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及其周围土体形成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在扰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当有的相邻基础存在时,在一定的基础间距范围内,必须考虑他们振动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轴流压缩机机组框架式基础,分别不考虑与考虑地基-基础-结构的共同作用,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模态分析与动力稳态分析计算,得到了轴流压缩机组框架式基础的自振特性与动力稳态响应曲线,同时研究了不同模态阻尼比条件下的基础振动线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考虑共同作用时的基础动力稳态响应大于考虑共同作用时的动力响应;模态阻尼比对基础顶板振动线位移的幅值有较大影响,模态阻尼比越大,基础顶板振动线位移的幅值越小,而不同模态阻尼比下的基础顶板振动线位移随扰力频率变化的幅频曲线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Biot动力控制方程,研究均质饱和半空间中埋置刚性圆柱基础在摇摆简谐力矩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土与基础在四周及基底保持完全黏着接触,相互之间无滑移.利用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求解相应的动力响应问题,并给出埋置基础摇摆振动时的动力放大系数随量纲一激振频率的变化曲线.为验证本文结果的正确性,将地基退化为单相弹性介质,计算相应的动力放大系数曲线,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量纲一激振频率、基础埋深比、基础质量比和渗透系数均对饱和地基中埋置基础摇摆振动的动力放大系数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各类动力机器基础,应根据机器自身对振动的要求、机器基础和工房的安全和功能要求以及操作工人的劳保要求,考虑机器工作原理与性能上的不同而合理确定其容许振动值.其中,对于新旧机器扰力相差很大的旋转式机器基础,工程验收测试时应留有足够的余地;对于旋转往复式机器基础,根据其用途、功率和结构型式的不同,容许振动值的大小也不相同.隔振基础的容许振动值可取普通基础的2~3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基础振动量与基底反力之间的动力关系,对模型基础在常扰力幅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竖向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基础的固有频率随扰力水平增大而降低。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理论计算,提出了在基础振动计算中,其动力参数的选取应考虑扰力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一定扰力下预先估算动力参数的简便、实用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国际振动测试与评判标准ISO 10816是为回转类动力机器制订的,它同时又可用于动力机器基础,这一点在欧洲得到公认,但是在我国尚未达成共识.本文详细介绍了基础振动与机器振动的有关问题,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ISO 10816.2和我国国家标准GB 50040都经过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检验,是可靠的,无论采用哪个标准进行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分析和设计,都能保证机器的安全运行;ISO 10816.2控制物理量采用振动速度,反映了不同频率的振动分量的贡献,不需要针对不同频率进行转换;ISO 10816.2的扰力输入和控制值更加符合当今国内外机械制造水平和平衡等级,与实测的振动也更加吻合;对于汽轮发电机基础,ISO 10816.2比GB 50040略为严格;ISO 10816已转化为国家标准GB/T 6075,适用于回转类动力机器的振动评判;对于国外工程和国内引进机型,ISO10816.2也适用于汽轮机发电机组基础.建议:加强国家标准GB/T 6075在回转类机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积累经验;条件成熟后,在GB 50040修编之时将ISO 10816.2吸纳到我国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锻锤工作时冲击振动对环境的危害,以带混凝土配重块的锻锤隔振基础为例,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根据振动理论建立了两自由度锻锤隔振基础体系模型,运用线性加速度方法计算冲击振动作用下的基础振动响应.同时还针对力学模型中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动力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混凝土配重块的冲击应力分布状况.锻锤隔振基础优化后的动态参数为:质量比60~ 110,隔振频率2.5~4.0 Hz,阻尼比0.2~0.3.  相似文献   

8.
基于路面激励的动力总成受振特性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路面激励下车辆动力总成的受振特性,以动力总成质心振动加速度和相对振动位移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包含有6自由度动力总成模型的13自由度整车模型.以某等级道路轮廓和发动机自身振动为激励,分别进行了车速为60、45和30km/h的动力总成受振状态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车速下动力总成的受振特点,并在振动加速度分析时提出了采用全程平均振动加速度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路面轮廓下,车速越高则动力总成的质心振动加速度和相对振动位移越大,而各车速下动力总成偏转角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9.
结构的损伤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为保障结构的安全运营需深入了解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结构损伤与结构动力响应的关系.针对三维框架结构,用结构中立柱上的不同深度裂缝模拟结构损伤.测试了正弦扫频激励时结构损伤对结构振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正向振动的最大响应值随着结构损伤的增大而减小.结构侧向振动有相反的规律,其最大振动响应值随着结构损伤的增大而增大.在结构损伤程度较大时,损伤对结构侧向振动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正向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饱和地基中明置动力机器基础的环境振动影响问题,进行单排孔近场隔振的现场试验和三维边界元数值分析。对现场试验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分析;基于饱和土三维半解析边界元法,分别推导动力机器基础环境振动影响和单排孔近场隔振的边界元方程;详细研究单排孔对动力机器基础振动影响的隔振效果,分析单排孔几何参数和单排孔距振源距离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排孔能够降低动力机器基础的环境振动影响;增加排孔孔径和孔深、降低孔间净距均能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工程设计时,建议排孔孔径取0.1~0.15λR(Rayleigh波波长)、孔深不超过1.0λR,孔间净距不大于0.1λR;单排孔距振源距离对其隔振效果也有较大影响,距离越近则隔振效果越好。单排孔孔数对其平均隔振效果影响很小,但更多的排孔可获得更大的屏蔽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1.
高填路堤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现在广泛应用于复合地基稳定分析的Priebe方法和Aboshi方法,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和固有缺陷,指出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土条底部应力进行极限平衡稳定分析,特别是高速公路复合地基稳定分析的优点。然后对复合地基参数指标取不同数值的情况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了复合地基各种参数指标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桥梁基础的作用是将来自桥梁墩台的荷载平稳地传给地基,它是连接桥梁结构和大地持力层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建筑物的基础不同,桥梁基础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动荷载,通常位于水中或深水激流中,并且有庞大的体型和自重。由此带来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问题构成了桥梁基础工程领域独特的研究课题,尤其在各种跨海、跨江、跨不良地质区域的桥梁建设中,基础工程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国内外桥梁基础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为主要依据,总结和评述近一年来在桥梁基础结构形式、基础冲刷、基础施工和基础抗震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和讨论目前桥梁基础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期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亟待开展研究的课题。分析表明,桥梁基础工程领域的研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近海岸深水复杂基础的水沙作用理论和输沙机理;适合我国深海地质特点的新型深水基础结构;大型沉井基础下沉和着床关键技术;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土基础结构三者动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扩展基础施工简易、造价经济,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岩石地基刚度比基础刚度大、岩石地基变形量小等特点,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的基底反力和受力特性与土质地基应有所不同。就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受力特点展开了现场试验和数值计算在内的分析,总结了扩展基础在荷载作用下塑性发展特点及基础高度和配筋率对其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现场试验数据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指出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在受力过程具有劈裂破坏特点。结论对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的设计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震作用容易引起砂土地基中的海上风机基础液化失效,单桩-筒型复合基础(简称桩-筒复合基础)结合了单桩基础和吸力筒基础的优势,是一种新颖的海上风机基础形式。针对砂土场地桩-筒复合基础地震响应,开展干砂及饱和砂的单桩和桩-筒复合基础的离心振动台试验,采用白噪声和具有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波进行激振,得到两种基础形式在砂土场地中的自振频率、超孔压累积、风机加速度响应以及基础弯矩分布等。结果表明:饱和场地中筒基下的浅层土体,其超孔压累积会有所衰减,加速度幅值则被相应放大;饱和场地中单桩浅部弯矩响应较大,风机产生明显的残余位移,相比单桩,桩-筒复合基础加速度响应更大,但其在限制水平位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论对于桩-筒复合基础的抗震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某大型沉井基础关键施工过程受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型沉井在桥梁的深水基础和悬索桥锚碇基础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沉井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沉井的下沉和施工控制,计算偏保守的采用平面简化计算,造成设计的浪费.本文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沉井基础的平面和空间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某锚碇沉井基础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平面和空间受力分析,得到沉井的隔墙与井壁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特征,对沉井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均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桩数沉降关系是按变形控制设计桩基础(减少沉降桩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受荷载大小、桩位布置和场地类别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结合某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运用近似数值方法和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2幢采用不同桩数的多层住宅桩筏基础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不同桩间距对地基压缩变形、基础内力和土体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对桩数减少一半时基础沉降几乎没有变化这一问题给出合理解释。结果表明,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水平越低,桩侧与桩端土层可压缩性差异越小,基础沉降量对桩数变化越不敏感。对于深厚软土地基中的低承台群桩基础,按变形控制进行桩基设计,能最大程度地节约基础用桩量,可获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固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掌握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建立了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式.根据固结过程中孔隙水排出量等于单元体体积减小量的关系和平均超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推得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方程.通过等应变假设和初始边界条件,由分离变量法针对该固结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桩体和桩间土的平均超孔隙水压力、平均固结度、复合地基整体固结度和固结沉降.研究结果表明,该解析式所得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且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大于天然地基固结速率,并与现场观测的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固结度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四种地基条件下,对刚性矩形涵洞进行施工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涵洞土压力变化规律,讨论沟槽宽度和地基刚度对涵洞顶垂直土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与回填土体弹模比相同条件下,洞顶垂直土压力系数呈先曾后减的趋势;填土高与槽宽比相同条件下,洞顶垂直土压力系数随地基与回填土体弹模比的增大而增大;地基弹性模量增大时,涵洞顶部的土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可利用壳体的弹性和土壤的阻尼特性来构成减振基础,它可以用于产生较大冲击载荷的锻压机械。为此应把机械直接置于壳体上,把壳体直接埋入土壤中。这一基础与传统的基础不同,无需另加设弹性元件及阻尼装置。由于需直接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壳体一般需为厚壳。文中较详细地阐述了根据这一思想设计壳体基础的步骤及有关算法。模型、实物测试及生产使用经验表明:这种基础减振效果好,提出的设计步骤可行,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用机械分层加固法加固地基的施工过程和实验方法,并将此种加固地基方法与预制桩法,钻孔灌注桩法、强夯法进行了经济分析.可以看出,机械分层加固地基法,具有施工设备简单、工期短、施工技术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等特点.在设计选择加固地基方法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