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58-16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行胆囊切除术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4.29%),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且手术预后效果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尽快恢复,患者满意度,这一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48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2、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低于对照组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7/37),高于对照组的81.08%(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降低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VAS评分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厦坪镇中心卫生院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了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临床中应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00例于我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硬腰联合麻醉下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5.13%)低于对照组(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身体康复,缓解不适,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手术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4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抽取47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4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体位护理。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少于对照组(29.78%),护理满意度(97.87%)高于对照组(74.47%),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2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护理过程中需要着重观察患者状态,避免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程精细化综合护理在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接受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程精细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实施全程精细化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马轶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63-163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主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顾兰芳 《吉林医学》2014,(34):7754-775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阑尾炎患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阑尾炎手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粪瘘等)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1.06±0.4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2.24±0.37)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腹腔脓肿0例、粪瘘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腹腔脓肿1例、粪瘘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浅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科学有效控制。方法结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总结归纳了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结果通过采用合理控制、统一控制、滚动控制、现场控制、逐级控制、反馈控制6步控制法,使护理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上述控制法对我院护理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护士排班模式对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保证护理质量的护士排班模式。方法改革旧的排班模式,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交接班次数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新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2次,新旧2种排班模式对病区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新的排班模式可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护理工作程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辩证情志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妇产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接收的12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临床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辩证情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健康知识得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娩期疼痛程度、妊娠结局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5.59±1.83)d、健康知识得分(29.1±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43)d、(21.2±2.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6.1±5.7)分、抑郁评分(45.0±7.7)分、分娩期疼痛评分(3.58±1.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6.8)分、(53.6±6.9)分、(4.85±1.52)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1% (P<0.05);观察组非病理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分别21.31%、1.64%、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4%、11.48%、14.75%(P<0.05),母乳喂养率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93% (P<0.05).结论 辩证应用情志护理于孕产妇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减轻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丹丹 《大家健康》2016,(4):231-232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需要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2例患者接受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85.3%,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5.24%,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达到以人为本,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开展优质护理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057例患儿与开展优质护理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428例患儿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前后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0.36%降低为0.12%,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3.42%上升到95.5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活动中,通过护理安全文化的普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满意度,在儿科病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学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自19世纪中叶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开创科学的护理专业以来犤1犦,护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和国际相比,我国的护理学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目前大多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水平,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整体护理进行研究和应用,推进我国护理科学的不断发…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与护理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整体护理1.1整体是理念整体护理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管理实践中。整体护理的核心是护理程序,现代护理科学强调执行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的开展,对于促进我国护理思维模式转变,增强护理工作独立性,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有效地解决护理对象健康问题,使护理质量取得实质性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临床整体是程序整体体护理程序是一个持续、循环、动态的过程,包括5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具体为:评估———获取病人健康问题的基础资料,通过…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传统护理教学方法比较,介绍了循证护理教学方法的内容、步骤及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应注重引入循证护理理念,以促进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循证护理思维,从而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循证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633-634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其定义为"慎重、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这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EBN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在制定患者护理计划时必须将上述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患者生命的潜在信息。同时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