇杷叶、冬瓜仁、冬瓜仁-薏苡仁、枇杷叶-薏苡仁;哮病为茯苓、杏仁、半夏、甘草、杏仁-茯苓、杏仁-橘红;喘证中常用药物为茯苓、甘草、杏仁、五味子、熟地-茯苓、山萸肉-茯苓;肺痹中常用药物为杏仁、薏苡仁、通草、桔梗、杏仁-桔梗、杏仁-通草;咳嗽、肺痿、哮病、喘证与补益药关系最为密切,肺痈与清热药关系最为密切,肺痹与祛湿药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慢性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处方,应用TCMISS系统分析129个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在筛选出的129个中药处方中,共出现30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有22味,而甘草、桔梗以及苦杏仁为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归经分别是肺、脾、胃经。中药四气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温、平、寒,而五味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根据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甘草,桔梗""桔梗,苦杏仁"和"甘草,苦杏仁"。结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常用中药以宣肺化痰止咳药、健脾益肺药等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经,而四气五味以性温、平、寒,味苦、甘、辛为主,其中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茯苓、蝉蜕、前胡、麦冬、黄芩、白术、桑白皮是临床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古今肺痈方的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和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所收录的古今治肺痈方剂,采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纳入古方127首、现代文献方剂234首,共361首方剂、300味药;古今方核心药物均有甘草、桔梗、薏苡仁、贝母、瓜蒌、桑白皮、杏仁、陈皮等清肺化痰、排脓解毒药;古方多用人参、天冬、当归等扶正祛邪,现代文献中多用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等药清热解毒。关联规则结果显示,常用的2药组合有甘草-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金银花-连翘等药对,常用的3药组合有薏苡仁-冬瓜子-桃仁、黄芩-鱼腥草-桔梗等药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主要形成“桃仁、冬瓜子、薏苡仁、芦根、黄芩、鱼腥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茯苓、陈皮、半夏、瓜蒌、知母、桑白皮”“甘草、桔梗、贝母”“黄芪、当归”等组合。结论:以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挖掘出核心药物与药物组合,为临床治疗肺痈提供了用药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勇华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65-1766
目的挖掘冉雪峰治疗肺系病的方药运用规律。方法在收集到的冉雪峰50个肺系病处方用药中分析,按使用频率排序各药物及两两组合的药对,分析归纳经验处方。结果 50方包含的全部中药为69味,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为甘草、厚朴、杏仁、紫菀、瓜蒌、浙贝、款冬花、黄芩、竹茹、桑白皮、牡蛎、半夏、百部等。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厚朴+杏仁组合,其余依次为厚朴+紫菀,厚朴+瓜蒌,杏仁+紫菀,紫菀+瓜蒌等。将使用频率超过30%的13味中药组合成为朴杏紫蒌贝汤,主治痰热蕴肺的肺系病。结论冉雪峰治疗肺系病的方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视为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名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且整理广州中医 药大学图书馆中《呼吸病名医医案解析》《中医名家呼吸病辨治实录》《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肺病卷)》 等7 本书籍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完整医案,提取数据,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 统计症状频次、证 候频次、药物频次等;对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为17.5%,置信度为0.6);根据无监督的k 均值聚类算法提取核心类方(设置聚类个数为3)。结果:共纳入44 个医案,103 首方,涉及药物229 味。症 状频次前10 位的有咳嗽、气喘、咳痰、胸闷、水肿、气短、纳差、心悸、气促、发绀。频次排在前10 味的是 甘草、杏仁、茯苓、半夏、紫苏子、桑白皮、桔梗、陈皮、白术、黄芪。核心组合频次较高为甘草-杏仁、甘 草-茯苓、甘草-半夏等;核心药物为二陈汤合定喘汤加减;聚类分析得到3 个核心组方分别为杏仁、茯苓和 甘草,半夏、白术和甘草,黄芪、五味子和甘草;治法主要为化痰、平喘、清热和补气。结论:名医在辨证论 治上大多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注重扶正固本,补气为主,同时兼 顾祛痰、化湿、降气等。  相似文献   

19.
钟红卫  高海燕  敖素华  王俊峰 《陕西中医》2008,29(12):1575-1576
目的:观察宣肺祛痰、止咳类中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法夏、杏仁、桔梗、党参、甘草等)治疗本病109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治疗儿童感冒的中成药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儿童中成药新品种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药典》,建立儿童感冒中成药数据库,对该数据库中中成药种类、剂型、用法用量、证型、主治症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不同证型中成药组成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典》中共收录治疗儿童感冒中成药76种,包括儿童专用药35种,儿童成人共用药41种;包括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13种剂型;包括风热感冒证、风热夹痰证、风寒夹痰证等9种证型。风热感冒证常见发热、咽痛等症,常用黄芩、金银花、连翘等药,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主,配伍少量性温、味甘之品;风热夹痰证常见咯痰、咳嗽等症,常用苦杏仁、甘草、桔梗等药,以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结论:《药典》中儿童专用中成药品种少、剂型少、用法用量不明确,部分证型中成药品种与临床实际不符。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辨证选择最适合的中成药;新品种药物应专注于儿童专用中成药开发,并根据临床中出现的不同证型,开发针对性的中成药;完善各品种中成药的儿童具体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